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下半年,我市三年级学生也开始使用教科版《科学》教材。作为一名专职自然教师,五六年级的《自然》课必须由我教,居然让我无缘与《科学》课亲密接触,只听全市科学教师同一句话:“科学课,不好教!”这更让我这个年青人跃跃欲试!机会终于来了,我有幸参加青年教师赛课,初赛我上《反冲》一课,顺利进入决赛;决赛中我上了一节科学课《一杯水的观察》,效果特别好,还使我觉得上科学课特别轻松!我就来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三年级《蜗牛》这课相信大家并不陌生,2008年我上过这课,2013年我又上了这课。对比前后上《蜗牛》一课的教学思路,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 一、过去的教学思路 2008年上《蜗牛》这课时,我想这课能否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而不是老师牵引着学生去观察?于是找来了兰本达教授的《蜗牛》一课的教学实录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在教《我只要第三层》课时,以《空中楼阁》的故事导入新课,接着又请一位同学读课,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就课中的问题进行提问。  相似文献   

4.
在“于漪教育思想暨从教50周年研讨会”上,于漪老师又一次强调了“语课应当是立体的”这一观点。记得多年以前,于老师上《事事关心》一课,我有幸能够聆听并参与评析。我当时所得到的印象是,于老师的课,富有立体感,于是我便写了一篇评析,题目就是:《课,应当是立体的》。这次听了于老师的报告,联想到于老师教学的许多特色,我又一次对“课,应当是立体的”这一观点进行了反复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试用《音乐》新教材,去年11月我设计了《辽阔草原》一课并尝试教学。  相似文献   

6.
《火山》是人教版《自然》第九册地球单元的一课,按照新的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火山》这课呢?我觉得,我们应本着“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7.
陈宇 《中学文科》2005,(8):14-14
最近,我听了一节初一老师上的《我爱文学》综合实践课,感触良多。这节课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8.
徐艳 《贵州教育》2012,(15):42+44-42,44
今年4月18日,我教学了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这一内容作为校际交流课。课后听了参与教师的议课,我觉得此节课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也有一些遗憾之处。  相似文献   

9.
张伏 《师道》2004,(3):27-27
前不久,本人有幸作为评委,进入小学课堂,聆听了几位教师的课,深受启发。其中,尤以三年级的数学课《认识四边形》、五年级的语课《凡卡》让我感触良深。  相似文献   

10.
我在教人教版教材《语》七年级上册第18课《绿色蝈蝈》前,正好读了《中学语教学》(2004.11)尹子彬的一篇章《“绿色蝈蝈”到底为何物?》。该对课中的蝈蝈进行了大胆的质疑.指出它与人们日常见到那种会鸣叫的蝈蝈不同,而更像是螳螂。我仔细地阅读了课、教参,也有同感,只是基于教材编写人员给尹子彬的回信“译难断正误,专家也说不清是非,只有等待日后进一步考证了”.我便将错就错地来教这一课。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剪蝴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相似文献   

12.
在某中学进行课改调研时,我随堂听了一节七年级历史课,授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第16课《昌盛的秦汉化(一)》。当教师讲到张衡与地动仪时,很生动地描绘了地动仪的神奇:  相似文献   

13.
在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八课《用智慧保护自己》的教学中,我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发挥明显不同,收到的教学效果也有明显差异,这使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节校级公开课,课题是《郑和远航》,课前我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可是在课上,出现了故障,一个超链接网页打不开了。我只能临时改变教学预设,可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精彩的课堂教学竞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15.
我曾有幸观摩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王老师紧紧抓住“纹丝不动”这个重点词,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了整篇课的教学,当时我深深地为他的大胆取舍、巧妙设计所吸引。时隔一年,我也要上这一课,决定借王老师的设计一用。于是我找来王老师的上课录像,一口气看了好几遍,直至每一句话、每一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听了一节作课,内容是《我喜欢的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17.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随机走进了一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师正在讲《春蚕》这篇课。我暗自思忖,这篇课年代久远,怎么能让这些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体会到深刻内涵呢?只见小老师抓住课的两条主线,怎样养蚕和养蚕的辛苦展开课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上学期,我市组织青年教师会教,都上《世间最美的坟墓》(以下简写为《世》一课。我的课得到了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赞赏。下面我把如何教的想法和做法告诉大家,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一、案例背景 《三个和尚》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也是国产动画片中为数不多能够“走向世界”的经典之作。虽然诞生于七十年代,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三年级美术有一节《做纸偶》的课,教材在拓展部分就提供了《三个和尚》的制作素材。多年的美术教学经验告诉我:纸工是中低年级学生最为喜闻乐见的美术学习形式。况且以《三个和尚》这样的“名牌产品”为依托,应该能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尝试进行了课题为《做纸偶》的研究课教学。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节公开课,使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一位教师执教《祝福》,讲一段课,放一段电影《祥林嫂》,讲述和放电影交互进行,学生很感兴趣,听课的教师中也不乏称赞,认为多媒体教学代表了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对此我不敢苟同。我看过一些多媒体公开课,可谓“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