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慧 《华章》2012,(29)
敦煌民间词中关于婚恋生活的描写以女性为主体,书写了不同女性的恋爱与婚姻生活,展现了女性真实而又生动的情感世界,具有深沉的社会文化意义.同时也打开了一扇我们探索唐代妇女内心世界的窗户.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词由“俗”变“雅”,成为“美文”之一种。这与词之抒情性、柔美婉约等特质,在晚清得到大力阐扬密切相关。与此同时,词与女性文学的相似性得到发掘和深化,促进了女性词学的兴盛。《中国女词人》标志着中国女性词学研究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姚”字属于《说文解字》女部中,其意义有三,主要意思还是姓氏的一种。其“娆”义和“易”义应该是从姓氏这一意义发展而来的。结合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姓氏的产生过程,分析华夏古老姓氏的丰富女性文化内涵,反映原始先民对女性的崇拜。  相似文献   

4.
袁虹 《黑河学院学报》2023,(10):133-135+152
唐诗作为唐朝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表达载体,是了解唐代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唐诗中女性形象一直是浓墨重彩的篇章。唐诗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女性审美是唐代诗词作品中的重要题材,通过对不同类别女性审美的描述,可以展示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与社会活动等,反映了不同社会发展变化对于女性形象的影响。如白居易、李白等,其创作的作品都有反映当时的女性审美文化。这种女性审美文化,对于后世女性审美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贬官海南是唐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古代海南由于远离中原内地,交通不便,文化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至唐代,海南教育文化事业得到了的很大发展,这与当时贬谪到海南的文人在当地从事的各种文教活动密切相关.通过梳理以王义方、李德裕为代表的唐代贬谪海南文人的一些重要文化活动,说明唐代贬谪文人在海南教育文化发展中的先驱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代女性创作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繁荣的标志之一,表现出独特的风貌第一,唐代女性创作主体身份复杂,人数众多。第二,唐代女性创作体裁以诗文为要,变诗出词。第三,唐代女性作品中,思想内容上体现出儒家伦理与政教意识相统一;艺术表现上体现出群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这种盛况的原因也是多样的第一,唐代女性地位的改善是其创作繁荣的社会基础。第二,唐代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其创作繁荣的潜在动力。第三,唐代女性的才思敏捷是其创作繁荣的内在基因。第四,唐代文人唱和是女性创作提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儿”的本义是“小孩儿”,也多指“少年男子”。但在唐代,“儿”却成了青年妇女的自称代词。分析其原因,可以发现这与“儿”词语义发展、社会文化对人心理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唐代节日特征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是我国岁时节日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经过唐人的传承、创造和参与、享用,节日文化和节日生活呈现出新兴节日、新兴节俗迭起,狂欢色彩浓厚,户外活动频繁,宗教因素普遍存在,节假日广泛设置,胡风弥漫等时代特征.节日时代特征的出现与整个唐代社会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它既是唐代社会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其缩影和表征,还是影响唐代社会整体面貌的一个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9.
唐代女性日常生活中的休闲活动形式多样,可统分为户外休闲和家居休闲两种类型。户外休闲有骑射、玩“鞠”观球与看戏、出行与游赏等;家居休闲有阅读与写作、音乐与弈棋、豢养宠物等。唐代女性的日常休闲活动是唐王朝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由发达的物质文明、开放的社会风气、渐趋普及的女子教育、较高的女性婚姻地位、多元的社会思想以及多民族文化的交融所共同构筑的,具有浓重、鲜明的时代特质。  相似文献   

10.
动量词“把”由个体量词“把”进一步发展而来,它出现于宋朝,发展于元代,基本成熟于清代。文章从动量词“把”的来源、产生时间和过程,探讨了它发展的脉络、特点和动因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莉 《文教资料》2014,(31):114-116
当今社会女性称呼语“美女”一词流行,甚至有泛化趋势。本文从语言内部结构、现代女性称呼语发展、社会历史、社会心理等方面探究“美女”一词流行泛化的原因、发展脉络及其使用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文身在唐代发展为一种社会时尚,具体表现为参与者众多,文身部位广泛,文身内容丰富精美,文身方式与工具多样,文身技艺高超且有职业文身者出现.唐代文身作为一种民俗事像,发挥了作为民间文化的多元性功能,包括审美装饰功能、生活实用功能、标志与区示性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唐代文身民俗的繁盛与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以及文身自身多元的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称谓是对他人的一种称呼,用作称谓的词即称谓词。称谓词体现了说话人的身份、情感态度和社会关系,含有时代、阶级、社会价值观等文化含义。从汉语史的角度对女性称谓词“恭人”、“院君”略加考释,以期说明它们的来源与文化含义,兼补大型辞书释义之不足。  相似文献   

14.
唐传奇是中国文言小说的一个高峰,尤其在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创新方面,更是取得了引人注目的 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传奇中,作者塑造的女性多是与男性产生情感纠葛的妓女.本文尝试从唐代妓女职业的历史发展与唐代妓女和文人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其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5.
“衙兵”一词起于唐代,有“唐代天子的禁卫兵”和“唐代、五代节度使卫兵”两种含义。“衙”字从“牙兵”之“牙”讹变而来,史书中不乏“衙兵”与“牙兵”同义出现的情况。然而,因“衙”在唐代有“天子所居之处”义,所以“南北衙兵”是指守卫皇宫的禁卫军。而“牙兵”则专指唐末至五代时期节度使的卫兵。一说称“衙兵”就是“牙兵”,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视角,以“她时代”等“她X”族词为例探讨其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社会语用基础及其反映的女性文化等,在尽窥语言精妙之时,领略女性在当今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女性留学与发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女性留学始于鸦片战争后,由美国传教士带出、毕业于纽约医院附属医学院的金雅妹是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民国初年留学政策的修正,使女性留学从个案发展成为政府认可的社会现象,推动了国内女学的发展;女性留学归国后的职业选择与留学专业密切相关,师范教育、文学艺术、医学等是主要门类,择业地域则大都选择在沿海和发达的城市。民国时期,女性留学正处在提倡新学的时代,女性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起来,它更是进步与时尚的社会新现象。留学女性的“出”与“归”不仅是对人们固有的传统观念“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挑战,而且是对社会改革和进步的贡献。女性留学及其归国后形成的女性职业群体,对中国妇女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构成了民国时期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的“一”有数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实词用法 ,还有副词、连词等虚词用法。由于“一”的多义性 ,“一……就……”可以表示承接、条件和假设等关系 ,这些关系又与“时态”密切相关。“一”的各类用法所表示的意义由其基本义“最小的正整数”引申而来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态与教育发展”论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年来,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中备受青睐的领域之一。“文化”源于拉丁文“cultura”,“cultura”又由“cultus”演化而来,两个词都与耕作、培养、教育、敬神等活动有关。也就是说,从文化一词的词源学意义上讲,含有人类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两方面的内涵,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文化”与“自然”相对,是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存环境有三,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文化生态环境主要由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构成。本文拟从教育生态学的立场出发,借助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0.
美容腐败犯罪作为女性职务犯罪的一种新形式,具有与一般职务犯罪不同的特点,已经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女性公职人员美容腐败犯罪现象的产生与我国不完善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市场秩序、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铲除女性美容腐败犯罪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