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低碳含磷冷轧高强钢在奥氏体化温度900℃变形40%时,0.1℃/s~60℃/s的不同冷却速度的相变膨胀曲线,并测定了该钢的相变点,根据转变特征和膨胀法原理绘制了低碳含磷冷轧高强钢在动态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CCT)图,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到低碳含磷冷轧高强钢在奥氏体化温度900℃变形40%的条件下,以60℃/s的冷却速度,冷到200℃时,其组织几乎全部为贝氏体。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试样的显微硬度也增加。在冷却速率很慢的时候,只能看到铁素体相变而看不到有贝氏体相变的发生。并且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贝氏体转变温度趋于降低,贝氏体的形貌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含钒中碳钢变形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用膨胀法结合金相以及硬度建立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结果表明:该钢的奥氏体化温度为920℃.当连续冷却速度小于2℃/s时得到的组织为铁素体 珠光体,大于2℃/s时出现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可把2℃/s作为轧后控冷的临界温度.这就为制定含钒中碳钢加热制度和控冷工艺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全自动相变测定仪测定一种新型轧辊用高速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分析该钢连续冷却过程中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特征.结果表明:该钢的Acl为770~830℃。Acm为920℃,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为190℃,珠光体转变的临界冷却速度大约为O.8℃/s,贝氏体转变的临界冷速接近于0.025℃/s.  相似文献   

4.
通过Formastor-F全自动相变记录仪上测定了铌钛复合强化型590MPa级大梁钢在不同冷速下的奥氏体转变动力学曲线,并结合金相组织和硬度测试,分析了不同冷却速度对组织转变、晶粒尺寸和硬度的影响规律。在不同的冷却范围内,试验钢分别获得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当冷速在0.5℃/s以下时,获得F+P,在1℃/s~10℃/s之间时,获得F+P+B,在15℃/s~50℃/s之间时,获得F+B,在100℃/s时,获得B+M。试验结果为轧钢生产提供了工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Formastor—F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热膨胀-金相法测定了含碳量为0.87%的铝包钢LBX87A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金相组织,并测定了各个试样的硬度值,建立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0.5℃/s时,钢中存在网状碳化物,当冷却速度为2℃/s左右时,获得索氏体+珠光体组织,当冷速≥10℃/s时,钢中有马氏体组织产生。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影响高碳钢线材拉伸性能的因素,避免马氏体组织,进行了热模拟实验室实验及生产应用,结果表明:随着吐丝温度提高,钢材的抗拉强度、断面收缩率提高,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小,且冷速为15℃/s钢的抗拉强度优于10℃/s的钢,但吐丝温度达到940℃,因钢中出现马氏体组织,虽然抗拉强度仍有提高,但断面收缩率下降。生产中通过调整斯太尔摩入口辊速、风机风量来控制冷却速度和相变温度,可以达到所期望的金相组织和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模拟实验,通过金相和透射电镜观察及硬度测量,分析了低碳多元微合金钢完全奥氏体化后以不同速度连续冷却到室温所得到的组织类型。结果表明:冷速在1℃/s时,得到粒状贝氏体和极少量针状铁素体组成的混合组织;当冷却速度在10~50℃/s,合金组织主要以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为主,并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板条逐渐细化,试样硬度缓慢上升。在较低的连续冷却过程中有细小的碳氮化物析出。  相似文献   

8.
以低碳高强船板钢为研究对象,用热膨胀法、金相法测得了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对试验钢连续转变曲线CCT测定过程的各个冷却速度下的显微组织分别予以讨论。结果表明,尽管试验钢连续转变曲线CCT测定过程出现组织多元化、形成机制复杂化的现象,但仍然可以按照相变组织简单归类为多边形铁素体(PF)和珠光体(P)、退化珠光体(PD)、贝氏体(B)、马氏体(M)。其中PF和P为近似平衡态相变,因PD的形成需要局部或一定的过冷度,故它是非平衡转变产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两相区温度、冷却速率、过时效温度对DP590冷轧板组织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却速率为30℃/s,过时效温度为330℃时,奥氏体相变成马氏体的量大大减少;DP590最佳热处理工艺为两相区温度780℃、快冷速率60℃/s、过时效温度280℃.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超高强度钢的塑韧性,实验分析了奥氏体化温度分别为840℃、880℃、920℃与等温温度分别为275℃、325℃、375℃对中碳超高强度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化加热温度的升高,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趋向粗大,钢的强度上升,而塑韧性下降;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钢的抗拉强度呈平缓下降趋势,而钢的塑韧性在275~325℃等温温度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在325~375℃等温温度范围内呈下降趋势.在试验等温处理温度范围内,奥氏体化温度880℃×30min保温+等温温度325℃×2min保温油冷,可获得强韧性配合良好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钢的残余奥氏体的含碳量≥76.%,钢的抗拉强度Rm≥2065M Pa ,断面收缩率ψ≥255.%.  相似文献   

11.
运用G1eeb1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柱状硼铜(USIBOR1500P)进行热拉伸试验,研究高温下热成形硼钢的变形抗力。首先将试件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再以40℃/s冷却速率降到950~550℃,分别以应变速率为0.01、0.1、1/s进行热拉伸试验,获得应力一应变曲线。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成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应变速率对高温成形件的影响,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高温下的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成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变形抗力的影响较为敏感,变形抗力随着成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变形抗力随着变形程度、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轧后不同快速冷却工艺对低碳低硅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轧后快冷返红温度为600℃时,试验钢的冲击韧性最好;返红温度为550℃时,钢的强度有所上升但塑性降低,冲击韧性有所下降;返红温度控制在650℃时,粗大碳化物从奥氏体晶界析出,导致低温韧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半导体制冷/加热控制原理和LED结温与正向电压VF和发光波长λD的关系的讨论,论述了大功率LED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且利用该系统测量了1 W绿光LED结温对LED的VF和λD的影响,测得电压温度系数为-2 mV/℃,波长温度系数为-0.05 nm/℃。  相似文献   

14.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air-cooled condenser output limit,a spray humidification system was presented to reduce the inlet air temperature.The pressure atomizing nozzle TF8 was chosen for inlet air spr...  相似文献   

15.
以质量分数5%、平均粒径75nm的水基二氧化钛(TiO2)纳米流体为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在3,5,7,9℃/min4个冷却速率下研究了TiO2纳米粒子对去离子水结晶和熔化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相比,水基TiO2纳米流体具有更低的过冷度和更快的结晶速率.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TiO2纳米粒子对去离子水过冷度的影响增强,对其结晶速率的影响则减弱.在熔化过程中,与去离子水相比,水基TiO2纳米流体具有更低的熔化温度、更小的熔化潜热和更大的熔化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