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江作苏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也是中国新闻奖最高奖--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自1984年参加新闻工作以来,他的采访足迹遍及三峡工地、抗洪一线、神农架密林、大别山深处……真实记录着荆楚大地的发展和变化.作为一名普通记者,他不辞辛苦深入社会最底层,从细微变化抒写改革发展的大局:圆满完成了胡锦涛、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鄂的采访报道任务.作为党报领航人,他带领<湖北日报>进行全面改版,使<湖北日报>时政版面日臻成熟,并把时政新闻采写提升到了理论高度.有鉴于此,分析其时政报道特色,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无疑将为当下时政报道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的话:<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0日发表了文章<党报头条VS公安机关>,讲的是<焦作日报>记者发现了一个"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为自己逮到了一个获得"全国新闻奖"的素材,采访后在头版整版篇幅予以报道.可是,一个月后报道中的主人公贺永星"涉嫌黑恶犯罪"被警方批捕.记者陈作华也因此文被撤销了都市新闻采访部副主任的职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竞争的加剧,品牌意识和品牌建设摆在党报工作者面前.<南方日报>率先开始品牌建设之路. 新闻:差异化竞争战略 <南方日报>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确立"大时政、大经济、大文化"概念,不断提升办报品质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23日,<河北农民报>用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舆论监督报道<检验报告扑朔迷离工商扮演何等角色--故城县工商局"真假报告"调查>,巧的是,河北省内某报(下文称A报)也几乎同时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交了罚款少了理赔>的报道.两则报道出自同一新闻源头,但调查结果却大相径庭.探究整个采访过程,体会迥然不同的立意,不难发现记者只有具备了深厚的采访功底、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洞察力,才能透过现象发现事件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郭亮 《现代传播》2008,(2):97-99
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对广播是一次特殊机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异军突起,备受瞩目.节目收听率大幅攀升,短信数量是平日的十倍,同步刊发相关报道的中国广播网也空前成为各大网站转载的重要信息源.这其中,时政报道发挥了特殊作用.当我们率先播发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救灾工作、当我们反复播送温家宝总理透过广播向全国听众拜年、当我们同步报道中央领导赴灾区指挥抗灾救灾,广大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温暖.我们先于所有媒体首发的<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西河北电煤>、<温家宝总理再赴湖南指挥救灾,要求修路保电安民>等消息均被各网站争相转载,创下时政新闻网络转载率新高. 机遇从来青睐有准备的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锐意改革,为这次特别节目的异军突起奠定了坚实基础;时政记者多年的探索创新,注定了这组时政报道的厚积薄发.在这里,我仅从时政报道的角度出发,把我们多年探索思考的一些感受,结合这次冰雪灾害报道的实战运用,梳理提炼,归纳为速度、角度、温度、力度的"四度模式".  相似文献   

6.
2003年1月6日,北海市清除银滩公园的最后三幢建筑物并将向世人免费开放,我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的两位记者一起被邀前去采访.后来<人民日报>发了300多字的简讯<北海银滩回归自然>,<经济日报>发了500多字的消息<北海:还银滩本来面目>,我在<光明日报>发了2000字的报道<北海还滩于大海的思考>(经<光明日报>广西记者站刘昆站长修改).我的这篇报道被报社评为好稿,北海市有关领导也认为有深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采写中逆向思维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打击索马里海域日益猖狂的海盗行为,保护过往中国船舶与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启程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次护航行动是我国海军首次赴远洋执行军事任务,护航行动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派记者随舰艇编队出海,新华网开设专题对此次行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本文运用传播学的框架分析理论,分析网络媒体中的"舆论尖兵"--新华网是如何通过军事报道塑造国家形象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南方日报.深圳观察》推出的"2013深圳年度改革榜单"为例,介绍了一组时政报道的策划过程和经验启示。文章认为,时政报道并不局限于领导出行、开会或视察,它应该是有血有肉,具备能量的。党报地方版做好时政新闻,应紧扣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强调客观公正的报道,并主动发出理性和建设性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解读《南方日报》两会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新闻实践》2005,(4):17-18
《南方日报》对今年全国两会报道高度重视,派出8名记者赴京,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阵容最整齐的一次。8人中有做时政新闻的,有做文化新闻的,有做经济新闻的,还有摄影记者和评论员; 每天都从不同角度大篇幅地报道两会,还配发相关评论。《南方日报》在两会期间共发稿300多条,50多个版,采访代表、委员141人次,使整个两会报道气势恢弘、富有特色。1、注重媒体和受众的互动《南方日报》此次的两会报道注意加强了与受众的互动,在每天的两会特别报道里都刊登本  相似文献   

10.
为及时报道今年全国"两会"的盛况和温州代表委员的风采,温州日报特派两名记者赴京采访,并在一版开设了<感受两会>和<京城传真>两个专栏,刊发了30篇新闻稿件和新闻图片,为地市级媒体主动参与全国"两会"报道作了新的尝试.作为赴京采访的记者,我深切地体会到,在报道全国"两会"这样的重大新闻中,虽然我们地方媒体有先天不足、条件有限的一面,但只要组织得当,善于创新,同样可以在这样的新闻盛宴中抢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的话:2010年12月17日,<南方周末>编委会委员兼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郭光东和<南方周末>时政煽辑李梁,就深度报道和评论的相关问题,与大众报业集团的编辑记者们进行了讨论.本刊对讨论内容作了综合整理,以问答形式呈现如下,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记者在新闻报道上署名,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要对所署名发表的稿件的真实性承担责任.在工作中接触到一些同行,发现他们发表批评报道时经常不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如去年4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上的<安徽当涂粮库空置调查>所署记者的名字王小东,去年11月6日该报刊登的<太湖一线治理报告>所署的记者名字刘语,都是用了化名.<江南晚报>的不少记者采写的批评报道都用一个叫"金勇"的化名在报上发表……笔者在媒体从事了十多年的批评性报道,多次遭到无理纠缠,也萌生过要在稿件中署化名的想法,但后来还是坚持采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我对此有过-番思考,愿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月5日广州的<足球报>刊登一篇题为<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文章,称国务院国资委认为中国足球是不良资产和不良市场,要求国有企业完成与中国足球的剥离.中国足协认为该报道失实,于1月9日正式宣布:从即日起取消<足球>报对中国足协主办、承办所有比赛的采访资格.由此冲突引发的"封杀令"事件立即成为今年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中国足球协会并不是"封杀令"的始作俑者.去年底,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通知,规定分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3大报业集团6家报社的6名记者一年内不得旁听采访广东省三级法院的庭审活动.  相似文献   

14.
时政新闻历来是主流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也是媒体之间展开新闻竞争的制高点.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走基层·我这十年”、“喜迎十八大走基层·行进中国”系列报道丰富了电视媒介对重大时政新闻预热报道的形态,在报道形式上以“走基层”报道为采访路径,开启了电视重大时政报道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5.
策划报道的创新与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胜利70周年报道是摆在全国新闻媒体前的一道考题,它考验媒体的新闻策划水准和执行力。由于长征胜利70年报道将历史题材与时政报道等特质混合在一起,所以各家媒体在长征报道中就很自然地表现出迥异的趣味。在全国高潮迭起的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热潮中,《南方日报》突破惯常的单纯派遣记者沿线采访报道的单向模式,将重走、采访、纪念、缅怀与捐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活动声势浩大。通过开辟专栏、专版,在2006年8月1日至28日的  相似文献   

16.
对都市报记者来说,采访时政新闻,是件让人又爱又怕的事。爱的是,它的新闻源来自政府部门,题材重大,关系全局。这样的新闻,百姓关心。怕的是,政府角度发出的时政事件,讲究程式,行文庄重。如果这样报道,记者成了复印机,语言不活泼,百姓不爱看。  相似文献   

17.
白冰 《中国传媒科技》2014,(4):54-54,58
作为主管媒体新闻宣传方针政策的部门,市委宣传部的指令媒体人司空见惯,尤其是时政记者更是能经常见到。殊不知,很多"单子活儿"都在这种应付的心态下被浪费掉了。其实,只要摆正心态,带着"心"去采访,会发现指令报道也可以是一个新闻富矿。  相似文献   

18.
对全国性政情话题做出独立采写报道,在<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这样一家地方媒体,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南都"高端时政新闻(就是对全国全球重要时事动态或政要人物进行的重头报道)的开拓计划正得到有效执行.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关于高端时政新闻的报道,除中央级媒体的正统报道外,地方媒体基本放弃甚少主动出击进行高端时政新闻的采编.因此"南都"此举也就有了一定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10):73-75
<正>民生发展、法治建设始终是法治类媒体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前者是永恒的新闻主题,后者是媒体使命所在。每年全国"两会",境内外媒体云集,三千名中外记者参与报道。面对近三千名人大代表、两千多名政协委员如此庞大的采访对象,哪家媒体能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制胜?哪位记者能够捕捉到高价值的新闻?不仅考验记者的业务技能,更检验记者的采访策略。笔者连续三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个人认为采访策略应做到"人事地"三点合一: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29日,是一个让两岸民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56年来大陆首架民航客机将降落在台湾;这一天,两岸民航业首次实现双向对飞. 在此次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南方日报>推出了<家和家兴--台商包机首次直飞纪念特刊>,特刊在南航和厦航包机上配送,使<南方日报>成为惟一一份"首航台湾"的大陆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