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导出了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并用力的两个基本概念认真讨论了惯性力是否真实的力;最后讲了牛顿的水桶旋转试验.  相似文献   

2.
简单阐述牛顿环干涉原理及利用牛顿环检验光学元件表面质量的原理。选取一个透镜试样,对其表面质量进行检验,根据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总结检测结果,并进行必要的讨论且给出定性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查阅中西文献的基础上,考证了18世纪牛顿理论间接传入我国的背景;论述了英国新教传教士伟烈亚力和数学家李善兰翻译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经过,披露了新发现的《数理格致》,即《原理》的第一个中译本,简要分析了其内容,认为牛顿《原理》的定义、运动的公理和定律,以及第1编“物体的运动”的前4章已被译成中文。并简述了《数理格致》的流传及发现经过。  相似文献   

4.
《天文爱好者》2004-10期刊发了柯言的文章,题为“挑战爱因斯坦”,其中的一个小标题是“伽利略是否错了”。说的是400年前伽利略做的自由落体实验,其结果是,一切物体的下落加速度都是一样的,与实验物体的轻重和材质无关。后被人们简单地称为“重力加速度与质量无关”。后来,这个结论成为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的依据,并称之为“等效原理”。本文将证明:“重力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的结论是错的。  相似文献   

5.
牛顿第三定律的问题何在许多物理教师都知道,中学生在学了牛顿第三定律之后总是爱开一个同样的玩笑:小个子A状告大个子B打他,但是大个子B却拒不认错,反而振振有词地说:“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反=-F,我打他等于他打我。”不知牛顿本人遇到这种情况会发表什么高论,反正老师无法再用力学原理作什么解释,只能批评B学生调皮捣蛋,乱用牛顿定律欺负小同学。由此可见,牛顿第三定律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对两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各种情况作出十分圆满的解释。大家知道鱼是靠摆尾获得反作用力来推动身体前行的,观察那些高速运动的鱼类,可以发现它们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1:通过力的基础概念推导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用牛顿万有引力定理证明2:通过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证明物体的质量与运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索了利用牛顿环实验测量液体折射率的实验原理和具体的测量方法,对水的折射率进行了测量,得出了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8.
首先,让我们来重温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如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原有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发明与创新》2003年7月号的《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以下简称《相》文)一文中,作者以断了电的电扇、停止抽打的陀螺等物的转动为例,得出“失去动力继续转动的物  相似文献   

9.
首先,让我们来重温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如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原有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发明与创新》2003年7月号的《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以下简称《相》文)一文中,作者以断了电的电扇、停止抽打的陀螺等物的转动为例,得出“失去动力继续转动的物体不受外力(重力和摩擦力不计)作用”的结论,即“惯性运动不必是直线运动”且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0.
《科教文汇》2005,(6):17-18
音速:音速约为每秒钟340米。马赫:超高速单位,物体运动的速度与音速的比值为马赫或马赫数。亚音速:速度小于1马赫。超音速:速度在1至5马赫间。高超音速:速度在5马赫以上。高超音速飞机怎样试飞?  相似文献   

11.
何临红 《科技通报》2019,35(7):222-226
当前针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研究存在一定缺陷,本文深入研究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新型实验,通过分析空气压缩仪引火原理及传统实验失败主要原因,采用透明式分体式气缸替换原有空气压缩仪气缸,使气缸内气体较好达到乙醚燃烧温度,在改进后空气压缩仪耐压壁新建棉花填充口,降低活塞的运动阻力,提升活塞的移动速度,加快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验进程。采用二硫化碳代替乙醚并添加火柴头辅助物,提升实验安全性。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新型实验得到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结果成功率和经济效益高,且实验耗时短,是一种实用性强的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验。  相似文献   

12.
《未来与发展》2013,(12):91-91
改变材料对电磁波的折射率,就能够将物体隐藏起来。我国科学家运用这一原理,研制出能够在可见光波段将生物隐形的隐身器件。“我们在可见光中实验实现了物体的隐身,而且无需使用精密设计的纳米电磁材料。”浙江大学国际电磁科学院陈红胜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使用玻璃,制造出了能够在水中隐形的六边形柱状隐身器件和能够在空气中隐形的多边形隐身器件,并用两种隐身器件使金鱼和猫成功隐形。  相似文献   

13.
本刊2003年第2期上刊出的《何谓“光速不变原理”?》一文,已经严格论证了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是人为的一种不可能的虚构。鉴此,无需考察任何实验证据,便可有定论:“光速不变原理”是纯属子虚乌有的虚构,立于这样一个虚假的前提上的相对论,无法不是一座空中楼阁。然而,对于这样客观、中肯的评断,竟还有抬出“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作挡箭来拼命抵制,实在欠明智,他们不明白:真实是科学之本、之命、之根,建立在虚假前提上的理论决不可能是科学的理论。纵然,为正视听,本文仍将考查几个典型的“实验依据”。爱因斯坦本人一生并没有做过一…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时代》2009,(8):105-105
在国际太空站中的航天员恐怕难以享受到拔河和掰手腕的乐趣了。日本航天员若田光--最近在国际太空站的实验舱中用几项有趣的实验验证了“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也证明了在太空的失重环境下无法完成掰手腕等动作。  相似文献   

15.
牛顿第三定律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的基础根源,展现了物体相互之间作用关系。本文详细讲述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基础内容,并比较了平衡力与作用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联和区别。结合例题分析了牛顿第三定律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通过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熟练掌握,能够有利于我们对物体建立完善准确的受力分析,灵活运用牛顿定律进行力学求解。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学中:从19世纪至今最有影响的定律是,相对论,牛顿的三大定律,自然科学的三大发明——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其中能量守恒定律被物理学界奉为金科玉律,不可能被打破,直接制约着对新能源的发展,那么能量守恒定律真的就打不破妈?不一定,牛顿的第三定律,物体与物体相互力的作用时,其中一物体受阻碍物的阻碍传递到物体的作用力是作用力的2倍,就被打破了牛顿的第三定律,物体与物体相互力的作用一物体受阻碍物阻碍,受阻碍物的物体垂直移位做功是物体做的功的2倍,也不打破了自然科学三大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金科玉律,物体与物体相互力的作用一物体受阻碍物阻碍,垂直移位做功的过程,就是增能机增能的过程,把增能机用串并联的方法组成的永动机就是大型永动机组。  相似文献   

17.
贵刊2003年7月号上同时刊登了《我的不同看法》和《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两篇诤文,其中《我的不同看法》对一段时期以来关于相对论的一些错误论调提出了批驳,很好!我赞赏作者王超的科学态度,他客观、严谨而不失公正。在这里,我仅对“无外力作用下的(物体的)持续运动,未必都是直线运动”的观点提出质疑。在《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一文中,作者仅凭“电扇等物断电(失去动力)后已无外力作用,仍然持续逸转”的现象来推出“转动一旦赢得,在完全没有(力)相互作用下就真的不会消失”从而得出“无外力作用下的物体的运动,不必是…  相似文献   

18.
贵刊的《挑战与争鸣》专栏,刊出了不少犀利精辟的挑战文章,它们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以理服人,读者阅后无不拍手称好。贵刊今年第7期上的《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又是一篇上乘佳作。经反复研读,我们感到有几个“想不到”非写出来不可,与广大读者共享“一吐之快”:一想不到“科学泰斗”爱因斯坦竟连惯性原理都如此不求甚解,徒有虚名;二想不到漏洞百出的相对论竟能在科坛如此以假乱真近百年,触目惊心;三想不到历经三百载的牛顿第一定律竟还有如此原则性的纰漏,学无止境;四想不到挑战牛顿和证伪相对论的华夏学子竟如此有胆有识,叹为…  相似文献   

19.
这位便是艾萨克·牛顿。传说他通过观察思考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此外他还有很多其他发现和发明。发现光的性质微积分创造出“微积分”这一高级的数学方法。通过实验发现白光实际上是由很多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世上万物都会互相吸引——通过这一定律,发现了天体运动的秘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艾萨克·牛顿(1642 ̄1727,英国)用玻璃制作的望远镜看物体,颜色容易发散。使用凹面镜收集光线,颜色则不会发散。利用这点,制作新的望远镜。制作反射望远镜我是代替牛顿的……精灵那顿!今天我来到南极大陆。在这里我将和我的助手企鹅先生一…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在初中学习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2005年8月修订,第7次印刷版)第124"阿基米德原理"一节,对阿基米德原理(Archimedes principle)的表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我又到学校图书馆查阅了其它版本的教科书也是这样描述,而我们正学习的高中物理教材有涉及到浮力的地方也是直接应用这个结论。但极具探究精神的我,却认为物体在液体中(或者气体中,以下全部以液体为例)受到浮力大小与液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