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媒介与怀旧"研究是跨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分布在传媒研究、记忆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本文将媒介与怀旧研究置于更为广泛的媒介记忆研究范畴中,在梳理现有理论取向和局限的基础上,追溯"怀旧"概念的起源、情感表征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以不同"媒介"实践的类型为划分依据,将媒介与怀旧研究分为作为中介化的媒介怀旧生产、物质性的媒介...  相似文献   

2.
冯琼莹 《新闻世界》2013,(1):162-163
本文以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围绕该理论中“风格、抵抗、收编”这三个关键词对“80后”的怀旧文化进行了风格解读、抵抗分析及收编命运的阐述,试图探究“80后”怀旧文化背后的原因与意义,并对其收编命运作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在消费社会中,"人"作为广告受众,存有主体建构与欲望支配两方面的主体性危机.主体建构危机表现在媒介受众在主体位置上的纯粹性失真和媒介受众进行以"消费仿象"为核心的排他性主体建构;欲望支配危机表现为媒介与广告控制了"公共欲望"的生产与再生产、"公共兴趣"被媒介与广告支配、公众对媒介与广告的"宣泄依赖"、广告与媒介藉消费社会的"符码关怀"控制公众的"爱与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4.
怀旧源于现实的缺憾,于是渴望重返过去以寻找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它是一种向后看的思维方式,始终对过去这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敞开怀抱.当代中国的怀旧,呈现的不是一种统一的姿态,因怀旧主体和语境不断发生变化而形态各异.80后出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其怀旧行为却发生于消费与时尚共同协作的市场经济时代,同时也是以全球化时代的互联网等新媒体为介质大量生产和传播的新语境.  相似文献   

5.
"边境三部曲"是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由南方哥特风格转入西部牛仔特色的成熟之作,描述了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展现了西部的失落与毁灭,表达出怀旧情怀.这部作品中,科马克·麦卡锡通过叙事艺术和象征意象及对死亡场景的阐释来对怀旧文化加以佐证,赞颂美国西部的传统与开拓精神.同时,从出版的角度来看,《边境三部曲》借助美国西部来观照整个美国社会的现实,承载了怀旧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档案怀旧文化功能的定位出发,论述了档案怀旧文化功能的表现,并从档案文化观念、档案文化传播与地区特色档案文化等角度阐述了档案怀旧文化功能的社会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7.
辛楠 《新闻界》2014,(1):17-22
媒介环境学派以研究媒介、文化和社会的关系而闻名,但也饱受技术决定论的质疑。在"媒介意识形态"理论中,波兹曼厘清了媒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既强调媒介技术在社会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深深表达了技术研究中所饱含的人文关怀。本文从媒介的偏向性、媒介的隐蔽性、作为整体生态环境的媒介以及对技术决定论误解的澄清中对该理论进行解读,以期更客观地认识媒介与技术对于当代文化的影响方式,并为我国媒介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时下,“80后怀旧”日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文章将通过研究80后的集体怀旧,分析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中“80后怀旧”的呈现方式,解魅“80后怀旧”现象的规律和特征.文章认为,80后的怀旧,是该主体进行的对童年记忆重塑和再造的想象,是80后群体的一种身份认同;而“80后怀旧”现象,在80后童年与现实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是媒体与新技术驱动、怀旧主体与消费主义商业营销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一股怀旧情结悄然兴起,这股热潮也波及文化领域,怀旧图书骤然走俏。从山东画报出版社推出的《老照片》所刮起的“老”字号系列到江苏美术社的《老城市》系列等一时风行起来。陈丹燕的《上海风花雪月》和董竹君的《我的一个世纪》等名人忆旧系列轰动书市;《老北京》、《老上海》又勾起人们对城市的深情回忆。加之新闻媒体炒作,这股怀旧之风愈刮愈大,以至于怀旧类图书被媒体评为1999年十大读书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广告学"学科规训"及其知识谱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泓 《新闻大学》2006,(2):83-87
现今的学术知识生产已和各种社会权力、利益体制相互纠缠.广告作为现代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知识谱系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论层面的结果,而且是在学科规训制度的宰制之下的生产和传播.由于中西广告学科规训制度的不同,形成了"营销劝服"和"媒介传播"两种不同的广告知识谱系.本文力图梳理和阐述广告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以及广告知识谱系的建构,并且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权力--知识"关系当中,为我国广告发展,探讨新的学科规训制度及其知识谱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对情感的需求也日趋强烈,在消费领域中直接表现为情感消费倾向.因此,近些年来怀旧营销这一概念受到了各行业品牌商的青睐.本文将从影视剧《请回答1988》引入,分别介绍怀旧营销理论及其运用的必要性,并为这一营销理论的运用提出可行的策略建议和事项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悦 《报林求索》2012,(10):144-145
<正>"怀旧"作为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社会学现象,如今已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成了一种时尚,成了一种心理需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近日,一条基底为浅水红色、印有牡丹图案的普通印花老式床单意外走红。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图,图中的床单让网友纷纷感叹"我家也有",引起疯狂转发,被称作"国民床单"。"国民床单"的意外走红引发了网友的怀旧思绪,它本是个寻常物品,却在微博的广泛传播中,引起普遍共鸣。有网友这样说:"怀恋‘国民床单’,不是因为我已经开始变老,而是因为我开始懂得了人生。因为看到‘国民床单’,唤起了我们甜蜜的忧伤。"除了"国民床单",毛毯、茶缸、缝纫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的文化批评学者,本雅明对现代社会的研究中碎片性地反映了其消费文化思想:符号消费、迷狂消费、恋物消费,这些思想预见性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消费状况、大众的消费诉求,对当代广告人的广告策划、创意、宣传等活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广告策划应构建"品牌一符号"理念,创意应凸显"品牌一概念"文化,宣传应传播"商品一个性化"思想。  相似文献   

14.
试论“微电影”时代的广告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朱润萍 《东南传播》2012,(7):125-126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消费群体和消费文化的变化,广告的营销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今,我们已经走进"微时代",各种加微事物出现,与此同时,微电影广告登上营销舞台,并凭借其自有的优势在广告营销中发挥无法超越的作用,逐渐成为营销市场的"新宠"。然而微电影即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它作为一个新鲜手段,仍旧会有劣势与不足,仍需要我们对其运用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从而能够发挥"微电影"这种新型广告营销方式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15.
在商业社会中,电视文化和消费主义是紧密相连的,人们的消费行为离不开电视媒介的塑造,而电视媒介的发展也离不开消费文化的支持.本文从植入广告、服饰、生活方式三个方面对电视节目中的消费主义文化进行解析,引导受众正确面对消费主义文化的侵袭,更理性的面对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明星的"群殴奇观"是消费语境下当代文化传播最具时代意义的症候之一。本文认为,"群殴奇观"凸显的是对文化明星从"文"或"讲"到人身的全方位围攻,而强烈的非理性色彩和媒介的大力炒作,终使它变成了精英圈层强加给文化界的"文化暴政"。它反证着在我国建立理性、民主的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生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网红"能够流行开来,除了缘于技术层面的媒介演进外,还受到了围观式的传播情境、议题的社会勾连、受众文化消费与认同的符号逻辑等的影响。鉴于当前网络场域中"榜样权威萌化""网红"日趋成为一种文化常态,本文从消费社会学、网络女性主义、狂欢围观传播情境、认同的生产与表达等多维度地对"网红"传播现象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正>当北方春寒料峭,南国已是暖意融融。在这新的时节,《文化与传播》与各位如约相见。本期"当代文化与传播"重点推介周春发副教授的《"男色消费"——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广告的消费文化探析》。该文通过研究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这一文化现象,探析此类广告的创意特征、女性受众的认知评价、产生机制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研究认为,男星代言女性化妆品广告这一消费文化现象折射出女性消费权力的扩张与两性关系的平等化趋势。同时,它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发展的冲击下社会开始转入了消费时代.市场导向与新技术的发展为国学的当代传播注入了动力,但也引发了新的问题,新媒体时代的国学传播景观日益转向"奇观".国学文化媒介产品愈发追求商品化;图片化转向引导媒介文化的生产不断视觉化,造成了文字传播的倒退,对国学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藉此,受众应正确对待当代媒介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媒介文化生产者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共同促进国学在当代的良好传播.  相似文献   

20.
城市杂志的怀旧书写依托本土和历史展开,是对本土和传统失落的忆念,也是对过去与现实的反思。"怀旧书写"有助于建构与自我认同和集体记忆相关的"精神家园",从市场角度看有利于提升杂志品位,赢得受众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