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广西小语专家黄亢美老师在他语文教学“三字经”中借用佛“家三境界”说来解说语文课堂教学“的三境界”:第一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即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故要扎扎实实、实实在在地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第二境“界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即语文课又不是(像)语文课,我们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要体现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于是在多元目标上有机地渗透人文教育、审美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等;在运用的形式上,让学生或唱之、或蹈之、或画之……此时,似乎“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第三境“界山还是山,水还…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就要求只有我们语文课本身是"美"的,才能达到美育的目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课中,处处为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热爱生活,从而创造美的生活,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刘燕 《考试》2006,(10)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应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用课程理念观照语文课学科特点是否突出正确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语文课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语文课程资源的学科化,语文教学方法的学科化。  相似文献   

4.
胡显友 《小学生》2013,(12):46-46
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情感很强的学科,只有对语言文字的"破译",方能感知理解,而学生通过"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读"是语文课的主要特色.宋代大文豪朱熹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培养语感,理解内容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读"是学好语文的重点,语文教学中重视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不读不背学不好语文",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只有让学生多读、多背,才能更多地积累书面语言,规范口头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和表达效果,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语言、锻炼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国栋 《语文天地》2012,(17):42-43
"三读"教学法包括三大教学环节:自读感知、导读领悟、教读演练;涉及教学的三个方面:读、讲、练。三大环节的浑然一体、三大方面的完美结合,孕育了这一教学法的三大特点。一、语言训练高效化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上成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课。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撇开语言训练来分析课文,空谈课文主题、写作特点;或搞"文字游戏",把语言文字肢解得四分五裂。而"三读"教学法跳出了上述"怪圈",突出语言文字,方法科学而易操作,训练实在而有力度,不仅把语文课上成了语言训练课,而且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三读"教学法以"读"为基础,师生的  相似文献   

8.
<正>相信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是"语文味"。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堂要落实这些目标,最重要的是要体现语文特点、语文规律。换言之就是:语文课必须有"语文味"。所谓"语文味",是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读等手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的氛围和人性美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多年来,语文教学大多行走在它的边缘。而语文  相似文献   

9.
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让它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率,这是语文教师时刻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打造经典的语文课必须在教学的活动中不断历练,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一.要从语文课的基本构建着眼,体现语文课堂的"书卷味"、"文化味"我认为语文课的教学要在教学中培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步骤的能力,营造学生认知的"落差",把握学生心理思维的最佳境界,让语文课不断绽开心语的花朵,让语文的课充分体现活动的创新机制,实现语文课的整体构建水平。教师在基本构建中渗透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学好了阅读也就相当于学好了语文这门学科;教师教好了阅读也就相当于教好了语文这门学科。笔者试图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兴趣引路"趣读"、品味提高"品读"、学以致用"练读"三个方面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工程中如何把阅读教学落实到深处,让学生真正会读阅读、品阅读、用阅读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语文味"可谓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源地,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和谐统一."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之意是语文课要注重突出学科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情感很强的学科,只有对语言文字的破译,方能感知理解,而学生通过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读是语文课的主要特色。宋代大文豪朱熹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培养语感,理解内容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白冬筠 《时代教育》2010,(8):219-219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做为语文教师必须做好学生读书这件事.良好的氛围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只有自读才能走进课文.学生上语文课,主要由三大活动形式构成:一是读,读懂课文的内容以及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二是说,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感悟;三是听,让自己充分了解别人的观点.可见,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备习惯.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读"领风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如今,仍然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则在课堂上充当了老师的"忠实听众".语文教学陷入"重讲轻读"、"重写轻说"的境地.如何改变语文教学出现理科化倾向这一现状,为此,笔者作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华家教》2013,(4):15
朗读是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是大纲规定的语文课教学任务。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你会发现每课的作业要求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好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朗读  相似文献   

16.
王运遂老师的“读写改三课型一条龙”教学法,其基本特点是:从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出发,注重整体教学,简化教学步骤,从而把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搞活。他注重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他认为语文教学主要应该抓读和写的能力,特别是写的能力,因为这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关键所在。他把语文课分成阅读、写作、批改三种课型。每周六节语文课,用三节搞阅读训练,两节搞写作训练,一节搞作文批改训  相似文献   

17.
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灵感的伴侣,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更需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就这个问题,笔者谈以下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余木龙 《考试周刊》2013,(45):25-26
<正>语文,从四书五经的学习开始就成为中国文人、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一种文化境界,但在当代,对于学生来说,语文又意味着什么?有这样一份调查,题为"你认为最轻松的学科是哪一门",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课被学生评为最轻松的课程,而紧随其后的便是语文课。有老师不解,曾几何时语文课竟然和体育课相提并论了,学生却从容淡定地答曰:"语文课究其本质就是室内体育课,当然应该和体育课相提并论了。"语文教  相似文献   

19.
钟萍 《教育教学论坛》2014,(38):100-10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本文将侧重于"读"与"说"两个方面,探讨如何让中职学生每堂语文课的说、读有较大收获。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发现:教师的有效示范、合理的考核办法、因材施教、在说读训练中顾全大局等,是有效保证中职学生在每堂语文课上达到有效说读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的“语文味儿”,是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本味,是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语文味儿”,就要注重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是语文课程能够体现“语文味儿”的根本出路。这条路应该分三步来走。第一步,设计语文教学目标,要以语文课程的学科立场为出发点,以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不能偏离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例如:《孔雀,八哥,母鸡》这篇课文,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应该如下:学生(行为主体)自读课文后(行为情景)找出(行为动词)孔雀,八哥,母鸡想搬进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