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设计背景:"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涵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倍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的内容。“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好在前面有了乘法的认识以及几个几的教学,为本节课做了铺垫。例2的教学引出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则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求几倍数的问题和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设计背景:“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涵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2011年版课标修订后的苏教版新教材,结构更加优化,内容更加丰盈,编排更加科学。下面以《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单元为例,谈谈教材内容的变化及相关的教学建议。一、教材内容的变化1.合理整合使结构更优化2011年版课标强调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提出"数学知识之间存在逻辑顺序,教材编写应有利于学生感悟这种顺序"。新教材把旧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移至本单元,把"数的运算"和"解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能否牢牢地把握新教材的特点,理解新教材的编排意图,丰富新教材内涵,用活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是决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以小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为例,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用教材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五年级上册新教材将旧教材中的《统计》单元变更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单元,内容同样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如何把握教材的变化,挖掘这"旧貌"中孕育的"新颜",进而往"旧瓶"中注入"新酒",将"旧内容"上出"新思路",对于践行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教材内容变化的分析1.素材选择的不同关于学习载体,新旧两版教材都注重从学生已  相似文献   

7.
《教师》2009,(16)
一、教前准备和预案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是苏教版二年级(下)乘法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倍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倍的含义的认识,又能为以后学习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等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只有把准教材变化的实质,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升教学实效。本文对2011年版课标配套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变化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若干教学建议。一、内容变化2011年版课标配套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结合一年级新生年龄特征,在教材编排结构和内容方面进行了适当调整。1.加强学生学习的准备性,单设"准备课"单元准备单元的内容由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第一单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大纲将分数分成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是三年级的“初步认识”,主要借助直观,感性认识一些较简单的分数。第二阶段安排在本单元,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和研究分数。 与原通用教材比较,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作了以下一些主要调整和修改: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通用教材安排在分数的意义之后,本单元将这一内容调整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入手,是为了突出同除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2011年版课标修订后的教材,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一线教师如何把握好新教材的变化进行有效教学呢?笔者拮取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单元进行深度解析并提出教学建议,旨在以点带面,充分发挥新教材优势,有效践行新理念。一、教材内容变化的分析1.凸显内容编排的顺序新教材根据"数与计算"教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顺序进行了调整,各个例题的呈现方式,也根据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需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教材在二年级下册开始学习除法.教材分前、后两个单元进行编排。前一单元“表内除法(一)”主要学习“认识除法”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后一单元“表内除法(二)”,内容除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还编排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之惑——重"法"而轻"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第13页例7的内容。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从教材的编排意图与教学安排中,我们可以发现"四舍五入"求近似数以一种方法的形式呈现时,其主要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师的讲授,结合具体数,  相似文献   

13.
薛艳  王丽梅  马中华 《辽宁教育》2011,(12):58-61,3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6页倍的认识例2一例3。 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生动活泼的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直观活动,使学生建立“一个数的几倍”的表象,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3。教学目标:1.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思考] “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测量”内容。苏教版教材把这一内容编排在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二课时。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了“厘米和米”,在二年级下册认识了“分米和毫米”,建立了长度单位的表象。  相似文献   

16.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下称新教材)的修订,从课程标准的理念研讨到教材修改后的实际教学,对数学思想的思考从理论到实践,我们已走过了一年有余,在与新教材"亲密接触"数月有余的时间里,能感受到新教材在教学目标和内容、呈现方式、编排的顺序、渗透数学思想等诸多方面,都有了许多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5,(85):80-81
<正>一、背景分析"倍"是小学数学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整数倍"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率,小数倍、分数(表示率)、百分数、比的内容,都可以看成是对"整数倍"的扩展。本单元内容原来分散在二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下册,修订后教材把倍的知识后移,集中放在三年级上册,它不再受所学乘、除知识的限制,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学内容也更具逻辑性。本节课的关键是联系"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数",通过迁移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形成过程,建立"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中,充分感知"倍"的具体含义,正确建立"倍"的概念表象,并初步利用"倍"的知识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3.培养探索精神、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20.
有关说明 在统编教材第四册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安排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之后。而儿童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又总是试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因此,不少学生在解题中常见的错误就是见到有“倍”字的应用题就用乘法计算。针对这些问题,按照义务教材的思想,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倍”的正确概念,突出“倍”的概念产生于两个数相比较,是经过“比”所得到的结果。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与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算的道理。 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