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是社会的主题,幸福是人生的定位。让学校在和谐的氛围中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教师在幸福的生活中得到成功的人生经历是数字化校园的人本主义定位。  相似文献   

2.
校长是学校之魂。校长要办好学校,就必须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校长才能与广大教师一起营造人际团结进取、精神积极向上、生命和谐发展的润泽的校园;才能站到教师的立场上,理解教师的心理,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引领他们事业的发展;才能与师生一道共享教育或教育人生的幸福:倾听是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校长是学校之魂。校长要办好学校,就必须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校长才能与广大教师一起营造人际团结进取、精神积极向上、生命和谐发展的“润泽的校园”;才能站到教师的立场上,理解教师的心理,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引领他们事业的发展;才能与师生一道共享教育或教育人生的幸福:倾听是提升学校管理效能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5.
陈春霞 《考试周刊》2012,(31):16-17
幸福是人生追寻的永恒主题,教师是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引导者,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会有学生"幸福地学"。教师的幸福来源于爱与被爱、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和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只有主观条件及客观条件达到统一,教师的幸福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幸福教育:一种人性教育的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还原为幸福问题。而今天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其二,不仅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充满成长气息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建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心贵 《教育》2015,(6):57
现在许多学校都在创建幸福和谐校园,积极在校园中推行幸福和谐的教育,使师生沐浴温暖的阳光。从教育角度来看,幸福教育应当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提升自己的才能,掌握科学知识,向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对教师来说,学校应创造机会,让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和目标;对学校来说,幸福教育的目的是以引导学生学好文化、提高成绩、知恩图报、回馈社会。以人为本,让教师享受工作幸福在具体的学校管理中,幸福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王敏 《山东教育》2008,(4):19-21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以及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因此,幼儿园的管理者就要充分关注教师的职业生命价值,为教师的个体发展和提升生命质量提供广阔空间,以满足教师发展的心理需要,使教师认识到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可以取得骄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幸福奠基,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质和个性,使人在职业成长、服务社会的同时,拥有丰富、充盈的精神生活,获得幸福完满的人生。一直以来,我们把"塑造充满教育理想的教师,培养彰显个性特长的学生,建设富有时代特色的学校"作为我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办学始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学生的可持续幸福发展,关注教师幸福指数,构建幸福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师的职业幸福理应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但实然状态上两者却产生了背离,主要表现为:学校文化建设无法满足教师所需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导致了教师职业幸福的缺失.反过来,教师职业幸福的缺失又将使教师的自我发展失去动力,影响学生的幸福,阻碍学校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究其原因,既有学校文化建设的偏差,也有教师主观努力的缺失.重构两者的和谐关系,既需要学校领导积极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思考与创新,促进教师合理需求的满足;也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己的文化营造意识,提高自己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