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改进新闻报道工作抓得很紧、很实、很具体,要求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加强对人民群众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报道,进一步推动健康、有力的舆论监督工作。省委书记卢展工在2005年新闻界迎春座谈会上提出,新闻工作要破解“正面报道难、树立典型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广播电视是党的新闻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我们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抓牢“坚持维护社会稳定,第一时间传达真实信息,跟踪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广播电视,都出现了针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作探析的报道。它们从各个侧面对社会现象和问题分析原因,剖析利弊,探究趋势。这类报道,既不同于正面报道,也不同于批评报道,有人称之为“社会性问题报道”。这类报道为何日见增多呢?由于我们所处的是变革的时代,新旧体制在更替之中,新旧观念在冲  相似文献   

3.
正面报道为主是媒体必须遵循的宣传方针。因此,正面报道往往是新闻媒体的“常规武器”。但由于互联网络强势崛起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思想文化突破地域国界,对各种社会思想起了叠加、辐射作用,思想舆论的多元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新形势下,正面报道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能否使正面报道成为强势的主流思想舆论,在众声喧哗中唱响主旋律,在多元化价值下积聚社会共识,似乎成了新的“难点”。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对信息的选择能力明显增强,对正面报道的要求更高了。如果正面报道写得“官味”十足,端起架子,老腔老调,缺乏亲和力,受众当然不欢迎。因此,创新与突破正面报道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善待社会新闻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 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格调; 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 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其实,对“正面”和“负面”报道做如是的界定…  相似文献   

5.
重要典型报道,是报纸新闻的“拳头”产品.在“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原则下,我们所指的重要典型大多为正面典型.不论通讯、报告文学,不论消息、特写,代表着社会某种发展趋向的重要典型报道,无疑具有宏观的导向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1997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出现了几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广泛国际影响的事件。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圆满地完成了各项重大报道任务,在如何办好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和社教类节目以及广播电视报刊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在广播电视新闻改革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重大收获。广播电视新闻改革的走向中央领导同志一再指示我们在厂播电视新闻工作中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贯彻“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上说:“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  相似文献   

7.
戴恒曙 《新闻世界》2009,(11):89-90
“负面报道”是通过反映和暴露社会阴暗面,来达到促使公众警醒、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负面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是正面还是负面的,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媒体的报道思想、报道角度、报道手法。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记者编辑如果妥当地处理“负面报道”,就能够发挥“负面报道”的正面功能,对公共利益以及社会健康运行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提到正面报道,有人总以为就是颂扬类的或成绩类的报道:其实“正”是与“反”相对应的并非与“批评”与“错误”相对应“正面”是表示相对的两面中的积极的正面。正面报道应该是对新闻事实中的具有激励、鼓舞:教育作用的,有好的社会价值取向的一面进行报道,并能使受众从中接受到积极作用的新闻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庆祝建国五十年期间各新闻媒体大量的成就报道是正面报道,让国人看到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强硬手段,看到腐败分子应有的下场,从而受到振奋当然也属于正面报道之列:  相似文献   

9.
在故事性上下功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雯 《军事记者》2005,(7):10-10
让正面报道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新闻工作的职责所在。然而正面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可读性不强、不贴近受众的问题。笔认为,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报道缺乏故事性。由于没有用故事手段“包装”,不少正面报道显得概念化,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导致了受众对正面报道的疏远。  相似文献   

10.
正面报道是党报应着力经营的主流新闻,是党报的“主打产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是党报与生俱来的天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正面报道更凸显其必要性。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着正面报道手法陈旧老套,语言多用官话套话;动辄长篇大论,空洞无物;甚而居高临下,硬性灌输。其结果使得正面报道的可读性不断下降,读者对正面报道产生“逆反心理”,党报的“主打产品”在阅读市场上行情看跌。以上现象和问题的存在,说明党报正面报道确有改进的必要,必须以创新精神求得正面报道的变革和突破。  相似文献   

11.
由于形式主义的社会风气又冒出来了,广播电视中的新闻真实性问题、节目质量问题也受到了形式主义的侵袭。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伟大的空话”并未把国人的干劲鼓到实处,难道一些只讲“成就”的宣传就足以反映社会真象的全貌?如果这样来理解和坚持正面宣传,“正面”岂不成了“片面”?盛世难以出危言,爱国未便说忧患.可是,社会的进步要靠讲真话的舆论环境,改革开放岂可让批评报道萎缩下去,民主法制宣  相似文献   

12.
防止正面报道中的某些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前 《新闻记者》2001,(7):65-66
在贯彻和执行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中 ,由于缺乏对这一方针全面正确的把握 ,正面报道也会出现若干负面效应 ,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正面报道的负面效应 ,在新闻传播中的具体表现可谓是林林总总 ,千差万别。根据这种“负面”的参照系的不同 ,负面效应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有的负面效应是相对于正面报道的目的而言的。新闻报道力求引导受众向“东” ,但是受众接受后的实际效果却是向“西” ,新闻媒体正面报道的动机与受众的实际接受效果完全背道而驰 ;有的负面效应是相对于社会客观效果而言的 ,就是说由于正面报道存在这样那样的问…  相似文献   

13.
“名人效应”在本质上、主体上是一种正面社会效应,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社会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将“名人效应”引进广播电视改革,是明智和卓有成效的决策。在借助“名人效应”扩大影响方面,报业历来有所建树。这里由远而  相似文献   

14.
军事新闻宣传历来强调以正面宣传为主,在正面报道上有许多好的经验。但是在正面报道上也存在一些“顽症”,影响了宣传效果,其主要表现为:按“规定动作”不敢越雷池半步;典型宣传“模式化”倾向比较严重;表现手法比较陈旧,创新的阻力比较大。军队报纸要搞好正面报道,最根本的还是要在观念的转变上下功夫,在深化报道内容上下功夫,然后才谈得上其他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对于社会新闻本身规律中不可避免的负面、消极情绪显露,在新闻操作中要“巧妙”、“有理有节”地规避和消解;对于社会新闻中可供运用的正面“因子”,要充分、合理运用,提高社会新闻的正面“话语效果”;在新闻采写技巧运用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有选择性、导向性的版面表达语言,主动、有效地引导报道达到最佳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就新闻报道的影响效果说“正”“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新闻界有种很流行的提法叫“正面报道”,而与“正面报道”相对应的叫什么?从语辞规范上应称为“负面报道”或“反面报道”似乎确切,可现实中这样说法却又不多。笔者为行文规范,把“正面报道”的对应面暂称为“负面报道”。 新时期新闻工作者肩负着一个神圣的使命,那就是“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那么何为“正确舆论”?我们一些同志认为坚持了“正面报道”就坚持了“正确舆论”,以至在报道中不敢触及社会问题,不愿揭露社会改革进程中的各种矛盾,生怕因“负面报道”犯舆论导向上的错误,其实,这是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一种误解。 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冷静地反思我们的工作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新闻传媒在传播大量的对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的,在广大受众中起积极影响的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受众不感兴趣,不愿听,不想看,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的舆论。在所谓的“正面报道”中,有的为宣传形势大好,人为拔高成绩,虚假浮夸;有的为强调某种主题,强扭报道角度,以偏概全;有的为使群众尽快接受某种思想,居高临下,空洞说教;有的为突出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报道形成一阵风,一刀切;还有的为迎合上级某种精神,搞人为策划,任意捏造。比如某种新事物刚刚出现而被中央首肯并提出推广意见后,一下各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广播电视宣传管理所面临的社会环境、舆论生态和媒介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加强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的创新,切实提高广播电视宣传管理水平,成为摆在广播电视宣传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各级管理部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宣传管理规律,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正面引导,规范市场竞争,激发市场活力,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正面宣传?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效果的好坏是检验一种宣传是不是正面宣传的唯一正确标准。”意思是:社会效果好的报道,就是正面宣传,反之,是非正面宣传。还有的人把批评报道也划在正面宣传之内,说什么“把批评性稿件笼统地划在正面报道之外,也是不妥当的”。我认为,正面宣传是指事物好的方面的宣传,也就是指积极的事物的宣传。事物有积极的与消极的,有光明与黑暗的,有成就与缺点、错误,总之,是一  相似文献   

19.
问题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矛盾问题报道在很多情况下都被认为是负面报道的代名词,其实所谓问题报道是相对正面报道而言的。“正面报道”焦点往往集中在社会的积极部分或光明一面.强调“平衡”、“和睦”和“稳定”。而问题报道大多是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反常现象,强调“变动”、“反常”和“冲突”,以使公众瞩目、警醒和震惊。在问题报道中新闻主题大多数是由“不寻常”和“冲突”构成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实践》2009,(9):80-80
虚假失实的“正面”报道,并不因为其“正面”,恶劣影响就可小视。长期以来,由于某些“正面”报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人们早已多有烦言。张爱萍将军曾看到一则关于南街村的报道,很是欣赏,于是就给住在郑州的一位同志打电话,让他去实地考察一下,把真实情况告诉他。张将军的儿子张胜解释说,“他不是很相信现在的报纸。”开国上将尚且如此,生活在社会现实之中的普通群众怎么看待我们的某些正面报道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正面报道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长期如此,那我们又怎能奢谈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