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中有大量的酒诗,《诗经》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酒经"。从酒诗中的酒器、酒德视角深入考察酒在周代的文化功用。研究表明,西周酒器如爵、觚、觥、方彝的数量较之商代大为减少;周公《酒诰》的颁行,表明西周禁酒令对酒德的培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对商纣王以酒乱德的历史进行反思后做出的客观选择;酒在周代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祭祀、宴饮和抒发情感等文化功用上,当然,这是伴随西周禁酒令的松弛而得以扩大使用的。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灸人口的优秀散文,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但对其中“觥筹交错”这个短语的理解,却不尽相同。一种解释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用犀牛角制成的酒杯。筹,酒筹,饮酒计数用的竹签。筹,记数用具,多为竹制。”(见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先说"连及".《易·系辞》云:"润之以风雨."雨能润物,风怎能润?其实这里只取"雨"义.象这种语言习惯上的"因其—并及其—"连类及之"的现象,就叫"连及"修辞格.课本中用"连及"格的例子有:《芙蕖》"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耳目",仅用"目"义.再说兼言.《论语》"沽酒市脯不食."食"兼言了"饮",因为"脯"可食,而酒应说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文》2007,(10):86-86
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酒德两字,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商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尚书·酒诰》中集中体现了儒家的酒德,这就是: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这些诗句中都提到了酒,一为清酒,一为浑酒或浊酒。  相似文献   

6.
1.觥:古代用兽角作的酒器,盖作兽头形。《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维以不永伤。”2.觥筹:酒杯和酒筹。酒筹用以计算饮酒的数量。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羿者胜,~~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3.罍:同木罍。盛酒的器皿,形状像壶。《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怙。”《礼记·礼器》:“庙堂之上,~尊在阼。”(阼:古代东面的台阶,迎客宾处)4.尊:古代酒器(同樽)。《管子·中匡》:“公执爵,夫人执~,觞三行管子趋出。”元稹《有酒》:“有酒有酒香满~,居宁不饮开君颜?”5.樽:酒杯。杜甫《客至》:“盘飧…  相似文献   

7.
古之嗜饮者比比皆是,曹孟德"对酒当歌",豪饮咏志;陶渊明"造饮辄尽"醉得恬淡;李太白"斗酒百篇",狂傲挥洒;杜工部捻须苦饮,心系苍生;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壮饮添豪情……酒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是志士伟人歌怀抒情的引子,得意时用来助兴,失意时借以消愁,既可鼓舞斗志,也可解脱精神上的束缚,使情志更为高远,让痛苦在沉醉中暂时忘却。从酒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孔乙已》,就会发现其中酒的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8.
辣椒     
王力 《中文自修》2012,(11):12-13
辣椒作为食品,不知起于何时。只听说孔子不撤姜食,却不曾说他吃辣椒。楚辞中"椒"字最多,《离骚》中有"杂申椒与菌桂兮",有"杯椒醑而要之",《九歌》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祭神的东西也该是人吃的东西,恰巧屈原又是湖南人,若说他吃辣椒,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依考据家的说法,《诗经》所谓"椒聊之实",《离骚》所谓"申椒""椒醑""椒浆",《荆楚岁时记》所谓"椒酒",都只是花椒,不是辣椒。由  相似文献   

9.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不仅"以酒言志",更"以酒运文",在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两个方面充分发挥了酒描写的叙事功能,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聊斋志异》酒描写的叙事功能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部文言小说巨著,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探讨影响小说叙事艺术的因素,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和小说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最负盛名的两部作品,清人赵翼说:"香山诗名最著,……盖其得名,在  相似文献   

11.
正一、"游"美的原始胎记"游"的精神性和审美性,自"游"最初产生时就已蕴涵。游的初文写作:"斿"。从造字的初形看,"游"乃人执旗子之形。"游"之本意,许慎《说文》云:"游,旌旗之流也。"[1]意思是说,"游"是指旌旗在风中的自由流动之形。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游"字作了进一步解释:"旗之游如水之流,故得称流也……引申为凡垂流之称。"[2]段注的"旗之游",认为游的本义依然为飘动的旌旗,后引申为旗上连缀的飘带的统称。飘带是作为飘动的飘带而被先民理解的,在先民那里飘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有几千年的酿酒历史,与酒有关的人与事数不胜数,楚王投醪劳军、新丰鸿门宴、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百篇、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水浒传》中有许多关于酒、关于酒宴的描写。本文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酒的描写及其作用。一条线索贯穿文章始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第十回,回目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这一回主要描写了林冲由奉公守法、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  相似文献   

13.
成语"巧夺天工"中的"天工",是指自然所造成的,而与其对言的,则是被省略的主语"人工"。该成语说的是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极言技艺巧妙。在语用中,稍不留神,就会用错它。莫言先生的笔下,也出了这样的问题。小说《酒国》中,李一斗的岳父袁双鱼是酒国市酿造大学的教授,给学生们上过《酒类起源学》。为使读者了解其岳父的学识,李一斗的《猿酒》一文抄录了岳父的大段讲  相似文献   

14.
二○六 桑落《水经注》四卷《河水》条日:[河东]郡多流杂,谓之徙民。民有姓刘名坠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酝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语。  相似文献   

15.
<正>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送东阳马生序》中有一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教学参考书》把其中的"非……,则……"译成"不是……,就是……",而其它教辅资料,如使用较广的《教材全解》译的是"不是……,而是……"。笔者以为,于情(作者的写作意图)、于理(表达的合  相似文献   

16.
走进"新鲜阅读",走进无穷无尽的世界……《明朝那些事儿》《大明朝的另类史》《历史不忍细看》……一本又一本的"草根史书",以全新的视角,平易的叙述方式,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历史重读"热潮。本期我们推荐的这本书,也是对历史人物的一次"新打量",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原本面目模糊的历史人物以清晰、鲜活的形象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不由感叹:原来历史人物传记也可以有"励志版本"!  相似文献   

17.
《辞源》对"殛"字训释: "纪力切,入,职韵,见. 杀.《书·尧典》:殛鲧于羽山."(商务印书版2011年4月修订) 如是说,"殛鲧于羽山"是舜在羽山把鲧给杀死了.对此,笔者颇有质疑.我们先来看看《尚书·尧典》中的有关记载: "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西汉学者孔安国《尚书孔氏传》有训:"殛、窜、放、流,皆诛也."其"诛",广义上讲就是治罪,它固然有"杀死"义;但"诛"字从言,《说文》:"讨也",即声讨、责罚.《尔雅·释言》:"殛,诛也."(宋)邢昺疏谓诛责也.(《康熙字典·辰集·歹部》上)"诛责"意义上应该不是"杀死".郝懿行《尔雅义疏》:"殛,诛不必杀矣."那么,鲧究竟是被诛杀了还是被责罚治罪呢?  相似文献   

18.
填字游戏     
横向:一、刘邦的谋士,自称"高阳酒徒",为奠定汉家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二、台湾在日据时代的高山族英雄,他领导的雾社起义,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三、世界著名的鼠标生产企业,外文名称为"Logitec h",。四、一种以水果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成的酒,相当于中国的"烧酒",英文称"Brandy"。五、与"寿比南山"相对应的词。六、对临江而建,登楼即可眺望江流的阁楼的统称。七、原为汉末刘备诚访诸葛亮的故事。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八、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一个反清团体,其领袖是总舵主陈家洛。  相似文献   

19.
国学知识     
<正>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3、《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  相似文献   

20.
<正>"你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的酒,读过许多美丽的诗"……等等,你确定你读对了吗?《春晓》:题目错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春晓》,绝大多数《孟浩然集》的版本都没问题,但偏偏是今存最早的宋蜀刻本《孟浩然诗集》,题目作《春晚绝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