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陵的骈文以形式之美登峰造极。其诗歌在形式上也达到了很高水平。徐陵诗格律接近完美,意境优美,风格规整雅致,并表现出与其创作相应的文学思想。徐陵诗在近体诗发展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玉台新咏》大致成书年限是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至大同元年(535年),联系徐陵这段时间的行年事迹、《玉台新咏序》及中大通三年发生的有关徐摛的官体事件,推断《玉台新咏》成书于中大通三、四年间及不收徐摛诗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玉台新咏》大致成书年限是在中大通三年(5 31年)至大同元年(5 35年) ,联系徐陵这段时间的行年事迹、《玉台新咏序》及中大通三年发生的有关徐扌离的宫体事件,推断《玉台新咏》成书于中大通三、四年间及不收徐扌离诗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康熙间的诗歌选评之作《我侬说诗》高标唐诗,贬斥宋诗。此著在字句的删削、组诗的选录、题材的承袭等方面皆受到《诗归》的影响。而在对王勃《滕王阁》的去取、陶渊明诗学地位的认识、应制诗的评价等方面,又与《诗归》迥异。这些体现出《我侬说诗》对《诗归》的选评思想既有继承也有批判。  相似文献   

5.
刘九伟 《天中学刊》2001,16(6):44-48
一生跨越我国南朝梁、陈二代的徐陵,在当时不仅官高位显,而且被称为“一代文宗”,其文学成就不可低估,特别是他编选的《玉台新咏》,其意义更不待言。但往往因为徐陵是位宫体诗人而常受学术界的冷落。为了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徐陵,将其文集的各种版本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各本之特色,分辨各本之优劣,当是十分必要的基础性工作,这对徐陵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孔子推崇《诗经》,这在《论语》和《孔子家语》1多有反映:"不学诗,无以言",是孔子对诗的作用的解读;"诗"三百、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的总体评价;虽重"诗教",但就"六艺"之间关系来看,孔子认为"诗"的最终旨归应为促进礼和乐的培养。孔子"诗教"观始终围绕"君子"这一理想展开,具有强烈的道德说教色彩。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深受广大群众爱戴和钦佩的大众诗人。他一生爱诗,浪漫诗意,才华横溢,他将诗的情绪、诗的浪漫、诗的意境带到教育中去,教化以诗,寓诗于教,试图构建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诗化民众,使民众将精神层面的追求视为人生更高的追求,"都过着诗的生活"。陶行知的诗教思想简单朴实、意蕴悠长,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陆游的研究多集中在爱国诗及爱国思想方面,而对其闲适诗及闲适思想则很少关注.文章结合诗人的心态表现分析其闲适诗的题材走向,把其晚年闲适诗概括为闲身斋居、闲步村野、求禅访道三大类型,以期更加全面科学地认识和评价陆游.  相似文献   

9.
诗不仅是回忆的言说,而且就是从回忆中涌发出来的,诗同回忆有一种深刻的缘会,缘就是聚合,聚合是思使诗成为一种有巨大生命活力的“召唤结构”。诗召回忆,是诗召唤读者回到自己的记忆之中。  相似文献   

10.
李陵诗与楚辞的渊源关系主要表现在:屈原和李陵二人的身世背景和人生遭际相似,诗歌作品都注重怨情,都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李陵诗在诗歌内容、意象描写和语言表达上体现了"凄怨悲怆"的风格。钟嵘评价李陵诗的理论方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善巧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1):107-108,130
与唐人对李白的高度评价相比,宋人对杜甫推崇备至。由于受时代思想的影响,苏轼苏辙兄弟对杜甫的评价亦高于李白,但是苏辙更多的是公然的贬斥与指责。苏轼在对杜甫的高度推崇外,从个人性情出发,对谪仙李白高扬个性、追求自由的精神进行讴歌。文章着重从苏轼兄弟对李白态度的异同出发,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经常讨论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文体以及创作的影响,却往往忽略了处于二者之间的译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两个层面论述了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文体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创作的中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新诗及创作的发展对译诗的促进作用,由此也突出了诗歌翻译与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钟嵘《诗品》为中国品诗之祖、诗话之源,而清诗话则代表了古典诗学的鼎盛与繁荣。本文结合量化分析和学理分析,拟把作为源流关系的钟嵘《诗品》与清诗话略作比较观照。通过《诗品》对清诗话影响概观、《诗品》对清诗话诗学理论的影响、清诗话对《诗品》诗学理论的反拨三个层面的研究,探讨了《诗品》影响清诗话的综合状况。  相似文献   

14.
安史之乱后,盛唐诗风不复存在,大诗人杜甫开"诗世界",即开创"宋调"先声;中唐韩愈进行诗歌解构,颠覆盛唐诗已有的艺术规范;晚唐杜牧继承杜甫、韩愈开创的新诗风,并在诗歌创作中加以实践,成为了开"宋调"的另一位大诗人.宋人严羽概括的"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宋型诗要素在他诗歌创作中已有明显的表现.其"以才学为诗"主要表现为:在诗中大量用典;在自己诗中加注;好在诗中用奇字僻词,化用经学语句.杜牧"以才学为诗"的形成.与其个性、家学、时代有着密切关系,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东阳《麓堂诗话》是明初诗话的代表作,其中集中地体现了李东阳的诗歌理论。这些理论涉及诗歌的本体性、诗歌的创作、诗歌的鉴赏与评论、诗歌的接受与传播等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诗歌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6.
胡适一方面解构了中国正统的诗学观念,另一方面又继承了传统诗歌中的非正统的诗歌观念,同时又接受了西方现代自由诗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现代语体诗观念。强调自然的言语、自然音节,追求以文为诗,强调诗体形式与思想情感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其语体诗学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诗学观念对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诗论产生过两次重要影响。第一次影响的结果是,一个政治家、革命家的文艺观念衍变为一个诗人的诗学论题。第二次影响导致了这位白话诗人对白话状况贴近现象本真的评价和创作文言诗的努力。这次的影响所产生的一些新的诗学理论因素,在中国诗歌及诗学研究上具有意味深长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中只有哲理诗而无哲学诗的说法,事实上,哲学诗是哲理诗的精华,有必要将哲学诗从哲理诗中独立出来,将诗歌引向对最高价值的追求。表达普通的生活道理而又抽象化、带有思辨性的诗即是哲理诗;而建立在彻底的哲学基础上、具有明确形而上精神价值取向的诗歌则为哲学诗。哲学诗的精神是形而上的,哲理诗的精神则是形而下的。哲理诗的意义是局部的、有限的;哲学诗的意义是整体的、无限的。中国古代哲理诗发达,但哲学诗极为不发达。哲学诗直到近现代才得以根本改观。中国现代哲学诗的创作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还没有找到一种终极精神形态。必须重视哲学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19.
朝鲜诗家南龙翼的诗学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诗学的理论观点,更承传了中国诗学的批评方式,其对摘句批评的承传,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意识,对后世诗学批评以及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龙翼的摘句批评和中国诗家的摘句批评共同构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诗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从多方面考察诗话创始之初的宋代诗话与宋代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关系,认为早期诗话不是诗歌流派的纲领,也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流派的成长起提挈作用。宋代诗话很大程度上是党同伐异,而不是基于理论探讨,但诗学论争客观地促成诗话由漫谈诗的一切转为系统地谈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