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本质是哲学的一个亘古主题。随着哲学的发展,哲学成了一个不断膨胀的立体,这也决定了哲学本质的立体化。在众多层面的哲学本质中,自由是哲学之魂,实践是哲学之本。自由和实践的对立和统一,构成了各种哲学及各种哲学本质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哲学在吸收和融合西方学术成果的同时,如何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特色,并提升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是哲学学科建设和中国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张世英在中西方古典哲学、现当代哲学的比较研究和深入反思的基础上,以宏大而又缜密的哲学思维,融通中西的哲学视野,建构了一种突破固定的概念框架,超越现实、拓展未来的哲学,他称之为"希望哲学"。张世英的"希望哲学"接续了熊十力、冯友兰等人的哲学传统,发掘出中国哲学在当代哲学的世界版图中的独特价值和积极意义,为当代中国哲学学科贡献了一个具有原创性的哲学体系。对这一体系的核心思想和历史贡献,可以从"以诗意的哲学代替抽象的哲学""在有限的时空中作无限的追求""以审美达到最高的自由""美感的神圣性体验就在当下"等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黑格尔以后 ,笛卡尔开创的近代主体哲学受到批判 ,取而代之的是建基于生活世界的当代哲学。从哲学存在论的角度看 ,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与当代哲学在基本取向上是相同的 ,马克思哲学属于当代哲学的范畴 ,而非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讲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而不是"全部哲学的终结"。认为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后全部哲学都终结了是不符合恩格斯本意的。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过程中,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没有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正确的。德国古典哲学终结以后,不仅产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且产生了很多流派的西方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70年代,英美教育哲学的主流是“分析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在50年代异军突起,60年代盛极一时,70年代日渐式微。分析教育哲学与分析哲学存在“血缘”关系:分析教育哲学的特征与分析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息息相关,分析教育哲学遭受诟病与分析哲学受到批评息息相关,分析教育哲学的涨落与分析哲学的兴衰势呈呼应。这种“血缘”关系是影响分析教育哲学涨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教育哲学之潮在教育哲学领域涌过之后,并非遗产全无。分析教育哲学或改头换面,或新瓶旧酒,对现代教育哲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哲学与大学是血脉相融、紧密相连的。把教育与哲学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是一种科学的学术态度,在古希腊时期,哲学与大学本就是相生共融的,希腊大学进行的也主要是一种哲学教育。大学的哲学追求形成了大学的哲学性格,大学的哲学自觉是大学哲学性格的根本来源。大学自始至终都具有哲学性格,大学的哲学性格具有必然性,在初始状态下,大学的哲学性格是实然存在的。大学的哲学性格及其所倡导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哲学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哲学在如今却受到冷落。哲学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大力提倡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8.
中国管理哲学并非"管理哲学在中国",而是"中国式的管理哲学"。中国管理哲学的困境源自于哲学性的缺乏和研究对象的僭越,导致了中国管理哲学无管理、中国管理哲学无哲学的尴尬,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管理哲学学科本身的自足性,而走出此困境的途径在于实践上的交融与哲学上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儿童哲学诞生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儿童哲学归根结底是一场哲学变革运动,应当把它放置在哲学的坐标系中加以考察,探究其哲学基础,包括哲学起源于惊讶、以文学的方式显现哲学、逻辑以及苏格拉底对话等。这有助于突显儿童哲学的哲学性,使实际的教育行动沿着哲学的轨道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存在方式成为一个必须探讨的问题,而追问“哲学在哪里”即是对哲学存在方式的具体考量。文章首先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哲学存在于充满哲学个性的哲学家、一定的文化生态和现实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从七个层面上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个性特质,强调马克思哲学本质上是“生活哲学”;最后指出,研究马克思哲学必须以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哲学个性为前提,以避免误读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合法性”的提法有两个问题维度,即中国有无哲学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主体性。19世纪末以来逐渐出现了一元论的终结与多元论的出现的局面。在多元论的视野下,中国哲学是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哲学殊相之一。作为多元哲学中的一支,中国哲学必须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发生由“哲学在中国”到“中国的哲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哲学解释体系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哲学的非哲学化解释,即哲学解释体系的非人化倾向、唯科学主义倾向和单纯的意识形态化倾向。哲学解释体系的缺失使哲学本性的恢复即哲学解释体系的还原成为必要,哲学解释体系的还原即向以人的价值、意义世界的哲学解释主题的还原,向人文世界的哲学解释视域的还原,反思、批判的哲学解释功能的还原。哲学教育改革应从单纯的科学知识传授转变为人文精神的传扬。  相似文献   

13.
文化哲学作为一种积极关怀和参与现实的新的哲学范式和哲学形态,日渐成为国内学术界引领思潮的显学.国内文化哲学研究近些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化与文化哲学的界定和理论分野、文化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哲学视野内的现代性与全球化研究.但同时在文化哲学的理论建构、文化哲学的哲学史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发掘、文化哲学与实...  相似文献   

14.
国内对马克思哲学最流行的曲解是将马克思哲学混同于一种近代理性哲学,同时,把马克思哲学歪曲为一种解释性的实证主义哲学。殊不知,在现代哲学对近代理性哲学或本质主义发起革命的思潮中,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是最为釜底抽薪的。马克思哲学以生存论为基础,以统一了思维和存在的实践哲学实现了对近代理性哲学的超越。正因为是一种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就决然和解释性哲学、实证主义哲学相对立,而专注于对现实生活的干预、批判,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常被视为离经叛道的维特根斯坦哲学,似乎已经在颠覆传统哲学的同时,消解了哲学自身。维特根斯坦从语言入手所构筑的不是命题的迷宫,而是对哲学本身的重新解释。他的哲学是有着未来指向的哲学,因而也是包含更多对话可能的哲学。维特根斯坦将哲学规定为一种活动,其通过澄清语言的误用从而避免思想混乱的良苦用心,正说明哲学不仅不会终结,而且会在重生状态中保持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邀请哲学。因为,我们需要哲学,哲学也并不神秘,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当我们从哲学的视野看学校、看教育时,就会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哲学也在邀请我们。因为,哲学需要在实践中、在生活中丰富、发展,生活中的一切,包括教育中的一切,都是思考哲学问题的源头、由头和  相似文献   

17.
培养哲学精神: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体现哲学的反思功能,渗透哲学的批判精神,贯彻以培养学生"思"的能力为目标的哲学教育观念,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失其为哲学的本性,焕发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如果说目前哲学在青年那里不受欢迎,也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那么问题主要是哲学不能反映时代的要求.哲学自身的问题在于它由反思的批判活动逐渐蜕变为单纯的知识记忆,从而使哲学变成了非哲学.进行哲学教育改革,就应该提倡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对于哲学的本质,哲学家们其所以始终没能达成一致的看法,是因为哲学的本性是无定论的。在实际所进行的哲学研究和哲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在注意到各类哲学的个性的同时,如果不遵循或者无视哲学的共性,我们就不可能实现哲学研究与教学的理想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20.
哲学具有独特的精神,哲学教学必须贯彻哲学精神,因为哲学教学过程在逻辑上所体现的精神实质比任何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哲学教学的主要缺陷是按照教知识的方式教哲学,将智慧之学变成了知识之学,将哲学的动态发展过程变成了静态的科学结论,因而从根本上背离了哲学的本质特征。基于这一问题,哲学教学亟待改革,要树立“依据哲学的特点教哲学”的教学新理念、新方法。一、“依据哲学的特点教哲学”的教学新理念1.哲学是智慧,不是知识,因此哲学教学是启发智慧,而不是灌输知识从词源学上考察,哲学是智慧。现代英语中“哲学(ph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