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申请做总务副主任,因为我想为师生服务……”“我申请做教导副主任,因为我的业务需要提高……”看着每学期结束时教师自荐任“非常任教干”的申请,我又一次感受到学校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作文训练一直被许多师生特别是农村中学师生视为畏途 ,不知该写什么 ,应怎么写 ,甚至只好把作文训练分解成单纯的知识技巧 :解题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学生诚惶诚恐 ,写作文和做选择判断题一样 ,唯恐一不小心越过雷池 ,离开套路 ,颗粒无收。这样的作文训练实际上已经误入歧途 ,与当前的语文教改方向 ,作文改革思路背道而驰。但提出“作文教改”更令一些师生胆寒 :又有什么新内容要掌握 ?还有怎样的新套路要揣摩 ?在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到“人本位”———进行“全人教育”、“完满人格教育”的教育观念发展阶段中 ,现代语文…  相似文献   

3.
“十一”长假匆匆而过,我们现在又全身心投入学习了。回头盘点这个黄金周,你有什么收获呢?新玩法、小手艺、做家务、心灵感悟……哇!不妨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吧!  相似文献   

4.
体验打工     
“十一”长假匆匆而过,我们现在又全身心投入学习了。回头盘点这个黄金周,你有什么收获呢?新玩法、小手艺、做家务、心灵感悟……哇!不妨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吧!  相似文献   

5.
“十一”长假匆匆而过,我们现在又全身心投入学习了。回头盘点这个黄金周,你有什么收获呢?新玩法、小手艺、做家务、心灵感悟……哇!不妨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吧!  相似文献   

6.
参观制茶     
“十一”长假匆匆而过,我们现在又全身心投入学习了。回头盘点这个黄金周,你有什么收获呢?新玩法、小手艺、做家务、心灵感悟……哇!不妨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吧!  相似文献   

7.
“十一”长假匆匆而过,我们现在又全身心投入学习了。回头盘点这个黄金周,你有什么收获呢?新玩法、小手艺、做家务、心灵感悟……哇!不妨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吧!  相似文献   

8.
老师的绝招     
听说我们学校新来了一个很厉害的杨主任。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不,一来就轰动了全校。又到星期一升旗仪式。同学、老师们一如既往地站得东倒西歪。有的聊天,有的打闹,有的看小说……操场上乱成一团。我东瞧瞧西看看,暗自一笑:“听说你很厉害,看你有什么绝招!”突然有人大喊:“同学们,请安静一下!”回神一看,原来是一张新面孔,很可能就是那位“很厉害的新主任”了。继续听:“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这种场合还有游戏可做,我们当然举双手赞成。“让咱们来做一次竞赛,全体同学为一组,我们的所有老师为一组,看看哪组站得又齐又快又安…  相似文献   

9.
杀鸡     
“十一”长假匆匆而过,我们现在又全身心投入学习了。回头盘点这个黄金周,你有什么收获呢?新玩法、小手艺、做家务、心灵感悟……哇!不妨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吧!  相似文献   

10.
小的时候常常听父母说“隔壁家的某某又考了一百分”、“楼下的某某既懂礼貌又勤快”……长大后父母又常在耳边唠叨“和你同岁的某某小孩都有了呢”、“那谁家的小孩考上公务员了”……等等。我们总是羡慕别人,努力想成为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长大后的我们会明白,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杨琳琼 《求学》2023,(14):75-76
<正>高考终于结束了,你是怎么度过考后的这段特别时光的呢?“补觉、追剧、各种玩……”“学车、学乐器,好多想做的事情……”“什么也不想干,哪里想到考完竟然会感到失落呀!”“焦虑,没心思做别的,担心考不好。”“啥也没干,就和我妈闹别扭了,填志愿的事情我们根本说不到一块。”如何过好高考后的这段特别时光,是紧随高考之后的新挑战。高考前,我们总想着等高考结束就万事大吉、一身轻松了,没承想,新的挑战又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2.
一“、我们……”“平等”是“对话”的前提条件。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在下达活动指令时,把执行主体的“你们”(指学生)变为“我们”(还是指学生),就有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表明师生的对话不仅仅是两者之间简单的问答,而是师生之间相互包容、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过程。由此创设的对话情境,可促进师生双方的积极思考,达成师生心理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二“、你……”对话教学实现的应该是师生心灵的对话。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过分强调老师“言”、教参“说”;另一方面教学过程只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什么(最典型的表达就是…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什么?有很多次,孩子们的回答会出奇地迅速、统一:“学会做题呀!”做题,也是教师心中的焦点。每当拿到试卷时,教师会说:“哦,还好!这个类型的题目我们做过的。”“我们没练过这样的题目,看来这次要考砸啦……”可见,在师生心目中,会做题目已成为学好数学的评判尺度。  相似文献   

14.
星期天,在我和妹妹吃早餐时,妈妈问我们兄妹俩,你们的作业做完了吗?我俩得意地说:“昨天都已经做好了。”我想了一下又说:“妈妈,你不会又给我们布置作业吧?要是那样可就惨了……”妈妈听了神秘地笑着说:“快吃,吃完饭咱们另有安排。”我们担心的问:“什么安排?该不会又让我们做……”我的话还没说完,妈妈却抢着说:  相似文献   

15.
想当年我曾学习“郭建光”,特意做了一套灰色“新四军制服”,并常穿在身上。没过多久,班上差不多每个男同学都学我这样“装扮”起来。有的为了做这样的衣服,天天吵着向父母要钱,直到实现目的为止。全校师生也不称呼我们“初二十二班”了,索性喊“新四班”。这件事情说来好笑,但仔细一想,又很合情理。青少年的思想、性格、品质都没定型,喜欢模仿。在学校,他们与班主任接触最多,自然也就模仿最多,受影响最深了。经常看到这种情  相似文献   

16.
岁末年初,金陵城寒风呼啸、雪花飘飞。时值隆冬季节,但是我们编者的心头却似春潮在奔涌——一张张寄自天南海北的、参加评选“我们师生之间”优秀征文的选票,像报春的燕子,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春意。如果说去年当我们诵读“我们师生之间”的征文时,我们曾深深地激动过;那么现在当我们面对雪片一般飞来的选票时,我们又一次沉浸在激动中。我们激动,是因为广大读者对征文活动的厚爱。不仅江苏的读者,山东、安徽、江西……几乎全国各省(市)都有为数不少的读者参加了这次评选活动。我们激动,还因为参评读者严肃认真的态度。他们有的“把34篇文章又逐篇逐篇地品读了一遍,并且同周围的老师互相交流了看法,最后选定10篇”,有的“专门  相似文献   

17.
一日,我在办公室无意听到了李老师的慨叹:“又要在我们班上公开课,下午的课又泡汤啦!”“这不是挺好的嘛!你们班学生脑子活,发言积极,上课老师都点名借你们班上课。”周老师发表了看法。“就是,就是,学生优秀、班级出名,这可都是你平时班主任工作做得好!”王老师附合道。“李老师,知足长乐嘛!下午的课明天补上也是一样的,更何况你们班孩子那么聪明……”我也开始劝李老师。……“哎呀,你们可有所不知啦!老师们都借我们班上课,一会儿要求学生回去做平形四边形,一会儿又要求做长方体、正方体,有时还要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而且一节市级公开课,…  相似文献   

18.
“做……不着”是宋元以来通俗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常见的固定结构.许多语文词典都对其进行解释,尽管税法不一,但大多认为具有“拼着……”;“拿某人共物作牺牲”义。《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2期刘瑞明先生的文章《“做……不着”新释》又提出一新的见解。本文根据大量的证归纳概括出“做……不着”结构的意义三项,并针对刘文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五册,新增加一篇默涵的《说“小”》。本文从三个方面围绕“小”这一论题展开论述,号召人们切切实实做一点应当做的小事情。利用比喻论证是文章的一大特点。作者抓住人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小”的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我们有远大的理想,……可是,……假如没有许多切实的细小的工作来充实它,也只能是一个空洞的理想。”说明道理“大”是由“小”来构成的。接着作者又从正面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一切伟大的成  相似文献   

20.
外号     
劳动课上,一位叫高方的新老师进了我们教室。或许是因为对新老师的好奇,或许是因为对“高方”这个名字的敏感……总之我的顽皮同桌一时兴起,下课后,同学们都出去玩了,可我的同桌却手托着下巴,嘴里嘀咕着:“高方……高……高……蛋糕……蛋糕……”在他那厚厚的眼镜片后面,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闪闪发光。突然,同桌眼睛一亮,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蛋糕老师!”惹得我捂着嘴直笑:“你也太坏了吧。人家高老师又没招你惹你,你干嘛非要给人家取外号呀?”同桌做了个鬼脸,深深地叹了口气,说:“褚一凡,实在想不到,你是这样一个不懂得追求时尚的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