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运用功能语篇分析理论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译汉翻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语境意识、语篇体裁意识和衔接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生成体现原文交际意图、衔接得当、语义连贯的译文,建构他们的语篇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
语篇翻译是一个涉及源语作者、译者与目标语读者的“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也是跨语际的一种解释性运用。语篇翻译的效度取决于最佳关联:译者必须有效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使得翻译尽可能地类似原作。从关联角度来说,翻译实际上就是认知语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语篇翻译是一个涉及源语作者、译者与目标语读者的“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也是跨语际的一种解释性运用。语篇翻译的效度取决于最佳关联:译者必须有效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使得翻译尽可能地类似原作。从关联角度来说,翻译实际上就是认知语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体裁结构潜势是从语言功能的角度确立语篇体裁的宏观结构.掌握各类语篇体裁结构有助于英语学习者了解不同语篇图式结构和建构过程,更好地理解交际意图和不同思维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语篇的整体理解力。鉴于国内外学者针对将体裁结构潜势理论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的适应性研究较少,本文尝试将Hasan的体裁结构潜势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探讨该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适应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殊的交际活动,是译者推导原语作者的话语意图、并将其传递给译语读者的过程。翻译过程中对源语的理解和对译语的选择都要以传递原文作者的话语意图为出发点。推导原作的话语意图,需借助于语境和各种交际原则进行推理,把握话语的功能。传递原作的意图时,要考虑读者的认知水平,注意意图传递的方式;要优先保证主要意图的传译;对于源语和泽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则可根据翻译的意图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6.
文学类语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文学语篇的典型特征:文学语篇借助特定体裁达成交际目的,作者借助“赋”这一语篇体裁实现劝谏的交际意图;文学语篇是作者和读者对话的产物,《阿房宫赋》彰显了双重的对话意识,对其探讨有助于把握杜牧的创作动机;前景化理论为文学语篇解读提供了动态交际视角,作者运用前景化语言增强了《阿房宫赋》“讽喻”的传意功能。  相似文献   

7.
体裁分析可揭示不同体裁语篇具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和篇章结构,能够通过语篇建构过程,发现连贯的表现形式。科技英语在文体风格、语言策略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用体裁分析的方法,从交际意图和修辞目的角度可阐释科技语篇的连贯性。在对实例剖析的基础上,揭示科技语篇连贯的心理认知因素及其在表现形式上的独特性,挖掘语篇建构规律,以准确解读语篇。  相似文献   

8.
"主位述位理论"是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原文的主位推进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交际意图与写作思路。本文试图将"主位述位理论"应用于语篇翻译中,探讨翻译时沿袭、部分调整或完全改变原文主位推进模式的情况,为语篇翻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系统功能理论为指导,分析小说《京华烟云》的一段节选,并分别从体裁(即文化语境)、交际角色和语域(即情景语境)的角度比较了两个中文译本,指出译者在翻译中需从整体语篇的角度来处理源语和目标语语篇。同时也证明了功能语法是翻译研究的有效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10.
意图性是语篇语言学家RdeBeaugrande与WDressler提出的七项语篇标准之一.在语篇理解的过程中,只有当读者领会了作者的意图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那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交流的中介,能否将原作的意图再现于译作中,对译文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语篇的意图性特征出发,对<祝福>及其英译本的语篇意图分别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说明译者如何以简洁生动的笔触,以及贴切的选词和恰当的文化信息转换,在忠于原作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再现原作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和传统翻译理论相比,翻译目的论更注重文本的交际目的和功能。在目的论框架下,大学英语翻译选修课将重点集中在分析文本体裁、功能和风格上,避免单纯翻译技巧讲授。实验班和控制班成绩对比分析表明,目的论框架下的翻译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交际功能。而对语言点和翻译技巧适当分析,则可有效避免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份以译者和读者为主体而忽视原文文本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彼得.纽马克借用德国功能语言学家卡尔.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将文本按语言功能和交际目的分为不同的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提出不同的方法——语义翻译或交际翻译的方法,从而将语言功能、文本交际目的和翻译方法结合起来,被公认对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和教学有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论为主导的德国功能主义理论是翻译标准多元化的理论体系,用目的论指导旅游资料文本英译可以有效地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难题,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在目的论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对浙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料文本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根据语言文本的特性及其功能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是语篇的根本属性之一,但不同语体类型的语篇由于交际意图的差异,在与其他文本发生互文关系时会有不同特点。论文以新闻语篇和广告语篇为例,探讨两种语体类型的语篇在互文实现模式上的差异,归结其语篇结构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商务信函文本是一种交际行为,是在商务交际中为达到某种整体性的修辞目的而构建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交际功能的总和。翻译时识别文本的主要功能很重要,译者应该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及其主要功能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选择合适的译文形式和文体,从而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6.
赵佳佳 《海外英语》2012,(3):163-164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不应仅仅比较两种文本在语言形式上是否对等,或是怎样对等,也应探索与翻译过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社会作用。结合勒弗维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这一方面对赛译本《水浒传》原文选择的背景进行分析。从而证明,翻译者的研究重点应从片面的关注文本内部因素逐渐转向对文本外部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进行适当研究。  相似文献   

17.
XU Wei-wei 《海外英语》2014,(3):209-210
Academic paper as a genre is communicative.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is one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that can significantly show the communicative feature of texts.With 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ologies and characteristics,academic papers of hard and soft science present different degree of communicative features.The corpus of this study consists of 16 academic papers among which 8 are from hard science and 8 from soft science.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ways of scholars from soft and hard science to use metadiscourse in the conclusion part of their academic papers to exert lights to the pedagogical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papers.  相似文献   

18.
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彼得·纽马克撰写了多部翻译理论著作,将翻译文本类型进行分类,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的概念,同时他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扩充——提出了关联翻译法,为国内外译界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为繁荣译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根据纽马克翻译理论,以珠海市6所医疗卫生机构实地采集到315条语料作为研究个案,发现医疗卫生机构存在不同文本类型的公示语的翻译策略使用错误现象,并对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的英译策略提出了修改意见:医疗卫生机构公示语英译应遵循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即表达功能型文本采用语义翻译法,信息功能型和祈使功能型文本应采用交际翻译法。  相似文献   

20.
从文本功能角度看《葛底斯堡演说》,它应该属于表达型和呼唤型并重的文本。因此,翻译时应根据不同段落的具体功能交叉采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