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广播新闻编辑工作应该从全媒体传播理念、全媒体传播规律、全媒体传播特点、全媒体传播视野等四个方面,编细“信息网”,连热“互动线”,盘活“影响面”,评透“新闻点”,全力提升广播新闻传播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如今新闻信息传播已经处于全媒体时代。这对高职新闻传播教育是个机会。论文以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例,探索全媒体时代的高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思考对策。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传播活动进入到"全媒体"时代,在经过对国内外及香港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进行对比之后,出于传媒实践、新闻教育改革以及新闻传播实验室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的需要,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及实践实验在"全媒体"浪潮下急需进行改革。新闻传播实验室是改革的关键与依托,全媒体化实验室应在技能、物理、方法与应用以及意识四个层面上进行,以满足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需要以及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囿于自身发展的诸多限制及社会媒体对校园的不断"入侵",高校校报面临"内忧外患".对此,高校校报必须在传统办报模式的基础上搭建"大校报"框架,通过整合校园新闻资源,促进新闻媒介融合及传播流程再造,变单一的纸媒形式为融纸媒、电子报、手机报为一体的"全媒体",方能确保其在高校媒体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技术与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传媒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媒体成为当今传媒发展的一大趋势。传统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种种弊端日益显现,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培养适应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人才,需积极探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本文尝试通过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提出基于全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信息迅猛发展,广大读者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事件、来源发生变化,编辑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全媒体时代对编辑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全媒体时代编辑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应倾向深度和细节,坚持内容为"王",把握渠道和角度,注重方式为"要",培养匠心和底蕴,树立意识为"核"。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传播信息的设备科学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在全媒体环境下,电视、网络、微信、QQ、微博等等都得到了更多的使用和发展,因此这种全媒体共存的局面下,要对新闻传播进行新的了解,尤其是时政新闻。本文从全媒体的定义出发,对全媒体时代下的时政新闻要点以及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促进时政新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广大公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也日益增强。党报作为传统纸媒中的佼佼者,要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拉开与其他媒体的竞争层次,就必须充分发挥新闻评论的优势,传播科学、理性、权威的"独家观点",提升自身的权威力和影响力。本文探讨了新闻评论的定义、特性,分析了全媒体时代党报新闻评论面临的挑战,并结合自身新闻实践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党报加强新闻评论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顺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介融合的趋势,新闻传播实验室应建立开放共享的全媒体实验教学平台,培养复合型采编人才.以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传播实验中心为例,阐述了全媒体实验平台的功能.该平台不仅可以进行操作性实验教学,而且可以进行最新主流全媒体技术演练、创新型实践、校园媒体实训.探讨了全媒体实验平台的构造以及建设思路.全媒体实验平台可由采集部、编辑部和制作部构成,平台建设应有兼容性、统筹性和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9,(1):97-102
分析高校全媒体与大学生"三创"的内在逻辑,通过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案例分析,探讨高校全媒体运行机制的构建策略。研究发现:实施项目孵化制、导师负责制、党委主管制来规避高校全媒体创业项目的运行风险;实行赋能授权、优化内容生产等机制来激励大学生"三创",促进高校全媒体与"三创"教育融合发展,借此打破当前高校校园媒体的传播瓶颈和生存困境,探析高校全媒体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媒体背景下对新闻传播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吻合、实践教学体系与媒体需求脱节、教学质量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地方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有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以"能力内敛"为特征的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加强新闻理想教育等。  相似文献   

12.
在媒介生态发生恶化、媒介形态更新的背景下,新媒体分流了广播的一部分受众,对广播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内蒙古电台的市场份额虽成增长态势,但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大.因此,广播人要清醒认识到全媒体语境下广播的生存现状、广播未来的发展走向,要主动提前谋划广播的发展之路,那就是要融合新媒体,构建全媒体,多措并举加强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张琳 《煤炭高等教育》2006,24(3):124-124
新闻传播,是一个有规律的新闻信息流程。新闻事实通过新闻传播者的处理,让受众接受新闻,就完成了一次新闻传播的传收过程。新闻传播的客观效果不完全由传播一方所决定,只有当受众理解并接受,才算是一次完整的过程。作为广播新闻工作者,只有充分把握广播传播规律,把广播媒介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充分开发,才能让新闻事实在广播媒介中得到最有效的处理和发挥,将传播效果提升到最有效的层面。一、广播音响的运用必须真实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往往对于自己耳闻目睹的事,感受比较真切。音响直接把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结果、时间、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传媒中,广播依然是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是“听”的艺术,因此广播新闻的语言应该口语化、形象化、大众化,以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下,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因此,建设新闻传播网络教学共享平台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网络教学共享平台,阐述了其主要功能,并提出了新闻传播网络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西柏坡时期是新华社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新中国新闻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建立完善了新闻体制,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才,建立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毛泽东亲自指导新闻工作铸就了西柏坡新闻工作的辉煌。西柏坡新闻工作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坚持实事求是,捍卫了新闻的真实性;坚持"两个务必",发扬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今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新华社旧址实地参观及培训活动、走进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开展教育学术活动,通过网站及电视等全媒体宣传报道西柏坡新闻史,融合红色文艺、红色影视文化载体等多种途径学习和传承西柏坡新闻精神。  相似文献   

17.
试论强化广播新闻编辑的"把关"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档好的广播新闻节目离不开编辑的创造性思维和精心制作.编辑工作贯穿于广播新闻节目策划、构思、组织、加工、制作和传播的全过程.编辑就是广播新闻制作的指挥员、舵手,具有关键和核心作用.编辑能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关,将有力地提高广播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一专多能是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人才的核心素质。当下新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一定误区,导致新闻人才出现"动手快,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应当转社会本位教育为个人本位教育,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构建"目标——教学——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在教学上,力求通过强调学生思维训练、强化新闻传播的新闻素养,以及加强全媒体素养与媒介融合意识,实现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广电媒体的传播方式日趋多样化。通过多次机构整合,许多地方传统媒体拥有相对独立的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资源,引入“全媒体”元素来优化资源配置,能有效提升传播影响力。整合各媒介资源,改造传统组织架构;设计全媒体下的管理、运行、考核体系,打造一支全能型采编队伍;对一个新闻主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层级开发”,能满足不同媒介,不同受众的需求,实现多媒体信息共享。壮大地方媒体的经济实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时代,信息太多,真假难辨。面对奔涌到面前的海量信息,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初中生该如何选择、甄别和解读?又该如何发布和转载新闻信息?培养初中学生学会屏蔽繁冗信息,辨识信息真伪,提升新闻素养,让他们对新闻信息有"怀疑认知的能力",并逐步形成"自觉的新闻消费与新闻评价"。这是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