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产学研协同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分析沈阳市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为基础,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协同运行模式,探索适合沈阳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人才战略,为沈阳市装备制造业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的主要任务。结合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产学研协同育人实践,分析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的必要性,探析协同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提高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在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振洲  顾新 《科学学研究》2013,31(9):1381-1390
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成为我国推动重大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前沿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可以视为企业和大学(或科研机构)两类异质性知识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因此,本文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的形成三个递进演化阶段,分析了各阶段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特征,初步构建了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何郁冰 《科学学研究》2012,30(2):165-174
 积极推动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因此,有关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提出针对“战略—知识—组织”三重互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探索构建初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陈元志 《科学学研究》2012,30(2):194-200
 企业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考虑技术要素与其他非技术要素间的协同问题。企业的技术创新路径是在渐进式创新与突变式创新交替演进的。在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概念框架,梳理宝钢技术创新的发展路径和技术能力的培育过程,从“战略-知识-组织”三个维度探讨宝钢协同创新的内涵实质,印证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协同论的序参量、自组织原理,从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与增值、资源共享与耦合等多个维度,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和协同机理进行研究,探索各创新主体知识协同、行为最优同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路径,推进产学研合作主体的深度融合,为突破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瓶颈制约提供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与内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转移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本质,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必要过程。科学定义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并从目标层面、操作层面和组织层面探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的特点。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包括:知识转移的任务复杂性、转移主体之间的知识深度距离较小且知识宽度距离较大、转移的知识以隐形知识为主、团队内部信任关系建立时间较长及多重调控。最终,从目标、要素、过程和关键环节等方面阐释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知识转移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联系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促进作用,提出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改进措施,为工科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兴的创新合作方式,以此为平台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探索价值。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新主体通过激活创新要素、共享创新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来获得创新成果效用的最大化,其本质就是损益与共的企业与学研机构之间的互利合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合作双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共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环境,并能够保持连续有效的培养效果,是一种超越传统产学研合作的更加优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从动因机制、目标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利用Netlogo仿真平台,通过多主体建模仿真证明了该机制的正确性;最后从利益协同、人才聚集、信任分派、知识共享和建立国际化的协同创新平台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的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兴的创新合作方式,以此为平台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探索价值。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新主体通过激活创新要素、共享创新资源与优化资源配置来获得创新成果效用的最大化,其本质就是损益与共的企业与学研机构之间的互利合作模式。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合作双方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共同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环境,并能够保持连续有效的培养效果,是一种超越传统产学研合作的更加优越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从动因机制、目标机制等六个方面构建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利用Netlogo仿真平台,通过多主体建模仿真证明了该机制的正确性;最后从利益协同、人才聚集、信任分派、知识共享和建立国际化的协同创新平台五个方面提出提升协同创新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的、产学研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基于知识生产、知识传播与知识创业三大功能视角,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路径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开放科学与创业科学两大路径模型。并通过对美国50所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实证测量,得出一个重要的研究结论:协同创新的关键是大学科学、创业功能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路径的选择与大学的三大知识功能相匹配。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在品德素养、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呈现出多学科交叉会聚、培养过程贯通融合、教科产多主体开放协同、数字化转型赋能等新走向。依托中国科学院创新创业优势办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入研究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规律,从培养模式和组织模式创新、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完善“大思政”工作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科教融合育人的新模式、新路径,以及为支撑育人目标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互补的实现效果决定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败。本文首先从动态视角界定了产学研知识互补的内涵,基于场理论和知识的维度划分构建了互补过程中的场域交互模型,提出场域交互是知识互补的基本实现方式,再将产学研知识互补分为局部互补和整体互补两个递进过程,通过自组织理论和BS模型分别阐述两个阶段的内在运行机理,系统刻画了基于场域交互的产学研知识互补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资源整合缺乏合力,高校人才输出缺乏对行业需求的响应。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有模式及内在机理,发掘行业协会的专业能力标准体系作用及创新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系统阐述其与国内外行业协会合作,藉由专业认证、执业资格考试及终身教育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为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明晰中国产学研合作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和知识演化,以1992—2016年CSSCI和CNKI中的1 615篇文献为分析样本,利用文献计量学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领域的热点涵盖合作模式、机制和影响因素;合作中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协同创新主体的互动关系;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要素协同;绩效评价。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在过去20几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关注合作模式到关注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知识产权管理和利益分配等主题,再扩展到绩效评价、协同创新和创新网络等主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知识协同的概念与特性,基于知识协同的前提条件从准备、运行、终止三个阶段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并对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予以描述。同时从环境因素、协同意愿、产学研合作模式、知识差异四方面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协同过程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影响因素作用的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7.
在新背景、新形势和新要求下,为明晰产学研协同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及发展脉络,以2007—2021年中国知网中的570篇高质量文献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 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呈现出发文趋势以及关键词的共现、聚类和时间线图谱。结果表明: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理论、模式和机制,科学系统地回答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关键问题,但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变化显著并与国情联系密切,从早期对产学研组织模式的路径探索到逐渐对教育改革、政策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保障予以关注,再到在国际创新竞争加剧背景之下强调创新环境建设和提高基础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基于研究结果,分析判断国内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本走势为政府引导作用、知识支撑能力以及环境培育功能会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关系城市创新发展和培育城市创新动能的重要路径。在运用系统经济学方法对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系统特征与协同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系统经济学核心概念“资源位”进行了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建模,并从模型构建的关键性维度提出了加强协同的具体路径,即增强协同动力、提高资源位水平、完善城市支撑系统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不同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影响,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合作模式之间既有差异也存在共性。本文主要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对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从国外产学研成功模式中得到经验和启示,以促进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培养、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给出了以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为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若干措施,建立了一个"两跨界三融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对进一步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