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世纪之交,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本文在讨论目前我国城市化道路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城市发展方针的基础上,从城市化内涵和中国国情出发,以中国城市化现状问题为突破口,借鉴国际经验,结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城市化应实行农村城市化与城市内涵化共同发展的战略,构建与区域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通过构建新型城市化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珠三角新型城市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估与分析。测算结果显示,珠三角新型城市化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差异较大,反映了珠三角各城市在新型城市化相关要素投入强度与管理水平上的差距,同时也说明相对落后城市利用后发优势,在某些方向面实现赶超具有可能性。新型城市化驱动因子具有不同的时空演变规律,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珠三角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是城市区域化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力量在空间上的集中表现,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但盲目的提高城市化的水平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会使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从而降低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带动作用.为了使城市群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针对城市群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各指标的权重,并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对16个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测算,依据测度结果将16个城市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并对每一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严重的收入和地区不平等、大城市具备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城市倾向的制度根深蒂固等现实决定了以大城市作为城市化的“政策主导”既不应该也无必要,否则既不公平也很危险;不以大城市作为“政策主导”并不否定大城市的“主导地位”;小城镇发展的实践、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小城镇缺乏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等因素决定了以小城镇为“政策主导”也不可行;县级城市作为联系城乡的关键节点和兼顾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重要切入点,应当得到政策上的重点倾斜,这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适宜在政策上成为“十二五”时期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一项战略选择,但同时也应避免“一刀切”,注意具体措施的因时、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空间经济的新现象,它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采用多元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产业集群与城市化互动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合理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可以推动产业集群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发展,从而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耦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加快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对同步加快干旱区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生态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吸纳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农村脆弱得生态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受到水资源短缺及其用水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约束.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的甘肃河西走廊为例,分析了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交互耦合效应.研究认为,河西走廊城市水资源短缺属于结构型短缺中的相对性短缺,城市兴起的第一驱动力是资源和交通,并因水的丰缺而盛衰,城市化进程缓慢的第一制动力不是水,而是弱小的产业集聚力.多重胁迫约束下未来30年的城市化水平只能达到35%左右,只能有约87×104农民进城,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所需城市用水量增加0.91×108M3左右,城市化水平每隔5%间隔的单位城市化水平所需城市用水量越大,取水难度和用水成本也越大.按照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在不考虑政策和户籍制度变化等因素的前提下,河西走廊未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可望达到47%左右.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文明程度的一种综合体现。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由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因此,城市化进程本身就是变落后的乡村社会和自然经济为先进的城市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历史过程。在现代经济中,城市是经济的载体,在一定经济区域起着发展极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舞台,城市化与区域经济之间遵循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李因果  李新春 《情报杂志》2007,26(12):133-135
煤炭资源型城市因其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信息化和城市化相对滞后的局面。信息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是提升煤炭城市区域经济地位和促进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对中国煤炭城市信息化、城市化的评价研究显示:煤炭城市信息化和城市化水平存在互动发展的正向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厘清区域碳排放效率与各驱动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对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PVAR、中介效应和面板门槛模型全面解析产业升级、城市化水平和碳排放效率三者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研究发现:(1)产业升级对城市化水平的正向驱动存在滞后性;(2)当城市化水平维持在一定阶段时,产业升级对碳排放效率为负向减弱的非线性影响,而碳排放效率对产业升级为正向促进作用;(3)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而碳排放效率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呈“V”型;(4)鉴于区域异质性,各系统在上、中、下游区域的互动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宇杰  陈志刚 《资源科学》2012,34(5):889-895
以江苏省为例,分别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年-2009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描述了两者的时间变化和时空差异特征,并运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大致表现为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从空间特征看,江苏省各个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总体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两者之间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聚集特征,同时也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非农产业城市化滞后是我国城市化滞后的主要表现之一,非农产业城市化受阻是我国人口城市化滞后的直接原因。推进非农产业城市化,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结构转换过程。城市化程度一方面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又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不仅是一个农村人口进城的问题,它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也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国家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我国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属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后发地区且受生态环境制约程度较高,存在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差距较大、小城镇半城镇化水平虚高以及异地城镇化现象明显等问题。在国家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以陕西省为例,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地方性内涵与路径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西北地区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产城融合、统筹城乡、生态优先、传承文化的内涵本质,提出消化“存量”与扩张“增量”并举、构建开放型新型城镇体系、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因地制宜推进区域差异化发展、强化特色产业支撑及结合移民搬迁推进城乡一体化等路径,以期为西北地区城镇化路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源 《科教文汇》2011,(17):205-206
在15世纪末~18世纪末的英国圈地运动中涌现出大量的失地农民,没有了生产资料的他们被排挤出农业生产领域,无奈之下他们向城市迁移。然而,迁入城市的他们真的被城市所包容、所接纳、所同化了吗?事实并不见得如此。从城市化的各方面分析,很难证明圈地运动产生的农村移民对英国城市化进程有实质性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传统农区城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农区产业弱质低效,生产要素流动性差,空间集聚能力差,城市化进程缓慢。加快传统农区城镇化步伐,关键要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增强空间集聚。本文重点研究了农区城镇化要素,传统农区如河南农区的城镇化实践,尤其是城镇化进程、模式和特征的分析,以期揭示农区城镇化过程主要问题,探索农区城镇化主要模式,从而得出促进传统农区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城镇化的主要途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坐标,统筹兼顾三个方面的关系:要有效利用资本来助推城镇化的发展,解决"住有所居"等民生问题,并进行合理导控,防止副效应;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与"三农"的关系,突出的是粮食安全,确保"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冲破利益樊篱,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剥离其蕴藏的內在不平等性等阻力因素,实现城镇化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7.
进入以城市文明为主导的城市社会后,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城市经济发展的粗放式、低端化,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管理的复杂性、难度不断增大,城市资源与环境问题严峻,城市的无序扩张与空间功能失衡等。智慧城市建设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空间规划五大方面推进智能感知、互联互通、创新应用,推动城市系统的优化提升,为解决城市社会来临后城市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路径。通过加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规划与实施,部署完备的保障体系,保证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韩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形成这种状况的机理在于一个人在城市生活比在农村生活占用的土地更少。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占用耕地是由于城市化的不完全造成的。只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不减少甚至增加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城市化的本质内涵,构建一套可量化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差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江苏省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显著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若干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江苏13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具有较大差异,苏南城市化水平较高,苏北城市化水平较低,苏中城市介于两者之间;经济实力对城市化影响最大,潜在实力、发展能力、人口素质和生态环境协调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农村人口犯罪随之增多。城乡经济上的差距、文化背景以及农村基层管理均是引发农村人口犯罪的因素。预防和治理农村人口犯罪的根本在于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