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太奇,原意为建筑学上的安装及构成,法国人将这一术语借用到电影创作中,使其成为画面剪辑与组合的代名词。电视诞生以后,蒙太奇又成为电视的一种表现手段。目前,人们对蒙太奇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蒙太奇是指画面剪辑或音响组接的艺术技巧,广义蒙太奇是指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2.
周京辉 《新闻世界》2008,(10):64-65
电视是一种以活动的图像为主要载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和电影相似的表现手法。蒙太奇(Montage)作为电影的画面组接技巧,被电视所继承和使用。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兼有新闻性和艺术性的片种,无疑其表现形式是比较接近于电影的。在纪录片的前期拍摄阶段,往往要拍摄大量素材,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如何从一大堆零散杂乱的素材中,挑选出有价值的镜头,再将这些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合成为优美、流畅、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电视画面?电视纪录片的蒙太奇有哪些需要遵循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的认识一致性理论发展而来的互向模式,对我们深入认识和改进目前的科教电视传播现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互向模式启示我们,在科教电视传播中,既要充分发挥“精英阶层”的作用,也要发挥公众的作用,而且要促使传播者进一步改变传播理念,即从科普的“单向传播”向科技传播的”双向互动”转变。模式是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作为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模式特别适用于传播研究,并且成为理解传播现象、探讨传播理论的一种极为有设的方法。互向模式是从心理学的认识一致性理论发展而来的。它对我们深入认识和改进科教电视传播的现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儿童电影的儿童媒介属性,为我们认识儿童电影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传播学界明确了儿童电影的儿童媒介身份,却很少对其作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本文在儿童媒介视阈中,提出"媒介童年"概念,对儿童电影与儿童文学、儿童电视的媒介特性进行比较,并探讨如何利用儿童电影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对儿童电影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讲到蒙太奇,人们立刻会想到电影,似乎小小说与它绝缘。其实,蒙太奇和小小说早已成了“亲家”。把电影艺术的这种特有的艺术手段借用到小小说创作中,已成为一种新颖别致的结构方式,许多作者在创作时常常追求这种蒙太奇的艺术效果。何谓蒙太奇?这是电影艺术上的一个术语。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意为构成、装配。用于电影电视。指对镜头的组合、分切技巧。又称“电影文法”,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一部电影是由若干个镜头组接起来的。但在制作过程中,又必  相似文献   

6.
李寒 《新闻窗》2014,(2):70-70
人们提起“蒙太奇”一词,马上会想到电影,追踪溯源我们得知,蒙太奇是源于法语的一个建筑学术语,原意是构成、装配,后来用于电影艺术中才被发扬光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日新月异,今天的蒙太奇已广泛应用于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7.
1908年格里菲斯的一把剪刀将电影真正带入了艺术的殿堂,蒙太奇的诞生使得镜头组接之间产生了魔术般的效果,散碎镜头的条理性整合产生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蒙太奇语言。本文着重从历史文献本身与蒙太奇的关系、蒙太奇在历史文献纪录片创作中的运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诗与蒙太奇     
作为电视记者,了解和认识诗与蒙太奇的关系,灵活运用诗与蒙太奇的作用,对我们的工作是大有帮助的.我们在提高自身修养时,除了学习电视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外,还要注重文学修养,尤其是学习诗  相似文献   

9.
商凌云 《青年记者》2017,(14):69-70
蒙太奇的视觉基础 影视艺术中的蒙太奇自诞生之初,就是为观众的视觉服务的,早期观众对影视的理解完全依靠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因而,满足观众的视觉自足性、完整性便成为蒙太奇自产生以来的第一目的,至今也仍是镜头剪辑的主要依据.巴拉兹说“蒙太奇是可见的联想”,①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蒙太奇对于人们的视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人们看到一段蒙太奇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对它的意义进行自给自足的解读,哪怕只有两个镜头,也要从中创造生发出意义来.格式塔心理学侧重研究的就是人类心理的这种完型作用,认为人的视觉并不满足于看到物体的一个局部,而是要把握它的全貌.从心理学上来理解蒙太奇,则如马尔丹所说,“一部影片的镜头联接是以人物或观众的视觉或思想为基础的”.②建构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之上的蒙太奇,便成为引导人们去“看”影视的一个工具,蒙太奇为我们构筑了这样一个“看”的机制,一个把握事件全貌的可能.可以说,在影视剧中,那些引人注目的事件、动人心魄的深刻感受,往往是建立在这样一个能与观众沟通、获得共鸣的出发点之上的.  相似文献   

10.
斯博士是安德森教授的学生)。全文从认识心理学的角度主要从认知心理学的三个层面,即探讨电视对儿童的影响是西方心理行为层面、认知层面和生理层面揭学界继暴力电视对儿童的影响之后示了观看电视是一种主动的认知加的又一研究热点。围绕这一研究热工活动这一命题。本译文则是论文点,目前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以中从生理层面论述这一命题的部分。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辛格博士为代作者在这部分中主要阐述了两方面表的反应性理论(reactive theory)的问题,即观看电视与阅读的差异认为,观看电视是一种消极被动的以及电视刺激特征在儿童注意中的活动,观众的意图、计划、策略以及作用问题。尤其侧重从脑电波的变选择性在观看电视时很少起作用。化、眼球活动的方式、左右脑的主导而以麻省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森机制以及心理投人量的多少四个方博士为代表的主动性理论(active 面比较分析了观看电视与阅读的差lhoory)则认为,观看电视是一种主异,得出了与原来人们的认识不同动的认知活动,它是观众、节目以及的结果。观看情境之间的一种主动的认识转换过程。这两种理论都得了一些实验研究的支持。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主动性理论以其充分而富有说服力的证据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并成为美国政府制定儿童电视节目保护法的部分依据。本译文摘译自主动性理沦的代表人物安德森教授1991年提供给译者的打印搞论文《电视与认识》(博恩  相似文献   

11.
颜纯钧 《现代传播》2013,35(7):65-71
蒙太奇的概念进入电影领域,经历过较长的语词迁徙过程,也反映出观念发展的内在逻辑。蒙太奇美学绝对不可能由所谓的"两个镜头的重新连接可以产生新含义"这个局限于镜头层次的观点来描述,它是电影整体艺术特征和基本创作规律的高度概括。从吸收照相和戏剧的前卫观念形成的杂耍蒙太奇,到探索镜头组接规律的理性蒙太奇,再到认识电影本体特征的构成蒙太奇,这是爱森斯坦蒙太奇观念发展的历史,也是蒙太奇形成自己美学品格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2.
在摄影术发明一百多年以来,摄影理论与流派纷呈,其大致只有画意摄影与写实摄影两大派。作为图象它都具备直接、直观、直觉性的特征,其分歧在于:是纪录真实事实,注重于客观反映,还是纪录不真实事实,着眼于主观表达。至于人们对更能体现图象传播直接性、直观性、直觉性特征的活动图象传播形式:电影电视的认识和实践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今天的电影电视理论与实践似乎又在向它们的原始回归。长镜头纪实理论对蒙太奇理论的超越;现实主义电影、真实电影兴盛;电视的直播,现场报道,再度受到青睐。这些证明了人们对图象传播特征的认识,从不自觉  相似文献   

13.
一讲到蒙太奇,人们立刻会想到电影,似乎新闻与它无缘,其实,把电影艺术的这种特有的艺术手段借用到新闻写作中,已经成为一种新颖别致的结构方式。蒙太奇原意为构成、装配。用于电影电视,指对镜头的组合、分切技巧。又称“电影文法”,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一部电影是由若干个镜头组接起来的。但在制作过程中,又必须把内容分为许多不同的镜头,然后分别拍摄,再按统一的构思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使其形象、情节、环境完整,并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的作用。运用蒙太奇,可以达到结构严整,条理贯通、展现生动、节奏鲜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真实与纪录     
纪实与表现,是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纪录片工作者们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始终探索不止、争议不休的论题,其焦点在于:作为纪实艺术的纪录片,究竟应该是纪实的,还应该是表现的?纪实与表现之间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正是基于这种不同理解,才催生了不同风格的纪录片导演,衍生出不同流派的纪录片,而这一切本质上又都源自于人们对于“真实”的不同认识。 事实上,人们对于“真实”的认识的探索和实践,自1895年电影发明之时就开始了,这一年路易·卢米埃尔执导的《工厂大门》和《火车进…  相似文献   

15.
索尼娅·利文斯通(Sonia Livingstone)系伦敦政经学院媒介与传播系社会心理学教授、前系主任,是受众研究、儿童与媒介研究、互联网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家。此次笔者就受众概念、受众研究的新动向等议题对其进行了访谈。受众概念,受众理论及其再思考问(吴世文等):我们想从您的专箸《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谈是。您在这本书中提供了一种关于受众(audience)的技术解读,让电视与电视现众变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分类是人类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建构知识体系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制片人概念进行细分不但有助于对制片人概念的正确使用,而且有助于我们将制片管理研究引向深入。按照媒介的不同来分。按照媒介的不同来分,制片人可以分为电影制片人和电视制片人两大类。就这两个类别来看,电影制片人有着比较深厚的传统,起源较早,发展得也比较成熟。由于电影的产业意识比电视的产业意识觉醒得要早,所以,电影制片比电视制片的市场化、工业化、商业化取向更为自觉和彻底。正源于此,早期的电视制片管理从电影制片管理中借鉴了很多经验,而且对电视制片管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的出现,蒙太奇作为电影语言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式,自然被借用到电视创作中。新闻专题是以传播新闻、传达政令,引导舆论,传播知识为目的,因此,好的后期剪辑手法能使新闻专题更具活力。本文结合实例,就蒙太奇在新闻专题后期制作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电视电影在影视母体中寻找个性化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梅 《现代传播》2005,(5):108-110
电视电影是影视合流的产物,是一种融合了电影和电视两种传播媒介特点的新的艺术样式,具有其独特的审美内涵。为进一步发掘电视电影独特的审美魅力,提升电视电影的审美品位,在创作上追求一种有别于电影,又有别于电视剧的特殊技巧和规律,笔者试图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研究方法,挖掘电视电影艺术创作的审美思维过程的深层结构,探索审美思维发生的整体性规律,并着重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推出自己的系统见解。艺术的个性是区别于各种艺术形态、样式的主要标志,也是艺术家对生活、对艺术以及对自己发现的结果,一句话,个性是每一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19.
电影录音剪辑是文艺广播中的一种节目形式,把电影录音编制成一种广播文艺节目形式,是我国文艺广播工作者的独创,实践证明,这种节目形式至今仍很受群众欢迎。电影是以画面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文艺广播是听觉的艺术,二者的性质差别颇大。  相似文献   

20.
黄农 《新闻世界》2014,(12):151-152
蒙太奇在电影中的运用是一伟大创举,它使电影跨越时空的叙事方式成为可能。声音蒙太奇在该过程中是一重要介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促使电影在影像画面的切换上更加流畅;它能够增加影片同一时段中的信息容量;它可以深化影片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它能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影片的情景之中。本文从声音蒙太奇在电影中的具体应用入手,结合蒙太奇技法成熟的理论,分析声音蒙太奇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