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中国的文人画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以形写神”而注重“神似”;讲求“笔墨”及其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综合艺术性。 一般以为文人画始于宋元而盛于明清。因为宋元之后文人作画论画蔚然成风,作品也大量涌现;而且元代以前的画“多不用款,款或隐之石隙”(沈颢《画麈》),诗书画印的结合尚不明显。文人画的确只是到了宋元之后才真正形成了诗、书、  相似文献   

2.
诗与画的关系是中国古代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诗与画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具有本质的不同,在中国画中却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本文认为诗与画的融合从外在形式上表现为“以诗为画”、“以画为诗”和“诗画一体”三种形态,在内在关系上具有同一性,中国古代哲学艺术精神及文人画是这种同一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樊平 《华章》2011,(19)
自然是文人画中最基本的风格,是由画家内在情感的直接宣泄形成的,是文人画缘情本质的必然体现,也是对文人画以品评的基本要求.(《论文人画》)“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而诗则是一种有声的画.”(希腊诗人伏尔泰)自然主义(NATURALISM),即写实主义(REALISM),一般指对人物、实物或自然景色作非曲解、非风格化的描绘.此名称有时也用来表示再现性的或客观性的绘画.(《西方艺术史》)  相似文献   

4.
<正>在文人气象发展至顶峰的宋朝,以自然风光、花鸟山水为主要题材的文人画大量涌现,成为最能代表当时绘画技艺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一种展现文人精神诉求的载体,文人画讲究在画作中体现出诗意,即“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文人画勾连了画家和诗人,诗画相融,便是意境,诗画相并,即为“题画诗”。诗人创作题画诗,既能展示才华,又能体现文化修养和人格风范,故而题画诗至宋代蔚然大观。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吴昌硕先生,以及他在文人画一诗、书、画、印方面的成就,对每一个方面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诗画有机地结合,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理想和标准.王维在文人画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他被誉为"文人画之鼻祖",他在绘画中融入诗意、禅意,开创了山水画独特优美的"禅境?表现.诗与禅都是性情的流露,诗中追求画意,画中追求诗意,诗画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7.
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中国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人在绘画中表达思想、才情、审美和技艺的一种融诗、书画于一体的美术创作形式。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一是魏晋至隋唐,心境超前于表现,为前文人画阶段;二是宋元,心境与表现相匹配,为标准文人画阶段;三是明清,心境落后于表现,为后文人画阶段。  相似文献   

8.
文人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强调笔墨、强调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诗、书、画、印四位一体是其程式化的表现形式。科学地分析文人画的水墨体系,对当今中国画的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淳独特的水墨写意花鸟画风格对清代文人世花鸟画发展有一定影响,无论从诗、书、画的结合上,还是笔墨的淡雅的体现上,及题材的选择上都达到了文人画至真至美的高度。在当时的绘画领域里,文人画创作占有重要地位,细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清代花鸟画大家,他们的作品都受陈淳画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绘画史上,文人画发轫于唐,于北宋形成体系,至元勃兴臻于大成,经明清继续发展,主要代表画家有苏轼、赵孟頫、徐渭、郑燮等。其特点是,画家多有出世态度,寄情于山水、花鸟、竹木,重视文学修养,强调诗、书、画结合,不求形似求生韵,追求笔情墨趣。文人画对中国绘画有相当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公望作为文人画发展主线的枢纽人物,这种态势是晚明董其昌为确立其"南北宗论"学说和"文人之画"的需要而形成的。《富春山居图》有诗般的境界与神韵,以隐逸为主题。  相似文献   

12.
文人画借物抒情,造形于心,它的出现及其理论的提出正是中国人文主义传统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文人画不求形近,重意似,追求笔墨的意蕴,注重以心拟理,发臆抒情,讲究诗书画印合璧,学养深厚才能言之有物,画面格调才能高雅。文章介绍了文人画的源流,又从画与诗的关系;诗书画印的契合之美;文人画家的品德和修养以及文人画家的情怀这四方面具体阐述了文人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上世纪初因西学东渐使文人画主流地受到强烈冲击,失却往日的辉煌。而当代中国画的面貌与传统文人画有了明显差异,其思想文化内涵的质变,使中国画经历由古典向现代的演变。遵循“温故知新”的规律,从形而上的层面对文人画的画理作一番梳理。正本溯源,这将对中国画的“变”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人画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近年来兴起的新文人画风,更是众说纷纭。文人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发展历程,有着鲜明的特性。而上个世纪产生的所谓“新文人画”与之相比,完全不具备这些明显的特性,所以从根本上讲新文人画不再是文人画。新文人画家不应一味的追求文人之画,而是应在继承传统中开辟中国画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张光辉 《文教资料》2013,(14):72-74
文人画又称"士夫画",是中国国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画的一个交集,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一个画种。中国绘画史上常常有这样的一个定论,就是"文人画"以北宋苏轼为祖。作者分析了苏轼对中国文人画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绘画风格及其美学理论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文人画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尚意、尚趣、追求"逸"格,具有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借景抒情为创作目的,谋求景情合一,"尚意"是文人画的美学核心.  相似文献   

17.
北宋中期,伴随文人画的发展,墨竹绘画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科,标志着此时期的绘画不仅内容愈加丰富,而且题材也愈加专门化。该时期墨竹绘画以苏轼、文同为代表,在表现手法上以单一的水墨为手段,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宗旨,成功地将诗、书、画这三种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融汇在一起,创立湖州竹派。北宋中期的该绘画题材及其表现形式对宋后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从元代起,画上的题识便逐渐成为了画面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写意画里,更对画的格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写意画就是所谓文人画,而作画者自然皆是能书、能文的人,因此,在每张画上皆有长题,诗既好,书法又好(譬如一碗汤面,汤水、浇头皆好,自然吃的人贪吃了。画也是这样,当然惹人贪看了)。这种画,是我国特有的形式。在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人,元代有倪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史,由"画工画"向"文人画"演变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文人画主导地位的形成,源于元代画坛中心人物赵孟頫的审美理论"古意"说,"古意"是赵孟頫绘画理论的中心思想,也是元明清文人画的主要指导思想,它既维护了文人画的人格趣味,又摈弃了文人画的游戏态度,创建文人特有的表现形式,使之无愧于正规画的功力格法,从而确立了文人画在画坛上成为正规画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题画诗赏析     
诗、书、印、画,组成了中国的文人画。凡是青史留名的中国画画家,几乎都写得出一手绝妙精彩的题画诗。题画诗,是画家们思想情操、文学修养、性与情、机智与幽默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