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作家与生活的关系这个根本性的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指明了解决的途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艺术归根结底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同时,文艺作品又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这个问题放置在主、客体的联系中,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去考查,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高度揭示了作家在反映生活、表现生活中既是受动的,又是能动的这种  相似文献   

2.
美国当代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其小说多通过表现暴力与身份认同危机来揭露美国普通人生活中面对的种种困难.其新作《鉴定》以作者亲身经历,从暴力和身份认同危机角度,揭示美国普通人的悲惨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3.
李铁属于“新生代”实力派作家。他不仅成功地表现了当下的现实生活,更使生活获得了形而上的意义,这就是对悖论层面的介入。悖论在文本中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时代与个体因素的相悖,愿望与结果的相反,感觉和现实的相对。作家以悖论独具的本质——无解——揭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又赋予生活以意义。其根源在于作家博大的同情心、深刻的思想和顽强的理性精神.小说也由此“具有了令人生畏和令人深思的品格”。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赵树理研究中,有的学者由于过分看重赵树理的"农民作家"身份,过分强调赵树理对"五四"文学的反思,忽略了赵树理创作在反封建精神上与"五四"文学的联系.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赵树理创作中表现出自觉的反封建意识:赵树理在小说中涉及了反对封建思想的诸多领域;他将"五四"新文学的本质特点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反封建的重大背景上表现农民的生活;分析赵树理在观察视角、作品的基调、思考方式上,与"五四"作家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活,已经不是自然形态的社会生活,而是经过作家提炼、加工过的社会生活。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经过作家的分析、选择、集中、概括,塑造成艺术形象,往往具有更鲜明、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显然,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和实际生活不很相同或很不相同.这种不同,反映在真实性的问题上,就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生活中真正发生过的事,若原封不动照实写入作品之中,人们仅会觉得虚假,不可信.有些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到了作品中,人们反而觉得可信。这就说明,在生活与艺术这两个不同领域中,是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真实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20世纪对80年代文学形式实验的反拨,90年代的文学创作存在着回归写实的倾向。新生代作为90年代文坛上的一股重要力量显然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他们在作品中轻松自如地表现着自己置入其中的现实生活,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验。与新写实作家视点仅止于当下生活不同,新生代作家在书写当下生活、当下经验的同时又寻求着某种超越。  相似文献   

7.
《断头台》是贴近苏联当前现实生活的作品,作家的忧患意识和思维意向首先是对苏联社会现实的观照,文学和社会生活、和广大读者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富有哲理意义的思考,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复杂状况和社会群体心理情绪的具体描写是融为一体的;脱离生活的从抽象思辩中产生的抽象的观点,无以附丽,不会成为文学作品的艺术内蕴.《断头台》是很有创造性的、独具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与作家正确处理借鉴与创造、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青楼生活是宋代传奇作家颇为关注的题材.这类作品反映了新的生活内容,在妓女形象塑造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对妓女生活的描写更为世俗化;推崇妓女之"才",塑造了大量的"才妓"形象;理胜于情,道学色彩十分浓重.宋代传奇中青楼题材的作品虽无法与唐传奇中的佳作相媲美,但它们带有更为明显的时代色彩,具有一定的文化蕴涵,在中国小说史上有其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作家的创作中,作家的理性和情感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对于自己笔下的人物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了作家世界观的复杂性。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源于现实生活,但同时文学创作又是通过在艺术家审美情感支配下的想象活动来反映生活,因而在文学作品中或者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身上,既有对现实的真实反映,即深刻的理性内容,又有作家所追求的赞赏的东西,即作者的情感取向。理性与  相似文献   

10.
拜伦有言:“可怕的是:既不能和女人一起生活,也不能过没有女人的生活.”拜伦之心态可谓绝妙而精辟地概括了男性对女性的矛盾心理.这种心理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是一个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既不能缺少女性形象塑造,又如何去塑造女性形象的问题.在贾平凹的文学作品中,显而易见地存在这种矛盾心理.贾平凹,这个朴拙的陕西汉子自在文坛上刮起一股商州文学的旋风之后,其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1.
小说主题的预设是作家在酝酿小说写作之前就已在内心长时间进行的心理活动,而主题的设定及小说中众多人物形象的塑造均和作家的语言书写有着莫大的关系.文学语言及其话语状态的呈现态势是小说主题或说内蕴思想得以完整展现的支撑,选择并打磨出与小说主题及作家书写风格相匹配的话语表达模式,是保证长篇小说能够全方位表现现实生活和提升其文学成就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从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知识分子形象被批判、被遮蔽的现象入手,分析<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与作家塑造知识分子的关系.知识分子的被批判、被遮蔽是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的边缘化在文本中的体现,而作家对知识分子进行观照的他人视角是知识分子立场缺失的表现. 关健词:知识分子;冲突;缺失;血统论  相似文献   

13.
李约热是坚守在现实主义阵地里的广西青年作家,他把文学的笔触伸向社会底层的生活中间,用心感受并真实表达生存的艰辛与苦难。在表现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李约热选取了荒诞的艺术手法,使得他的小说在取材、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呈现出荒诞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莫言的乡恋情结在他的作品中持久弥厚的原因是通过对故乡民俗文化的叙述而表现出来的。他以作家对故土最朴拙的情感,寻找高密故乡的那些过往的日子,寻找故乡至今仍在流传的传奇、鬼神故事,故乡的那些美丽的童话。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小学生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因此,在品德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把课程与小学生的生活密切的联系起来,使小学生的品行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践行与升华.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面对自己参与的生活世界,他们的生命表现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种因素总是在交互作用中同时发生、同时作用于生活。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教育《,品德与生活》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方式研究生活。本人在使用《品德与生活》这本教材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想要概括’94中篇小说创作倾向的人,恐怕不会忘记陈辽先生在年初说过的一段话:“在反映生活的时空上,写当今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数量上将占百分之五十,在艺术质量上精益求精.”如果这句话仅指“现实生活”而言,倒也十分准确,但若是写改革开放的主战场和直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作家们的创作实绩就不肯听批评家的预言了.我们不便去讨论’94年中国改革的问题,因为作家们关注的只是’94年前后的中国人的生活.从各形人物的生活中,我们感到中国的改革处于一种挣脱  相似文献   

18.
古典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问题,是二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作家所处的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作家对待现实生活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以及他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倾向,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象巴尔扎克这样一个在世界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古典作家,我们对他的世界观与创作关系的研究,也应当是这样。 在文艺界,对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问题,有过多次的争论。一些别有用心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奥地利著名诗人巴赫曼的书作《马利纳》与20年后中国著名诗人顾城的书作《英儿》在许多方面有着巧合的共同特征。这两部半自传体小说均创作于诗人深陷精神危机的生命最后阶段,皆以不同常规的叙述、风格鲜明的自白语言表现了作家的存在危机,而情节也始终围绕一组微妙的三人关系。结合两位作家的文学创作、哲学思想和个人经历研究,这两本著作中共同存在的三角恋冲突并非单纯的情感纠纷,实则表现出两位主人公在爱与美的乌托邦与理性秩序间游移的矛盾。危险的三人关系反映出叙述者绝望的生存环境,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作家共同面临的艺术与生活之战。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而生活离不开情感,没有情感活动的生活是枯燥和乏味的,文学创作是生活的缩影,同样离不开情感,可以说情感是文学创作活动的灵魂和主线,是作家创作作品的灵感,作家就是通过文学创作来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