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性、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特点在于:它是关于“人”的一种活动,亦即是说,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对象)都是人,而人是一切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的主体,所以,教育过程必然内在性地要求体现出强烈的“主体性”。教育理论对教育的主体性问题已略有论及,但这种主体性的内在意识根据或心理根据却似乎还未能说清楚。我认为,这种主体性与人的价值意识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一、人的价值意识与非价值意识  相似文献   

2.
发展性评价的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基本理念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现实关系的反映,表现为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表示客体的属性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主体的需要。主体需要是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客体属性是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还处于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初步阶段,所以评估是一个亟待解决而又很难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对评估主体、评估标准、评估程序、评估指标体系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力求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提供基本的理论需求.  相似文献   

4.
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标构建体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质量是体育课堂管理的核心 ,而教学质量如何又必须有衡量的标准 ,它有着极强的导向作用。长期以来 ,我国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一直按照“以知识、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建立评估体系 ,构建的自然是以教师为评估主体而形成的评估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权重体系 ,不能反映主体教育思想。笔者认为 ,应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标来建立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一、确定评估指标(一 )确定指标的方法。主要采用因素分解 ,理论推演和经验总结的方法。以教育理论为依据 ,结合已有的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与指标体系的建立测评研究成果 ,通过对知名…  相似文献   

5.
教育政策评估标准体系的架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具有公共属性、工具属性、动态属性、系统属性四个基本属性。教育政策评估是对教育政策过程及其效果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教育政策评估标准决定着教育政策评估的方向和效果。借鉴国内外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和我国教育政策评估标准的研究成果,可以架构我国教育政策评估标准体系,即"3E"(公平、效果、效率) "3F"(可行性、可预测性、程序公正性) "3C"(兼容性、简明性、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主体应当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而主体性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各方面主体性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则是主体性能力的最高表现。对个体主体性的尊重和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力发展的主体性教育是对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育的反叛与超越。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走出教育评估的四大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教育评估是对一所学校教育的社会价值作出科学判断的过程,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信誉。笔者认为,评估工作要真正发挥其教育功能,必须走出实施过程中的“四大误区”。误区一:重硬件,轻软件这是评估观念上的问题。评估专家在实施评估过程中,比较关注学校的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体育设施等可见的教育硬件,而忽视对学校的教育对象、教育活动、人文环境、管理机制等软件进行深层次的考评。误区二:重评价,轻指导这是评估导向上的问题。评估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对评估对象已完成的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不少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实践主体应当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而主体性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各方面主体性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则是主体性能力的最高表现.对个体主体性的尊重和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力发展的主体性教育是对以社会本位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育的反叛与超越.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教育评估中对人的评价出现了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价值偏差,脱离了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专家评判是教育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评判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但是专家判断中也严重存在"五唯"现象。因此教育评估要回归到教育的本意,即"育人",要以"立德树人"成效为依据,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破除唯一性、单一性的评价价值取向,并从专家主体的价值认同和评判尺度统一、评估标准"唯"与"不唯"的平衡点、客观数据与主观评判关系、道德自律与规则他律四个方面探寻教育评估专家评判价值取向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评估是一项既有学术性又有政策性的复杂工作,因此评估中的一些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评估的效果则会与预期的目的背道而驰。这里只谈谈校际之间评估的可比性问题。终结性评估,作为一种对高等学校教育水平进行纯客观的价值判断,可以无需考虑其他条件,仅按照统一办学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测量评价,根据评判结果,进行认可、证明、分等,甚至可视需要排出名次,以利于国家掌握情况,也可为高校提供为改进工作所必需的反馈信息,促进各校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1.
主体功能区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要实现其生态功能,就应当确定系统、参数和域值三个标准,在此基础上对主体功能区作出级别划分和地域划分,同时又要通过主体功能区的结构化塑造和政府评估体系的改进,实现主体功能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性原则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问题的出现是主体性问题探究深化的必然结果。现今世界是交流的世界,作为主体的人们在交际中展现出来的主体间性,事实上是一种交互主体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和学生两种主体的交往过程,所以主体间性原则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成主体性的建构主义教学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根本属性,人类化的历史,就是主体性的唤醒、弘扬、进化的历史。所以,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近现代哲学最有力最持久的浪潮,主体性教育也成了十几年来教育研究持续的热点。主体性教育以培养、弘扬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以活动为生成机制,以实践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根本特征。目前,主体性教育研究已从宏观走过中观走进了微观,从理论层面走向了实践层面,人们基本确立了主体性教育的价值理念,正热衷于探索主体性教育的模式,构建主体性教育的课程,开始建立健全主体教学论。那么,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呢?建构主主的思想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生成主体性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建构主义重视个体的建构潜能,强调建构性,认为知识的生存需要通过建构而成,而知识的生成与丰富恰恰是主体性形成的基础,因而建构性是主体性的内在根据,主体性的发展过程与建构过程统一在同一过程中。所以,在当前主体性教育的探究过程中很自然地要去关注建构主义教学论。  相似文献   

14.
教育决策科学性的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是指教育决策的合乎思维的逻辑性、客体的规律性、主体的目的性、行为的实践性。可行性是其事实判断标准 ,合理性是其价值判断标准 ,实践性是其规范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教育测量评估报告是利用测量结果的方式之一,探讨评估报告制度对充分利用测量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NAEP数学评估报告制度的报告主体和对象、类型、形式和内容,其报告体现了基于"标准"的评估本质,认为NAEP数学评估报告制度对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监测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为使公众了解中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状况,应公开评估结果;确保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标准的统一性;倡导"为了改进而评估",要注重对教育的"质"的监测;关注影响中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因素,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对原文的忠实度始终是判断一篇译文好坏的主要标准.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又限制了译者对原著的忠实性.译者主体性在广义的翻译主体性中被普遍认为占有最主要的地位,但是童话故事的翻译因为要考虑到特殊的读者群体,所以读者的主体地位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结合格林童话《金鹅》的几种汉译本,来分析读者及译者的主体作用在童话译介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论主体自我教育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体自我教育是教育主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教育,这是主体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在主体自我教育中,教育主体把自身变成教育的对象,具有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身份,这是教育主体主体性最集中和最根本的体现。教育主体自身的二重化及其内在矛盾性为主体自我教育提供了现实根据,构成了主体自我教育的内在机制。在主体教育中,要启动主体自我教育,关键在于创造条件推动教育主体自身的二重化,引发教育主体展开深入的自我教育,从而把教育主体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动起来,最终实现培养主体性强的人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根本属性。人类文化的历史,就是主体性的唤醒、弘扬、进化的历史,所以,主体性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近现代哲学最有力最持久的浪潮,主体性教育也成为了近十几年来教育研究持续的热点。主体性教育以培养、弘扬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以活动为生成机制,以实践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根本特征。目前。主体性教育研究已从宏观走过中观走进了微观,从理论层面走向了实践层面,人们基本确立了主体性教育的价值理念,正热衷于探索主体性教育的模式。构建主体性教育的课程,开始建立健全主体教学论。那么,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呢?建构主义的思想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生成主体性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建构主义重视个体的建构潜能,强调建构性,认为知识的生存需要通过建构而成,而知识的生成与丰富恰恰是主体性形成的基础,因而建构性是主体性的内在根据,主体性的发展过程与建构过程统一在同一过程中。所以,在当前主体性教育的探究过程中很自然地要去关注建构主义教学论。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发展的时代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教育的核心与前提是对主体性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主体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基于解决主体教育中主体性认识的理论与实践困境,社会性应是主体性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体教育中提出社会性内涵.不仅有其独特的理论背景,又具有其当代教育的现实基础。作为主体性特质之一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和谐共存、协商对话和共同建构。  相似文献   

20.
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标准具有主体性与客观性 ,评估的目的是扭转教学质量滑坡现象的需要 ,促进高校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 ,并逐步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本科教学评估有七个一级指标 ,其评估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