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政策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严重社会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社会政策研究较少,特别是对社会政策与社会思想观念之间联系的研究有待深入。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究:美国当时社会政策的制定与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有着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反映在社会思想观念上主要表现为沃德的“社会导进说”以及哲学领域逐渐形成的实用主义理论等,这些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促进了社会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2.
美国内战结束后至19世纪末,自由放任思想成为政治思想主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美国经济走向辉煌,但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威胁到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自由放任思想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新的国家干预思想应运而生,并在19末20世纪初取代自由放任思想成为美国政治思想主流,从而为政府干预社会经济和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全面变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20年代,传统的伦理框架逐渐坍塌。广告作为经济与化的结合体,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引导美国大众建立新的伦理框架,对美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美国为酝酿有利美国的战略态势,积极实施大西洋、太平洋两洋战略。在欧洲,通过“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掌握赔款问题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扩大对欧洲政治、经济的影响,加强了对德国的经济渗透,为20世纪30年代德国军国主义复活奠定了经济基础;在远东,拆散英日同盟,排挤英国,打压日本,争夺远东海上霸权。美国20世纪20年代两洋战略的实施,为30年代美国利用列强矛盾,推行“中立法”,实现“行动自由”,推行绥靖政策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5.
一战后美国的欧洲战略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对德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的欧洲战略是:极力使欧洲保持和平与稳定,以利于美国对欧洲进行经济扩张。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实行的以解决德国赔偿问题为核心的对德政策即服务于这一欧洲战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美国政治势力进入中国新疆,对新疆政治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从此期美国对新疆政策及其演变、特点和影响看,可分为抗日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至新疆省联合政府破裂时期与新疆和平解放时期3个阶段,经历了立足新疆与斡旋中苏关系、扩大影响与制衡苏联、阻止新疆和平解放与策划支持新疆独立的演变;影响美国对新疆政策的因素包括美国自身因素、中国因素和苏联因素等。20世纪40年代美国势力进入新疆是中美政策交叉契合的产物,而此时期美国对中国新疆政策的演变,既是中国国内形势和新疆形势变化的结果,也打上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冷战的烙印。当然,美国对新疆政策始终体现出其霸权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奇迹般的起飞,到80年代初,韩美经贸位置发生实质性转移,美国为扭转经贸逆差的劣势,一方面频频向韩国施压,要求韩元升值,开放市场,一方面限制对韩国的进口,打破了以往韩美贸易秩序,严重损害了韩国的经济利益,激起了韩国民众对美国的严重不满,并引发了系列经济上的反美行动,成为20世纪80年代韩国反美主义高潮的重要一环。只要美国经济霸权主义的心态一日不变,韩美经贸关系就不可能正常化,经济上的反美主义就会始终与政治、文化、军事反美主义相互交织,成为韩国人反美主义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哲学与反危机政策的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佛信奉自由放任的保守主义哲学,提倡个人主义,反对国家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干预。基于这种思想认识,胡佛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反对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根据美国当时所处的时代特征来看,其思想是严重落伍的,其反危机政策也是不切合实际的。胡佛反危机政策的失败,标志着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的正式终结和全面的国家干预主义时代的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9.
孤立主义是美国在一定历史阶段为了争取外部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而采取的一种对外政策。尽管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的以孤立主义为内涵的中立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利坚民族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要求,然而却在客观上起到纵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作用,并最终也将美国拖入战争的深渊。依据收集到的材料探析,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原因,实施过程和后果。  相似文献   

10.
美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是一个利用后发优势、不断创新理念和体制的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还是一个高等教育落后的国家,但已具备强劲的经济和人才后发优势。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美国高等教育理念突破了既有观念的束缚,崇尚实用与科学相均衡,践行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追求卓越与普及并行。政策与制度的创新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美国建立了联邦立法与大学自治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市场主导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多样性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开创了高等教育强国的新模式。因此,对于高等教育后发国家来说,要实现赶超目标,既要善于借鉴,更要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11.
经济人类学作为人类学分支学科,是人类学中与经济学对话的部分。20世纪40、50年代,经济人类学在美国人类学中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人类学研究中对经济部分进行关注的新兴边缘学科。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开始传入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缓慢的发展,经济人类学逐渐成为中国人类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目前正在经历经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的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12.
温州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将日益突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构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温州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做出分类,进而对温州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各县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性进行分析,对温州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家庭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对《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家庭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数据做了整理与分析。研究发现,家庭是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最大主体,承受着超负荷的经济压力。由于城乡差异和"公办园偏向"的投入差异,家庭承受的成本分担压力并不相同。依据家庭承受的经济压力,可以将其划分为"双重减压的家庭"、"单一压力的家庭"、"双重加压的家庭"三种类型。为减轻家庭尤其是"双重加压的家庭"的成本分担压力,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转移成本分担重担,实现家庭分担合理化;二是财政性投入有所倾斜,重点扶持低收入家庭;三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严格规范民办园市场。  相似文献   

14.
结合2005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能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类.结果显示:各市综合评价值差异显著,各市间差异最大的是经济规模,其次是经济效益、生活质量和经济结构;各市经济整体发展不平衡.依据综合评价值,把山东省17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分为5个类别.  相似文献   

15.
选取经济规模、经济效益和经济结构三方面的指标,对比渭南和宝鸡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两地在2000--2009年间,经济都在迅速发展,但宝鸡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渭南,并且第二产业比重远高于渭南.然后结合区域自然环境,探讨了导致两地经济差异发展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两地经济发展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东部的崛起,西部的腾飞,中部这一经济发展宝库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由于国家政策的中部导向和资金支持,中部振兴指日可待。安徽作为中部重省,在中部的经济振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采用了2000-2010年的安徽省经济发展数据并用EViews软件对其进行计量经济学建模分析,并提出适当性的政策建议来促进安徽省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峡西岸是一块以台湾海峡为纽带,东临台湾岛、西接内陆广阔腹地、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具有特殊地缘经济和政治涵义的小型板块.在当前两岸关系逐步趋于改善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两岸区域经济合作试点",加强与台湾的区域经济协作,共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和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发展进程中,完全可以先行先试,探索和实践两岸区域合作的发展构想.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先行先试,就是要造就两岸经济合作的特殊环境和对台经济政策的试验场所,以作为未来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政策导向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提高领导干部认识,建立干部经济责任制,制定审计评价标准,有效运用审计成果是当前高校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明确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科学地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及局限性,论述了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经济责任审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市场失灵的中国经济法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市场失灵假设是经济法研究的理论前提。中国的市场失灵不同于西方,如果完全把西方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失灵假设作为中国经济法的理论前提,则会使中国经济法暗合着和西方经济法一样的应然逻辑,掩盖中西经济法的差异,误导对中国经济法的研究。而目前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中某种程度上正好存在这一倾向。中国经济法对市场失灵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只有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从中西经济发展差异的比较中去探寻,才能走出一条务实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