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围绕"读"做文章,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拓展延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语文教师需要立足文本,寻找拓展切入点;立足课堂,拓展学生阅读的思维空间;立足学生实际,围绕文本有效拓展延伸;注重课外拓展,开阔学生视野,以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文学天地中去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教学内容拓展原则 语文阅读教学是否需要拓展,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拓展的概念。笔者认为,所谓阅读教学拓展,是指在文本阅读教学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的前提下,为使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宽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延伸、联想、迁移、比较等,最终达到延伸课堂阅读教学,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品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智力水平等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一个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笔者认为,要想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感悟文本内容、获取知识信息、领悟人文思想,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  相似文献   

4.
林永春 《现代语文》2008,(11):24-26
文本解读与拓展延伸是时下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时髦用语,对于培养阅读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文本解读与文本拓展成了一线教师指导课堂教学的基本观念。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常常不能自觉运用,弄得“非语文”、“泛语文”等“游离文本”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5.
语文阅读课正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和语言现象的理解、感悟,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直至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恰当表达的过程。因此,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五步目标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富有语文味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即引读启智——初读感悟——精读理解——品读体会——延读拓展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正>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本质层面进行深入的探究,也能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触摸文本的内核,真正延伸对文本内涵的思维深度,探究其中所包含的人文价值。因此,实现语文阅读的深度学习,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文本、解读内涵、形成个性化判断思维,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成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文本充分地读,整体感知文本,从中有所感有所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浸染。语文阅读,是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立足教材的阅读还是向课外延伸的阅读,都不能只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要让小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实现知识拓展和能力拓展,这就是所谓的"阅读拓展"。但是,笔者认为阅读拓展必须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为阅读教学服务,并通过教师有效的拓展,让学生兴致勃勃地去读,这才能真正实现拓展阅读的意义。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研究小学语文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拓展。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创设文本情境,以。品读”悟情悟理;借助问题探究,以“辨读”欣赏评价;开展合作学习,以“创读”拓展思维。  相似文献   

9.
袁圆 《学苑教育》2015,(1):37-37
语文素养融合了语文课程的整体目标追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陌生阅读,掐准阅读的"中枢点";激情设趣,打通阅读的"开挖点";对话活动,深挖阅读的"推进点";留白余韵,扎好阅读的"收束点"。这"四点"阅读教学策略,促使师生之间与文本之间达到不加雕饰的默契,使学生达到凝神思索、自省自悟...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阅读和评价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阅读教学,采取有效的阅读策略,加强阅读实践,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充分表明了语文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精神与要求,即学生是阅读的主人,教师是阅读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阅读教学应体现学生自读自悟,鼓励探究性、创造性、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2.
<正>"以读为本"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等。但是,"以读为本"并不是让学生没有目的地读,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读出层次,真正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而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既悟情又得法,真正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主要就以读为本,语文精彩阅读课堂的构建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阅读教学中,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要想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印象,就离不开初读环节的整体感  相似文献   

13.
主题式阅读教学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根据文章特点,教师精心筛选单元主题,围绕主题以教材内容为范例,适当补充相同主题的文章,组织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获得语文素养.主题式阅读一般遵循“自主预习—精读课例—泛读群文—拓展延伸”的基本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陈华彪 《辅导员》2010,(22):62-63
"课文仅仅是一个范例"这一提法渐成经典,许多语文教师的阅读课堂中,文本拓展也几乎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纵观当前课堂现状,我们遗憾地发现:由于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中有效拓展缺乏理性认识,仅仅是把文本拓展延伸作为课改的标志,使拓展沦为一种装饰。文本拓展形式化,文本拓展随意化,文本拓展简单化,这样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对学生进行文本拓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拓展延伸方法进行了探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语文高效课堂更是注重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而拓展延伸阅读文本选例的精当与否,直接影响到阅读训练效果。那么如何选择拓展阅读训练的文本例子呢?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学生提升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但是如果阅读教学的内容仅限于教材文本,那么在数量上和内容上就会受到限制,从根本上来讲是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的,对于他们的全面素质的提升也会造成阻碍.因此,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将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够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空间,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在大量阅读中吸收知识、陶冶情操,从而提升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表现在:首先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有利于小学生语言能力的积累;最后有利于小学生陶冶情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策略可以采取过联系点来进行拓展阅读、可以以兴趣点为基础进行拓展还可以创建属于班级的图书角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朱春涛 《考试周刊》2012,(39):27-27
作者围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语文素养的主题,从“激发阅读兴趣,激活学习思维”,“激发想象能力,拓展阅读思维”,“传授读书方法.发展延伸阅读”等五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9.
"文本悟读"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主要分为基础性悟读、感知性悟读、理解性悟读和思辨性悟读.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关注学生悟读能力,帮助学生生命成长.在课堂实现上,可从三个层面增强学生悟读能力:创设符合文本的情境,以"画面"的呈现触发悟读;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以"勾连"的发问深入悟读;置入诗情交融的声乐,以"诗美"的声情苴补悟读.  相似文献   

20.
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师不是一味地讲解与分析,而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其体验、感悟的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以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走进课文,学会阅读,积累知识,熏陶情感,发展思维.享受审美乐趣。要想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感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家,不仅仅强调音符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激情唱响属于自己的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