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兰 《学语文》2014,(3):34-34
试卷讲评课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课型,特别在毕业班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因此,讲评课教学效率直接决定着语文复习的效益。根据平日的观摩与实践,笔者发现,目前语文教师讲评试卷时或面面俱到,或空讲答案,或就题讲题,或空讲方法,或教师主讲等。这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旅行,不为跋涉千里的向往,只为漫无目的的闲逛;不为人山人海的名胜,只为怡然自得的街景。或走,或停,原则就是看心情——这样的你我不在少数,我们至今依然行走在语文的路上。——题记  相似文献   

3.
镜头一:讲读课上,老师讲得带劲,学生听得投入,气氛也很活跃。老师突然一声提问,学生皆低头敛容,不敢正视,惟恐老师看见自己。老师只好指名道姓,于是被问者或脸红耳赤,神色慌张,抓耳挠腮,左顾右盼,或声小如蚊,语无伦次,如挤牙膏,同不达意。 镜头二:一日上课,老师台上讲课,台下交头接耳,秩序混乱,情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色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但定神一想,却越来越多地远离或淡化了语文应有的味道。文章倡导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重回朴素,落实读、品、写、说,还原语文本来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语文考试历史悠长。不管是科举时代还是现在,也不管人们怎样痛加挞伐,语文考试始终不能取消。有语文教学,就有考试;有选拔,更得有考试。但怎样正确对待语文考试,却一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猜题押题,或“题海战术”,或闭门造车,或任意歪曲,或鄙夷不屑,等等。总之,深入研究者少,语文考试的弊端改起来难,这便是实情。说弊端难改,并非命题者不愿改。在悠长的历史中,无论谁命题,无论命题者怎样殚精竭虑,如履薄冰,慎之又慎,但对试题众口称善的情形,似乎少之又少。除了“考试”本来就不惹人喜欢,大概对“语文能力”的认识歧见过多,是更重要的原…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充满了无穷的奥妙,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或婉约、或洒脱、或豪放……千变万化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文学科的教研员,在深入课堂的过程中,我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显得过于随性,或拓展阅读,或片断写作,或课外积累……千篇一律,往往和课堂教学缺乏有机的联系,虽然有的教师关注到了作业的分层,也注意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表面上似乎能够凸显新课程的理念,但本质上却缺乏实效性。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规范、科学、有效的语文作业设计应当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中,古文精萃,是历经岁月之河淘洗积淀的“传世之作”;现代文蔚为大观,其中既有被公认的“大家手笔”,也有虽出自名不见经传者,却也不乏读之使人“甘之如饴”的美文。它们或通过高尚、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或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的叙述,或通过血肉丰满的人物彤象的刻画,或借助极具特色的景物的描绘,  相似文献   

9.
自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规范.而且要让学生于感受文本的同时领悟蕴藉其中的情感.从而受到熏陶。因为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其中的每篇文章无不渗透着美的情感:或自然的或社会的、或艺术的或道德的、或人生的或理想的……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把握文中奔腾的感情激流.  相似文献   

10.
郭小珍 《成才之路》2010,(29):47-4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课堂上往往会有许许多多的"意外"产生。这些来自于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偏差而引起的"意外",常常使我们或怦然心动,或豁然开朗,或促进思索……  相似文献   

11.
学语要关注时代、时政、时事,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因此,关注高考语卷中的时代新题,也就是一种必然或必须了,或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关不关注时代新题,是关系到高考语成败的重要一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越来越难教,这是很多语文教师的切身感受。虽然有很多专家为语文教学设计了这样或那样的路子,但做起来却总是事与愿违。语文怎样教,事关语文教学的出路和命运。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2010,(11):F0003-F0003
卷首语:展示语文教育思想。 观点 名家讲坛:打造一线语文教师和名家交流的平台,约请语文教育教学的名家,就语文教育、语文教学改革发表看法,或对名家进行专访。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经过教学实践和探索,发现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培养语感是不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江如香 《考试周刊》2014,(90):41-41
具有浓厚语文味的课堂应扎根于语言文字的"土壤"中,教师应引领学生或体验文字情感内涵,或品味关键词语,或抓住细节处深入感悟,或从文章思路着手等,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选修课正成为语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每一位高中语教师,在二至三年内,都将或主动或被动地面对选修课。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语文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已经贯穿在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之中。语文的课堂与生活的课堂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这种隐性的关系也越来越明朗化。语文本身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不受时间限制;从国内到国外,不受地域约束;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富于生活气息,具有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8.
文学艺术作品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高中语文应高于生活运用,追求更高的文学层次,发掘文学作品的美感。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注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然而却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下文将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赵香 《中小学电教》2007,(11):13-13
<正>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学科,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无不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学生得到由内而外的美的享受。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这种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外,还要注意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要抓住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特点,或析文引导、或让学生读书陶冶、或写文抒情,把情感教育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