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气韵”论自六朝谢赫提出后逐渐成为中国美学极其重要的理论,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创作具有指导性与总结性的意义。作为审美准则的品评标准同时又作为绘画创作过程的具体方法,“气韵”论在创作实践中的意义体现为“气韵”与笔、墨、势、意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美学对气韵生动的解释不够全面。气韵生动是从绘画的角度对艺术的形神提出的总体要求,即神要有气韵,形要生动。气韵生动论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具体化。气韵生动论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其根深蒂固的民族化性。意境乃气韵生动之境,气韵生动是意境之魂。  相似文献   

3.
从邓以蛰与徐复观对气韵生动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徐先生更注重从中国艺术精神的角度对气韵生动这一命题进行抽丝剥茧式的考察和疏解,而邓先生更注重从中国艺术发展的角度把握气韵生动的意义和价值。前者将气韵生动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后者将气韵生动视为中国艺术之理。俩人对气韵生动的界定、理论基础及其创造都有不同的诠释和理解,而邓、徐二位先生释气韵生动之不同,可视为研究中国古典美学之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4.
"气韵"这一理念,最初是作为"气"与"韵"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分别独立存在于哲学领域。随后"气韵"从哲学领域被引入艺术领域。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中"气韵"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翻译活动属于艺术,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性,文学翻译更是一门艺术,因此,"气韵"理论与文学翻译活动的关系密不可分,它可作为文学翻译理论而用于评判文学作品译本的优劣。  相似文献   

5.
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不仅对中国古代水墨人物画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对中国当代乃至世界绘画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谢赫"六法"之中的"气韵生动""应物象形",并以实例阐述"气韵生动""应物象形"这两种绘画理论对超写实人物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润”是中国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美学标准。中国画对“润”的追求不仅与中国文化重道德修养的传统相关,也符合文人欣赏的标准。“润”其实就是一种墨色美。“润”与“气韵”有着天然的联系,表现气韵之生动,不能缺了“润”的因素。“润”作为绘画品第,与逸品是同一属性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7.
始见于南齐谢赫《古画品录》的“气韵生动”一语,历来解释纷纭,诸说玄妙的居多,至今不能让人明理,不甚可信。用中国传统哲学特有概念“道”解释“气韵”,即“气韵”通“道”——自然生动似可成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气韵生动与道禅哲学有着深深的渊源关系。可以说,没有道弹文化哲学的滋养生发,气韵生动说根本不可能出现,更何谈枝叶繁茂,蔚为大观,气韵生动说深得古典艺术家心许和首肯,乃在于这一学说深深植根于中国士大夫倾心向往和接纳的道禅文化哲学,气韵生动说深长隽永的文化意味和美学意义,也完全得自道禅哲学这一深厚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荆浩《笔法记》是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时期的重要绘画理论著作。“图真论”的提出,第一次把“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统一为“度物象而取其真”,发展了中国画的“形神论”;“气韵论”赋予传统“气韵”新内涵;“思景论”为绘画创作提供了新的思维观;“笔墨论”确立了中国独特的造型语言。《笔法记》都对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作为东方文学批评和西方文学理论重要部分的审美理论也是这两个文论体系之间相互融通的重要承载者。早至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和亚里士多德的"感情进化"理论(Catharsisi),中西方文论几乎同时开始了审美领域的探求。在之后数千年的发展中,审美理论一直保持着相异同时相通的状态,其中,中国"气韵生动"论与西方"生命形式"论的对接与互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中国古典美学的体系中,"气韵生动"的命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评论说"不把握‘气韵生动’,就不可能把握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如果翻开西方现代文论,我们会发现"生命形式"理论,这一20世纪方才正式被提出的理论,与"气韵生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中西方文论相互融合的一个非常自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理趣论     
“理趣”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重要概念。本文从古典诗歌理论和创作入手,总结和分析了理趣的诗学内蕴及四种审美形态,即凝合之美、形象之美、情韵之美、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12.
“六法论”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气韵生动”应属“六法论”中鉴赏论的中心命题。 它即是绘画创作者的首要目的,又是鉴赏者对作品评价的标准。所以它是超越于其它五法之上而且最为重 要的一法。对“气韵生动”一法的认识,还得从其内部结构开始,“气”、“韵”、“生动”之间的相互因果 关系是研究其根本特征的关键。“气韵生动”这一鉴赏理论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充实。 对这一理论的探讨,将对中国绘画的继承与创作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画的创作与品评中,“气韵生动”为六法的第一法则,只有得气韵而后方为得画法之真法。气韵和气韵生动都是抽象的概念,有些难以琢磨。尤其是在论及艺术家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气韵生动时,自古以来人们往往根据各自的体验和领悟做出众多分歧的解说。文章旨在对古代画论中关于气韵生动的梳理研究,重点揭示中国画气韵生动与人品的主要关系是:可修的人品与可学气韵。  相似文献   

14.
气韵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核心,也是鉴赏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法则.从气韵的诠释、气韵的实践及气韵的展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气韵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乔彦妮 《现代语文》2010,(5):150-151
本文对气韵的内涵及特征作了概括。对中国古代气韵论的源流、发展进行了梳理。从把气韵分成"气"和"韵"的理解,发展到把气韵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理解。从气韵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看出:气韵是被表现对象的内在生命或内在精神和作家自己的人格性情或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国画发展过程中,气韵与其如影随形、相互依存,堪称是国画的灵魂。国画通过气韵而传神,使枯燥的黑白水墨变得更加包罗万象、意境深远。拥有气韵的掌握和表现能力,成为多年来无数国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文章阐述了国画中"气韵"的内涵及作用,深刻揭示了国画气韵的载体,并提出了增强国画气韵的载体掌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谢赫的绘画六法以探讨人物画为主,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性绘画鉴赏理论。"六法"的精髓和灵魂是"气韵生动",它不仅是鉴赏画作的最高审美标准,还对书画艺术的创作有理论指导意义。它要求画家与画作、画作与对象,书法家和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之间的气韵生动,以体现作品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18.
在国画发展过程中,气韵与其如影随形、相互依存,堪称是国画的灵魂。国画通过气韵而传神,使枯燥的黑白水墨变得更加包罗万象、意境深远。拥有气韵的掌握和表现能力,成为多年来无数国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文章阐述了国画中"气韵"的内涵及作用,深刻揭示了国画气韵的载体,并提出了增强国画气韵的载体掌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气韵用“气韵”论艺始于南朝的画家、评论家谢赫。其后以“气韵”言艺者真可谓数不胜数。完全可以说,“气韵”是中国绘画美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审美范畴——它好象是一座山峰,集聚着无限风光,既是创作者追求的最高目标,又是观赏者醉心的神奇境界。然“气韵”到底为何物?钱钟书先生近来指出:以往标点谢赫《古画品录》把“气韵”和“生动”连在一起当作一词是错误的。他指出“六法”“气韵”句的句读应为“一、气韵,生动是也。”(详见《管锥编》第四卷,第1353页)我以为钱先生的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注重“写意”。所谓的“意”就是“气韵”。那么,何为气韵?气韵就是客观存在于纸上的可以看见和感知的绘画的生命。所以,古今评画皆以气韵生动为第一。从经常把非常优秀的艺术作品称为“传神之作”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中国画是多么重视艺术审美情趣,尤其是国画作品中的“气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