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8年12月1日至3日,我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应苏联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的邀请飞抵莫斯科,对苏联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因为这次访问是在中苏关系经历了长期的疏远和对抗之后,是1957年以来中国外长第一次正式访问苏联,所以格外引人注目。世界舆论普遍关注中国外长的莫斯科之行。不少国家的舆论机构和政界人士纷纷发表文章和谈话,欢迎中苏两国的改善关系,指出会谈具有重大意义。苏联新闻机构是怎样对待中苏关系史上这件大事的呢?从新闻报道看,苏联对这次访问是重视的,各种新闻机构作了比较及时、充分的报道。在报道中不刻意渲染,不造宣传声势,冷静而审慎。  相似文献   

2.
如今五六十岁的人们还会清楚地记得: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的邻邦苏联,在中国人民心间,几乎是近乎完美的社会主义国家形象。中苏友好,苏联援助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苏联专家翩翩来华,成为那个时代的盛事。中国航空工业,正是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迅速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一举跨入喷气时代,令世界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3.
容克 《航空档案》2006,(1):36-38
在不间断的改革开放与技术升级后,中国国防工业已成为一支让西方同行感到惊恐的生力军,类似苏联一样的庞大产能,完全与西方接轨的高精尖武器研制体系,世界最低的销售价格并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都成为印有“中国制造”的武器进入国际市场的“撒手锏”。本文根据海外报道,整理一下中国出口明星武器,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庄曦 《新闻知识》2004,(9):18-19
典型报道在国内新闻业的发展历程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甘惜分教授认为:“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典型报道的强化,有些是根据上级当时的中心工作或受众的反应,由新闻机构着意形成的”。(1)我国的典型报道发端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典型示范”,师承苏联  相似文献   

5.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在远东地区发生的唯一的大规模战争,涉及到美国、苏联和中国等多个国家。其中,苏联参战具体情况一直是个谜。为此,俄罗斯专家戈巴雷夫查阅了美国和俄罗斯等地大量档案,将一些情况披露出来,内容包括苏联被迫卷入战争、苏军秘密拟订对美军作战计划、协助中国对付美军原子弹和帮助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作战等。  相似文献   

6.
辛文 《航空档案》2005,(4):33-38
我国生产的轰6甲型飞机,其原型机是苏联的图-16型战略轰炸机。该机是苏联5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早在1952年,周恩来总理在研究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规划时就提出要建设轰炸机厂,并期望中国能早日生产轰炸机。  相似文献   

7.
于聒 《航空档案》2004,(2):30-31
在抗日战争期间,苏联曾经向中国派出抗日志愿大队,协助中国人民进行空中抗日作战。在空中作战中,苏联飞行员配备了一些战斗机和轰炸机等机型。其中,轰炸机主要是SB型轰炸机,具体型号包括SB-2M-100和SB-2M-100A等。1938年2月23日,苏联援华抗日飞行员们出动28架该型机,从武  相似文献   

8.
在1949年至1959年的中苏友好时期,《人民日报》通过大量的报道向国内宣传苏联的文学形象。然后,《人民日报》对苏联文学形象的宣传存在简单化报道的倾向。这一现象的产生是规范新中国文学的需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无产阶级文学榜样的树立以及"双百"方针的影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可以对《人民日报》如何在宣传基调上回应当时社会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向苏联提出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但苏联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签约,虽然中苏已经复交。1936年,情况起了变化。11月25日,德日两国在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矛头直指苏联。苏联感到东西方法西斯的威胁已是迫在眉睫,同时又担心中国向日本妥协,自己更加孤立,两面受敌。遂开始积极主动地调整中苏关系,开始向中国提供军援,以借助中国的力量在东方将日本拖住。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典型报道演变的环境与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新闻报道方式的传统,形成于上世纪40年代初延安整风时期,而不是建立新中国的1949年.这个传统中,典型报道是最为典型的报道方式. 起点 1941年5月16日创刊于延安的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模仿苏联<真理报>解放全世界的报道定位,国际新闻占主导,忽略了报纸在偏僻的中国农村出版、边区人口90%文盲的现实状况,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够.  相似文献   

11.
国际新闻圈     
苏联《共产党人》杂志最近一期发表署名文章,批评新闻界没有报道瑞典的养老金制度比苏联优越,并把美国国会只说成是「百万富翁的俱乐部」。文章说,「公开化」政策给了记者写国内报道时更多的自由,但对大量国际问题的报道却显不足,比较片面。如果苏新闻界对国际问题,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报道更客观、全面些,那么将会使英国广播公司和美国之音等外国电台在苏联的影响下降。  相似文献   

12.
埃德加·斯诺是一个享有世界盛名的新闻工作者。他在二十三岁时来到中国,本来只打算在中国呆六个星期,结果却呆了十三年。他做新闻记者和报纸编辑直到五十年代初,大致也有二十三年。在二次大战期间,他成了报道中国、苏联和印度问题的世界有名的记者。他的  相似文献   

13.
从俄罗斯解密档案看苏芬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于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2日的苏芬战争,虽然时间不长,规模不大,但在当时却颇引人注目,后世也颇多争议。苏联当时称,是“为了列宁格勒的安全”,后来苏联出版的一些历史著作认为,是帝国主义者“在1939年年底煽起了芬兰的反动分子反对苏联的战争”;罗斯福则指责这“是蛮横地无视法律”,是“对芬兰的可恶的抢占”,并申斥苏联“像世界上任何独裁政权一样专制”。中国学者则大多客观叙述,用的是春秋笔法。……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到了,圣火即将点燃。作为东道主通讯社的新华社如何组织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呢?一、新华社报道奥运会的历史中国奥委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权利。1980年奥运会时,由于当时的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等国家没有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奥运会。新华社当初派了三四名记者赴莫斯科参加了报道。对于在此之前的奥运会新华  相似文献   

15.
苏联报刊、电台、电视台一段时间以来在对待公共事务的报道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得富于批评性、原则性,比较吸引人看了。这是波兰驻苏联记者的共同看法。波兰《华沙生活报》常驻苏联记者安·巴约尔卡,今年六月在该报上撰文介绍了这个变化,文中写道: 苏联报刊以及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在一段时期以来变得比以前有意思多了,以前在报道社会敏感问题时,总是泛泛而谈,小心翼翼,而且不涉  相似文献   

16.
对于典型报道的渊源,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以陈力丹为代表,认为它源于空想社会主义,并上启列宁的"典型宣传",苏联剧变后主要存在于中国;一种观点以吴廷竣、顾建明为代表,认为它源于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这两种说法有一点是一致的:典型报道的生命力在中国。典型报道最终将会怎样我们姑且不论,它从20世纪40年代在我国出现至今已有60多年,并且毫无退出历史舞台的意思,这个事实证明了中国是适宜它生长存活的土壤。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思索:为什么典型报道能在中国长期存在,中国是否有这方面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7.
象白求恩、斯诺、斯特朗一样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名字 ,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 192 9年初 ,史沫特莱作为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 ,从苏联进入中国 ,开始她报道和参与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的历程。她曾协助宋庆龄成立中国人权保障同盟 ,为国外报刊介绍苏区革命斗争的情况 ,在现场报道西安事变 ,去延安采访朱德总司令并写出不朽杰作《伟大的道路 :朱德的生平和时代》。她的《中国的战歌》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战地通讯。1933年初 ,史沫特莱因身体原因赴苏联休养 ,同时在那里写作《中国红军在前进》一书 ,之后前往美国 ,于 1934年 10…  相似文献   

18.
苏联代表团差点没赶上 赶来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的苏联文学家艺术家代表团是10月1日的上午才乘火车到达北京,差一点就赶不上了。  相似文献   

19.
聂云 《航空档案》2005,(1):76-77
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的援助下,人民空军迅速壮大。到1955年朝鲜战争结束时,中国空军已经拥有25万兵力,他们分别部署在27个师里,配备了5000多架作战飞机。中国空军从零开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空军,排在美国和苏联空军之后。在新中国空军作战飞机中,有多种型号的战斗机,包括雅克-9P战斗机。该型机是新中国从苏联购买的。在苏联,雅克-9型战斗机曾是王牌战鹰,二战中大战法西斯航空兵。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典型人物报道始于上个世纪40年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其源于苏联时期的"典型宣传".典型人物报道自产生之日起,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当今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典型人物报道却表现出式微趋势.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认为:典型人物报道的观念是文明程度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它将随着文明的发展而逐渐消亡.但也有学者认为典型人物报道在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笔者比较赞同后者观点,典型人物报道不会也不能消亡,我们只要敢于创新,改变旧有的报道手法、报道形式等,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就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