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0年,贺麟在《论翻译》中提出了“华化西学”的观点。所谓“华化西学”,在当时的语境下,指的就是中国化西洋学问。“华化西学”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从文化层面道出了翻译的意义与价值,还从翻译策略的角度确立了翻译西学的归化取向。贺麟归化翻译思想一方面是源于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出于他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他的英诗汉译中的归化翻译策略,采用通顺、流畅和地道的译文来代替原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习惯,用吴宓的话说,即是以“新材料入旧格律”。  相似文献   

2.
“仁”、“义”、“忠”、“信”是儒学中的精华之所在,她不仅对中华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而且之于当今社会,尤其是在当代商业活动中,不论是对优秀商业人材的培养,还是对良好商业化的形成,都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功能。  相似文献   

3.
湖湘化,是两宋以来形成于湖南地区的一种区域化。湖湘化虽然晚至两宋时期才形成,但在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化丛林中.却是一棵后来居上的参天大树。湖湘化自形成之日起,既具有中华化的一般性特征,又以自身所独具的特色丰富了中华传统化。  相似文献   

4.
从地域因素讲,河洛化在我国传统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概括了以河洛化为中心的中华化的主要特点:历久弥坚的“大一统”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意识;强劲的凝聚力与向心为;多元一体的和合精神。章认为,认识这些特征,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名诗人、学翻译家。他的诗自成一体,被誉为“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分三个阶段,但其诗始终得中西化的精髓。可以说,戴望舒的诗是汲取了西方化营养,植根于深厚中华化沃土,中西合璧且充满民族风情的现代诗。  相似文献   

6.
地球的东方,历史地存在一个“东亚汉字文化圈”。兼顾地理、历史和文化,这一“文化圈”主要包括中国、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毫无疑问,这一“文化圈”有许多明显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圈”的特征,所以有人称之为“中华文化圈”,有人称之为“儒教文化圈”,有人称之为“华化佛教文化圈”,等等。我们所以取“汉字文化圈”的概念,则因为除了其他特点之外,古代东亚文化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以“汉字”作为相关民族、相关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关联的主要媒介,而文字,  相似文献   

7.
近代台湾诗人丘逢甲诗歌中,最习惯使用的诗歌意象是“海”,最习惯使用的意象和弦是“山”“海”。丘诗的“山海”意象和弦寄托着诗人对台湾故居的思念,体现着诗人对中华化的认同;淡化了闲适隐逸的情怀,而强化了统一河山的意志和信念;象征着以海般宽阔的心胸接受时代新思想,又象征着以山般坚定的意念执着于祖国的振兴。丘诗“山海”意象和弦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有着时代印记,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是“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怎样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开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名的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苏东坡灿烂的历史形象浮现在我眼前。作为一名眉山的教育工作,何不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教育资源,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将中华化传统的精髓融入教育,  相似文献   

9.
程瑛  黄泓 《青年教师》2004,(7):51-52
也许你登过长城游过故宫,看过黄山松庐山雾,但你是否静听过一出昆曲、一阕古琴:包括这两种凝聚中华化特质的古老艺术在内,意大利西西里傀儡戏、格鲁吉亚复调唱法、哥伦比亚的巴兰基亚狂欢节、中非阿卡人的口语传统……已经有46种世界各地的民间艺术登上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0.
钱穆先生在《化学大义》中曾说:“一切问题,由化问题生;一切问题,由化问题解。”此说是否准确姑且不论,在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大潮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兴起“化热”,学界对思想化的研讨蔚为热潮,在开拓全新研究视角,深化对传统化反思的同时,也引发了对未来中华化建构的思考。一个可喜的成果就是中国化典籍以及相关研究论的出版或重印,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化遗产。中华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东亚明乃至世界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也成为世界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中国的青少年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化传统,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化传统,从小扎下中华化的根。  相似文献   

12.
汪古马氏家族本为西域信仰基督教聂思脱里(Nestorious)教派的少数民族,来华后历辽金元三朝,最终定居于河南光州,史称“皆事毕学,号称衣冠望族”。这个家族为什么舍基督而华化,是必然还是偶然?华化过程又怎样,有没有民族共同性的一些问题可供探讨?本文通过碑传之类的原始资料的钩沉索隐,对其家族迁徙流传的发展轨迹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家族近三百年的华化史,即其发生、发展、承传、变异的过程及其规律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日本在1998年12月公布了新的小学、初中阶段学习指导要领,在1999年3月公布了新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在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中,高中阶段设置了普通学科“信息”,初中阶段的信息教育的内容置于“技术、家庭”科的“技术领域”中,为“信息与计算机”,占“技术领域”一半的课时,在小学阶段,日本明确在“综合学习时间”中学习“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14.
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清朝政府同日本国签订《马关条约》,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期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和“同化”政策,妄图割断台湾人民同中国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将台湾人民同化为日本的“忠良臣民”,将台湾变成他们永久的殖民地。然而60年的今天,李登辉和陈水扁当局步日本殖民者的后尘,大搞“台独”的“去中国化”活动,以实现他们搞“两国论”的迷梦。历史将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5.
靖国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它的前身是1862年设立的招魂场,1869年改为东京招魂社,1879年始称靖国。“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靖国神社不同于日本一般的神社,是专门祭祀阵亡的日本军人的,它在日本大大小小八万多个神社中有着独特的位置,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为宣扬为天皇献身精神而建立的,具有“国家宗祠”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从1957年到1971年,日本在联合国中先后支持美国针对中国的“暂缓搁置”、“重要事项”、“逆重要事项”等决议案,企图阻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中国代表权问题是日本对华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只要日本对华政策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其对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政策也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日本高中的“课题研究课”苏真1991年起启用的日本高中新的教学大纲,新设了“课题研究课”的科目。“课题研究课”是在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于1987年12月颁布的通告中要求开设的。在通告中说:“对高中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学科,应加强培养应用知识、技能的教学和解...  相似文献   

18.
1937年上半年,日本针对西安事变后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深感以往的侵华策略有修正之必要,乃制造了一系列的“中日亲善”假象。而同时,日本国内的“对华一击”论亦不断抬头,中日关系在半年的相对平静之后,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平均年增长速度达到难以置信的11.5%,即使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日本经济增长仍然远远高于其他工业国家,日本战后如此的经济复兴,于人类历史的发展也许可以用“神话”或“传奇”来描述,而支撑这场经济腾飞的内在驱动显然无法绕过日本的职业教育,诚如日本冥门市大学HARTON教授所说的那样,“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除了开发人力资源别无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发表改革报告,着力提升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日本也不例外。“日本高中基本问题检讨特别委员会”发表改革报告(1998年),具体描述了21世纪所要求的日本“高中生形象”,突出了“自主自立”、“共生精神”与“领袖素质”三要素的基本教养。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新时代教养教育的应有模式》(2000年),归纳了“新时代教养”的五个内涵:(1)“智、德、体”与“知、情、意”的总体;(2)社会交往中必要的素质;(3)在国际化与信息化进展的世界中作为日本人生存的能力;(4)确凿地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