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尔德是19世纪末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为艺术而是艺术"是其理论口号和创作实践的目标,但其理论与实践、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矛盾性一直受到学界争议,通过对王尔德在创作中对现实性及虚构性的双重实践和对艺术审美价值及道德价值的双重追求的浅析,力图展现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唯美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从路遥小说中的矛盾交叉及路遥的生活经历入手,透视作家的意识世界和潜意识世界,分析其创作心理机制的审美构成。路遥在创作时对这种内在矛盾性在其作品中的存在的认识却并不是完全自觉的,这还不是作家主体主观上完全自觉的理性要求,而恰恰是作品中这种内在矛盾性的存在形成了路遥特有的审美取向,成就了路遥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一贯蔑视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传统,反对只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的创作方式,其代表作《道 林·格雷的画像》在19世纪90年代上半期曾风靡一时,标志着王尔德写作生涯的转折.该小说无论是从叙事还是从哲理等各方面都体现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念,融入了他对生活、艺术、道德的诸多看法,是王尔德的一次重要的美学实验.  相似文献   

4.
端木蕻良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个性的作家之一,其个性化的特点不仅体现在为人处事上,还体现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其矛盾性的特点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在生活中,他与萧红的一段情是人们久久探讨而时见新鲜的话题;在文坛上,其作品也曾引起过不大不小的争议。这些都可看作是其极具个性的人格魅力与艺术性格的反映。人格魅力与艺术个性使端木蕻良拥有了自我的小宇宙,同时这个小宇宙又蕴含了他的自我世界的矛盾性。这些矛盾性包括思想家气质与诗人气质的内在矛盾性、个体生命体验与时代主潮的矛盾性以及个人文化性格与阶级政治形象之间的矛盾性,对这些矛盾性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端木蕻良创作艺术的整体性认知。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作为"爱尔兰人"的出身和作为一个有着特殊性倾向的同性恋者的双重身份使王尔德在社会地位上处于主流社会的边缘,导致了王尔德的多重身份和矛盾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美学观点和创作风格."边缘"是贯穿于王尔德的身份、思想和创作的主线.这种尴尬的处境和渴望融入主流社会的迫切愿望正是现代"边缘人群"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本人及其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主人翁道连·格雷俊美的外表和丑恶灵魂的矛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文中的情节,我们能够剖析出王尔德关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艺术与人生的艺术思想,尤其是外在美与丑恶灵魂的矛盾性,这也许是王尔德及其艺术思想影响深远的原因所在,也是这部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家王尔德是东方化的崇拜,在其生活实践,学创作及艺思想诸方面,都受到了东方化的深刻影响,本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东方化对王尔德的影响;一、生活空间与艺术空间的东方色彩;二、学创作瑕艺观中东方哲学观念的渗透。  相似文献   

8.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最出众的作家之一,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本文主要从时代背景、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和他的文学思想入手,着力解读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及其背后的矛盾性与悲剧性。  相似文献   

9.
王尔德通过对莎乐美这个唯美形象的塑造,阐释了他创作中的唯美意识,即具有"艺术美"的莎乐美体现了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原则。但褪去唯美这层薄纱之后显露出的则是王尔德对现实社会的妥协,即王尔德借莎乐美的悲剧结局,抒发了他处于困境中的悲剧性唯美情怀。  相似文献   

10.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自维多利亚时代问世至今一直备受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表现在两处:王尔德在小说中的自我角色定位和自我道德剖析。本文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并结合王尔德的相关史料,指出作家虽然在公众面前故意模糊他投射到作品中的自我角色、刻意显露他蕴涵在作品中的道德批判,实则于无意识中隐匿了两个白日梦。借助这一维度,文本的深层寓意即是,迫于时代的伦理禁锢,王尔德只能把其同性恋者的身份寄于道林并对他的生活方式予以暗中认同,因此,该小说在表面上对读者做出的妥协实际掩藏了王尔德对于维多利亚道德观的彻底颠覆。尽管王尔德在作品中成功地隐匿了自己的白日梦,实现了"艺术对生活的模仿",但当他试图实践"生活对艺术的模仿"时,却使其白日梦昭然若揭,从而导致了与道林相同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14,(5)
正奥斯卡·王尔德,19世纪爱尔兰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道林·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学批评家历来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做出新的诠释,首先分析了唯美主义艺术观的两个重要载体——画像和道林·格雷,继而对小说反映的矛盾性,即"艺术无用"和伦理因素的掺杂进行探讨,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王尔德曾说过:  相似文献   

12.
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拉斐尔前派作家的生活或作品使其受益匪浅,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王尔德早期的生活和创作之中。拉斐尔前派启发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强化了其唯美主义生活观,而王尔德则继承了拉斐尔前派肉灵合致、崇拜纯形式及其诗画结合的特点,并使其诗歌带有明显的印象主义特色,而且其诗具有拉斐尔前派仿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唯美主义运动的领袖.他推崇"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原则.<夜莺与玫瑰>揭示了王尔德对美的不懈追求和不畏批评的执著精神.  相似文献   

14.
奥斯卡·王尔德在论现代性、艺术的形式批评以及艺术模仿论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甚至是颠覆性的创作主张。王尔德对形式的推崇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他看来,古希腊批评精神就是整个现代艺术批评的源头,而其关于艺术模仿的颠覆性观点则预见性地与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相契合。王尔德的颠覆性透过传统的外衣而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5.
“新体验小说”创作主张:文学不仅是作家艺术技巧的炫示,更是生活功底的较量。时代发展要求作家对生活的认识与把握必须不断补充和更新,要求作家深入社会的某个层面,躬行实践,逼真而迅速地展示纷繁的当代生活,同时注重作家个性的表达和主观的感受,要求小说具有现实性、亲历性和主观性。 “新体验小说”肯定了“体验”对作家创作的必要性,却摒弃了以往要求文学反映生活的功利态度,提倡作家对生活的自觉审美观照。在内容上,它更关注社会的层  相似文献   

16.
<正>唯美主义运动是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反社会的运动,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济慈、雪莱、戈蒂埃、王尔德、比亚兹莱等,其中灵魂人物是王尔德。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大量运用象征手法,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是个有现代意义的作家。他在最有成就的戏剧创作中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他对戏剧“前史”的变异和不依赖前史,与强调语言在戏剧中作用的后经典叙事理论不谋而合,由此也构建了一种与其艺术自主理论一致的新的现实,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随笔体散文中作家如何发挥主体性 散文创作中,作家充分发挥主体意识,以主观情感表现的特点,叙写人生,透视人生,品味人生,因此,有学者称:“散文的核心是作家主体,作家以散文为媒介与读者作心灵沟通,情感交流。因而,散文中的艺术世界往往涂上浓重的主观色彩。因为作家在散文中要表达的是自己对客体世界的感悟,而这些感悟又往往受到作家的审美理想与艺术思维方式等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毛琬鑫  翟莉 《文教资料》2012,(22):19-21
本文从唯美主义角度解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女主人公西碧尔与其在希腊神话中的对应人物珂莉媞儿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探讨西碧尔身上的矛盾性、艺术与生活的二元对立,提出西碧尔悲剧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她脱离艺术,背叛艺术,从西碧尔的死亡悲剧中探讨王尔德唯美主义思想的内涵,艺术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真实,而是复杂的美,为艺术而艺术是一切形式的最高主宰。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对英国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戏剧创作。那是英国自莎士比亚之后最瑰丽灿烂的一块宝石。《莎乐美》是王尔德用法文写成的一部独幕悲剧。为当时的剧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