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特征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它们描述的角度不同:平均数是一组数组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后,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利用这三个简单概念可以解决不少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巧求中位数     
求中位数时,要先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当数据个数为单数时,中位数是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个数为双数时,中位数是这组数据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表中的这组数有9个,把这9个数按从小到大排列,排在第5个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相似文献   

3.
<正>你掌握“平均数”的知识点了吗?随我来看看下面的“一”“二”“三”吧!一、平均数的意义通俗来讲,平均数是指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与以后要学习的众数、中位数不同。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众多水平;中位数是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中间的一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4.
平均数、中数和众数,是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我们经常要面对的三个重要数据,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具体意义和应用?我们先从它们的意义开始,学习它们的应用. 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平均大小.做为“一般水平”的代表,平均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般的计算方法是: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也可以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灵活地选择方法.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即使相等的数也应全部参加排序)后“找”到的.当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时,中位数就是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就取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相似文献   

5.
巧求平均数     
[题目]有三个数,甲数和乙数的平均数是81,甲数和丙数的平均数是85,乙数和丙数的平均数是86,甲、乙、丙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相似文献   

6.
李明  刘石 《中等数学》2008,(7):37-41
第一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将1,2,…,20这20个数分为甲、乙两组,使甲组各数的平均数比乙组各数的平均数大1.则甲组有( )个数.  相似文献   

7.
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数。设有一组数据x_1,x_2,…,x_n,我们把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或算术平均数),记  相似文献   

8.
求平均数的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经常要遇到的一个问题。如:求平均分数、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平均时间,等等。如果两个数分别是a和b,那么这两个数的平均数A,可用公式(1)求出:  相似文献   

9.
巧解平均数     
<正>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求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然后再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或“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例1】有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思路导航】改动前,7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7个数的总和是8×7=56;改动后,7个数的平均数为7,  相似文献   

10.
约数和倍数这节课的教学要求有两点,一是理解约数和倍数的意义,知道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二是会正确表述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会找出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围绕这两点要求,教师可按以下步骤教学。 1.建立约数和倍数的概念开始,教师让学生判断下列5组数中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制成卡片出示)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对解数学竞赛题的思路很感兴趣,杜博士特举例和大家共同分析。例: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31,这三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多少?(江西省小学生数学比赛选拔赛试题)这是一道有关平均数的计算题。特点:已知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要求这三个数中的最大数是多少,关键是弄清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特征、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和平均数与三个连续自然数之间的关系。如1、2、3与6、7、8两组数,都是三个连续自然数。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若把中间数作参照数,开头数最小,等于中间数减1;末尾数最大,等于中间数加1。特征:如果已知中间数。那么,三个连续自然数中的…  相似文献   

12.
陶永清 《云南教育》2004,(28):46-47
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分为三组。第一组中一个是求比两数的和多(少)几的数的两步应用题;一个是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复合应用题,需要用两步解答(第75~77页例1、例2)。第二组在数量关系上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数的和(第82页例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请你们数出10根小棒并且摆一摆,看看10的组成有哪些?学生动手摆小棒,汇报如下:师:观察10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1:10的组成有9组。生2:每组中第一个数分别是1、2、3、4、5、6、7、8、9,第二个数分别是9、8、7、6、5、4、3、2、1。生3:“”这组特殊———两个数相同,其他8组的两个数不同。师:其他8组虽然不同,但它们之间有联系,你发现了吗?生:我发现只要把某一组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就得到另外一组,比如把第一组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就得到最后一组。师:想一想,10的组成,怎样记更方便?生1:只要记住前四组就可以想到后四组,再…  相似文献   

14.
正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已利用计数器认识了万以内的数,老师这里有一组数想请同学们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出示幻灯片1:本校概况。师:请一位同学读题,我请第一组同学拨第一个数,第二组同学拨第二个数,第三组同学拨第三个数。老师检查并巡视一周。师:同学们拨的都很正确,说明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学得比较扎实,我这里还有另外一组数,也想请同学们用计数器拨出来。出示幻灯片2: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相似文献   

15.
教学片段一: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第一行摆2个○,第二行摆□,□的个数是○个数的2倍,怎么摆?生:第二行摆4个□,□的个数是○个数的2倍。师:第一行增加一个○,第二行怎么摆,□的个数就是○个数的2倍?生:第二行摆6个□,□的个数就是○的个数2倍。师: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怎么摆,□的个数既是○个数的2倍,又是○个数的4倍?生:如果把第一行的4个○看成一份,第二份摆的8个□就是○个数的2倍,如果把第一行的2个看成一份,第二行摆的□的个数就是○个数的4倍。教学片断二:师:请大家拿出学具,爱怎么摆就怎么摆,但要求摆的两行必须成倍数关系。先独立…  相似文献   

16.
一、把握数量关系,明确题组结构五年制数学第四册对应用题的编写是按数量关系相近,解题思路相同的编为一组。本册两步应用题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例2是比例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第二组只给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  相似文献   

17.
平均数、中数和众数,是数据的处理过程中我们经常要面对的三个重要数据,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具体意义和应用?我们先从它们的意义开始,学习它们的应用。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平均大小。做为"一般水平"的代表,平均数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般的计算方法是:用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也可以根据题  相似文献   

18.
同学们知道:把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或者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相对于平均数而言,中位数更能反映出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因为在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会使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偏大或偏小,所以平均数不能很好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而中位数正好能避免受一些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19.
借形求数     
“数”和“形”是相互联系的,数轴和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为“数”和“形”的沟通提供了工具.本文举一例谈借助数轴求数的问题,让同学们学习品赏,例有一列数,第1个数是105,第2个数是85,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平均数.那么,第19个数的整数部分是多少? 分析如果直接求第19个数,则不堪  相似文献   

20.
下列是两位教师在教学较复杂的平均数一课时的两个教学片断:A教师的设计一、1.出示第一题:五年级一班分两组植树,第一组植了150棵,第二组植了180棵,平均每组植树多少棵?2.学生试做。二、1.出示第二题:五年级一班分两组植树,第一组18人共植树43棵,第二组22人共植树77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