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同副校长分工,我深入语文教研组,具体指导语文教学。有一次,我看五年级的作文,题目是《冬天的校园》。一位学生写:冬天很冷。草木凋零,大家都怕冷,躲在寝室里,我感到很无聊。这班的语文老师是新来的,三十多岁,教过初中,有相当的语文功底。他在评语中写道:“你难道没有看到老师在辛勤地备课、改作业吗?你难道没有看到同学们在勤奋攻读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信任     
上完本学期第一节课,我刚布置好课堂作业,同学们就问:“老师,我们组谁当组长?作业该交给谁?”有的同学说:“语文组长是选的,数学组长是不是也投票选?”我说:“这个学期,数学组长由老师来指定,好吗?”同学们表面上说可以,实际心里在滴咕:不通过公平竞争的选举,咋让人服气?  相似文献   

3.
有一则众所周知的问答题:“雪化后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写下了这样的答案:“雪化后变成春天!”就在写出这个答案的一瞬间,这个孩子在潜意识里一定是看到了缤纷的花儿、翩翩的蝶儿;一定是听到了婉转的鸟鸣、叮咚的流泉。可就是这样一个新奇美妙的答案,却被我们的老师重重地打上了一个“×”号!这个故事近年来常被人拿来作为批判语文老师扼杀学生个性、毁灭学生创造的例证,语文老师也因此背负了很多骂名,心头被封上了一层厚厚的“冰雪”。那么,面对21世纪,语文教学的春天在哪里?语文教师的路在何方?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一本教育刊物上刊登了这样两则案例:一则案例说: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提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位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位学生说:“雪融化了是彩虹。”还有学生说:“雪融化了是春天。”老师说:“都错!答案是泥水。”  相似文献   

5.
吴克龙 《中国教工》2009,(12):36-36
暑假前的期末语文考试刚结束。学生小露就找到教语文的章老师。从小露的眼神中章老师看出她好像有什么心事,便主动问她,小露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有件事我想求求你。”什么事?小露像是怕人似的环顾了一下周围,然后小声地说:“老师。我知道自已这次期末考试没有考好,想请您把我的分数改高一点。”  相似文献   

6.
李广仓 《教育文汇》2013,(12):29-29
一次语文自习课,几个学生问我有没有QQ号,我说“有呀”,他们让我说出来。我问:“你们有没有QQ号?”同学们齐声回答:“我们都有!”这太令我兴奋了。这两年我不当班主任,感觉和孩子们疏远了很多,如果能通过QQ和学生们进行网上交流,不是很好的沟通途径吗?当我说出这个想法时,同学们都要求我加入他们的QQ群。  相似文献   

7.
张敬义老师是一位知名特级教师。他对语文教学一往情深。他说:“语文没有眼睛,却洞开了我的心扉;语文没有翅膀,却能在我的意念中任意翱翔。在语文教学中与名师对话。与课堂共生……让心中的语文在生活的母体里练就,在精神的天空里生成。”这是他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的心得,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张小伟 《考试周刊》2011,(90):215-216
新学期开始了,这学期我任四年级(2)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9月9日的上午第一节数学课后,我班两位小班长急匆匆地跑到办公室,说:“老师,班里有同学打架了!”我正在批改作业,立刻抬头问:“谁打架了?怎么回事?”班长李梦娇说:“张希和汤浩打架了.张希都哭了!”我急忙赶到教室里..只见两位同学面面相觑,张希正在抹眼泪,旁边有一圈的同学在围观。我说:“来办公室吧。”他们随我来到办公室里。如果是以前,  相似文献   

9.
在参加课改实验后,我时常会碰到一些事与愿违的教学例子。虽然,这些例子看似极其微不足道,但我都爱在课余之后写些感想,以促进自己的成长。 案例一,某晚修发语文水平测试卷,有一位学生走近我向我校订一道填空答案。当时我连看都没看就不耐烦地吼道:“全班没一人做对,你还来问什么?”过不了多久,我发现该学生慑慑地抽出一本课外书,低声说:“老师,我知道怎么写答案,但我不这样写,我要写我喜欢的答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期开始了,二年级一班来了一位新老师。新老师走上讲台,笑眯眯地说:“小朋友,我是你们新来的语文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愿意!”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说。  相似文献   

11.
薛元荣 《中国德育》2007,2(7):74-74
下午放学时候,我在楼梯口遇到了我的学生玲雅和小燕。“薛老师,下个星期我要送你一张贺卡。”玲雅说。“老师,你人好。我也要送。乔老师太凶,就不送了。”小燕说。“人好?是吗?我怎么不觉得?”背后还会“议论”老师,这群小家伙。“不算好,马马虎虎吧。对你们好,可是咱们班的成绩上不去呀。”我受到了学生的“表扬”,心里有些洋洋得意。被学生“表扬”一句“你人好”,酸楚中有一丝甜蜜的感觉。我这个语文老师“好”在哪里?想了想,大约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12.
许和贵 《甘肃教育》2007,(9X):22-22
语文教师经常有这样的体会:老师上课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当老师的腰酸腿痛,而做学生的呢?却收获甚微。 每当举行语文公开课评课时,许多老师的开场白总是说:“这堂课讲得好!值得学习的是……”再往下一听,尽是讲老师如何了得,很少涉及学生。难道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只是一群无关紧要的“配角”和观众吗?  相似文献   

13.
教例: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3课《林海》我在教学本课第二段第三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投影出示):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师:大家读读这两句话,你喜欢哪一句?生:我喜欢第一句。第一句话是个比喻句,把小红豆比喻成了珊瑚珠。师:没有别的意见了吗?生:不是说比喻是让事物更形象,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吗?所以一般应用大家较为熟悉的事物作比,可是“珊瑚珠”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师.我常常遭遇这样的提问:“老师。您的QQ号是多少?”“老师,您的邮箱地址是什么?”“老师,您有空间吗?”……“多花点儿心思在学习上,少去上网!影响学习,影响视力!”我时常这样一本正经地告诫孩子们。但我知道这样的苦口婆心未必奏效。不在你眼皮底下该玩他们照样玩。相反,  相似文献   

15.
到了小学高年级,不少学生有了自己的QQ号。班级有了QQ群,一有空,孩子们就去聊天,既浪费了时间,又影响了学习。如何让网络成为快乐学习的新天地?教师和家长不可“堵”,只能“疏”。我想,孩子们既然有兴趣在网络上玩文字游戏,何不从文字入手,将计就计,看谁在网络上写的文字又多又好?我先在班级里和学生一起交流关于QQ的话题,让学生分清利弊,能借助网络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并温馨告知他们:“在QQ日志中写文章,老师将是你们最忠实的读者。”孩子们乐了。就这样,QQ空间里的写作实践活动,在我们班展开了。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下午,放学前我到教室布置语文作业:“今天的语文作业是……”“抄写第六课生字三遍。”“老师,黄林已经写完了。”我的话还没说完,几个平时喜欢插嘴的学生抢着说。我一愣:“他们怎么知道作业的?难道上午上完课我已经布置了作业?没有啊!”仔细一想,疑团顿开。因为以前我们每次学习新课文后,家庭作业的第一题我总是布置写三遍生字,没想到这些小家伙竟摸出了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一位语文老师讲课时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名学生正在数说他“我想大家都知道时”,他叉说了一句“最近.在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8.
蒋英姿 《湖南教育》2006,(12):39-41
同学帮我联系了一份家教工作。我做了一个星期,没有想像中愉快。 那孩子见面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要他拿出语文课本来复习白天所学的知识,他居然仰躺在沙发上,眼睛盯着天花板说:“你不会拿吗?”我问:“是你学习还是我学习?”他说:“反正我不想学,你不拿最好,我叫我爸不付钱给你。”我心里很窝火,但还是强忍着没有发泄,帮他从书包里找出了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9.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要知道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听到孩子们充满灵气的回答后,老师急中生智,把答案给改了。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惜放弃…  相似文献   

20.
王传莉 《课外阅读》2010,(10):160-160
今天听课回来,一起等车时,一位语文老师说:“唉,今天上午听了三节没意思的语文课。”“咋没意思了?”一位数学老师说。“咳,三节课都是老师在费力地讲呀讲,生怕学生听不懂,学生默不作声地听着记着。”“我一直觉得你们语文挺有意思的,你看你们语文里有小说、诗歌、散文多有意思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