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国家档案馆馆藏主体多来源于机关、团体,见事不见人,或者说对事的记载较详备,而对人的反映则欠具体,即便涉及到人,也是官多民少;对官的反映又集中在职务的一面,而缺乏生活的全面。现今,档案馆收集、征集材料的视野拓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人物成了立档对象。而以人系档,便有了这类档案的称谓问题:“人物档案”或“名人档案”,笔者认为,还是叫“人物档案”好,  相似文献   

2.
《出版视野》2006,(2):43-43
“轶”和“佚”都是散失、失传的意思。“轶事”是指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常指那些因为不大重要而不见于正式记载,但又富有特征或趣味的琐事。有些轶事出于传闻,不一定就是事实。“佚文”是指因为年代久远、专制压迫或散见于报章而失传的未发现的文章。如毛泽东同志早期的文章、鲁迅先生早期的文章等.这些文章往往是见过题目或有所记载,但已找不到正文了。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不少媒体为了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拿名人隐私说事,对名人隐私大肆炒作。名人隐私被炒得沸沸扬扬,读者难辨真假,名人自己也百口莫辩,人们将此称为"被新闻"。事实上,名人"被新闻"已经见怪不怪。有时候,一些普通人的普通事,因为媒体的"被新闻",普通人再也不普通,普通事情也成了特殊事件。名人,抑或普通人"被新闻",读者尚可接受,如果典型报道也出现"被  相似文献   

4.
所谓名人,即是指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对社会公众有较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可以是现任或卸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党领袖、宗教领袖等政治名人,也可以是著名企业的负责人或管理者。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时代,文化娱乐、体育及传媒方面名人的影响很大,因此,著名演员、歌唱家与体育明星等,自然也为广告创意策划者争相青睐。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5,(5)
秦牧与《西安晚报》副刊文/@@张月赓编者按:由于新闻价值含有“知名度”这个因素,报人追逐名人新闻似乎成了一条定则。报人与名人的交道中,有奇闻钱事,有哲言壑语,刊发出来,总会给人以玩味与感奋。为此,《报刊之友》开辟“报人与名人”栏目,现以《一个记者与冰...  相似文献   

6.
笑话与新闻     
生活中有些人爱讲笑话。往那里一站,神情怡然,开口说道:“我给大家讲则笑话。”然后按他的思路自顾讲下去。不过讲完之后,并未博得在场人的笑声,大出预料之外,遗憾之至。这是笔者不时见到的场面。有些记者深谙新闻之诀窍,笔端多涉及名人。他们认为名人毕竟不多,那与名人有关的一切便是发掘新意的好材料,于是便写名人的家事、婚姻和爱好之类。达娃央宗自从点燃了亚运会的火种之后,全国有不少报纸载文报道她的事迹,她爱跳舞、爱跳绳,爱看小人书,爱踢毽子,爱看文艺演出,爱听奶奶讲故事,其父怎么样,各科考试成绩是多少等等之类,还有某位采访她的记者送了她几盒糕点的事,便随报纸  相似文献   

7.
名人因其固有的知名度与感染力。历来是广告创作中的重要元素。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因名人(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致“马价十倍”的记载。如今,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政治、体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的知名人士更是成为众商家竞逐的对象,耐克、阿迪达斯、力士、欧米加、宝洁、欧莱雅等世界知名品牌都是名人广告的实践者与受益者。  相似文献   

8.
6月7日,我的长篇人物通讯《打工打出个省劳模》一在《江海晚报》名人周刊《江海之子》栏目发表后,市领导和不少市民很快作出反应:鞠长春这个典型人物抓得及时,具有时代特征;他的事迹非常朴实、生动、可敬,有看头;《江海之子》首次刊登农民工题材的人物,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写这篇通讯,可以说是机缘凑巧,偶然拾来,也离不开同仁们的相助。  相似文献   

9.
王辉  程秋平 《兰台世界》2019,(z2):29-30
<正>一、家谱定义与档案价值1.家谱的定义。对家谱的定义到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自古到今的专家学者都有不同之处。但对家谱的定义表述大致为:家谱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的得姓、形成、分部、迁徙、郡望、派别、世系、人物、事迹、艺文等的综合记录,是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家族发展史。它是记载一个家族荣辱兴衰、历史变迁的书谱。中国历史上可分为皇室、名人、百姓、汉族、少数民族等多种家谱。如":玉牒"为皇帝的家谱,它以父系家族  相似文献   

10.
三点体会     
新闻函授学习不像在校学习那样有严格的教学制度监督管理,其主要是靠自学,学习效果是否理想,与我们每个学员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我曾参加过三届解放军报的新闻函授,在学习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自信与坚韧。不相信自己能干什么,就注定干不成什么,别总说自己不是那块料。我曾两次报考军校而不中,当时,失败的打击折磨着我,有一段日子非常自暴自弃。我所在单位的首长见我精神不振,就给我找了几本名人传记让我看,我从名人们成才的事迹中了解到,古今中外,哪有一个想干成点事的人没有遇到过挫折呢?于是我下定…  相似文献   

11.
蔡维藩 《今传媒》2010,(5):84-84
报刊上常见一些精心编撰的名人逸事,或加别致栏题,或加抢眼花边,成为版面中一种上档次、有品位的点缀,往往是锦上添花。所谓逸事,《现代汉语词典》说是"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  相似文献   

12.
青柠 《新闻天地》2009,(6):14-14
如如今名人挂职也形成一股潮流。谈到名人挂职,就不能不提及牛群。 2002年12月28日,安徽省蒙城县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正式任命,著名相声演员牛群在蒙城挂职任副县长5年。就在牛群卷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时,麻烦也接踵而来,裸捐、圈地、捞钱等负面消息一直困扰着他,再加上外界对他从政一事众说纷纭,项不住压力的牛群于2004年夏天提出辞职,重回文艺圈发展。牛群在接受《鲁豫有约》采访时,回忆起当年在安徽蒙城的从政经历,他说他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人言可畏,死的心都有。  相似文献   

13.
写作新闻评论经常、大量运用事实论据。这种论据也是最有说服力、最能证实论点的。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正是指这个意思。例如一谈及“坚强的毅力是造就人才和事业的保证”这一问题时,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司马迁、李时珍、陈景润、爱迪生、居里夫人等有关事迹。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的事迹足以服人之故。事实论据是指那些富于涵概力、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特点的真人真事、统计数字、名人事迹、典籍掌故、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事物和典型人物等  相似文献   

14.
李靖 《西安档案》2006,(3):37-38
西安市雁塔区档案馆从1992年开始向社会各界名人征集个人档案,当时全国劳模、“三八”红旗手于素梅的个人档案也被征集进馆。其内容包括:个人生平简介,获全国、省、市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证书,奖状,奖章及参加全国、省、市党代会和人代会的代表证,个人单行材料,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工人日报、省政府关于于素梅同志事迹的采访、录音、照片等材料共计96件。笔者在追寻昔日劳模足迹的采访中,了解到于素梅的“名人档案”竟成为于素梅带领子女创业的有力根基,更没有想到在她去世之后,由她创办的那个小小修脚部,已发展成为有规模、上档次、技术精、服务好的企业。她的女儿陈艳女士含泪说到:“没有你们收集的我母亲的‘名人档案’,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事业,看到今天的成就,母亲也可含笑九泉了。”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与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有关的各类名人做了简要阐述,并论述了名人效应对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从名人名言宣传、名人事迹引导、名人捐款带动以及名人阅读推广这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其应用措施,最后着重指出要在工作中注意"名人资源建设"的完整收集、合理利用以及资源共享这三大问题,以供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医学界的名人有杭州籍医学家陈中伟(中国科学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断肢再植奠基人。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王建安教授被浙江省档案馆征集做名人档案。在学术界,百年名校北大的史册上,记载着蔡元培、鲁迅、茅盾、马寅初、钱玄同、蒋梦麟、郁达夫、徐志摩、姜伯驹、裘锡圭等浙江籍教授和文豪。  相似文献   

17.
名人不是忙人就是闲人,太忙的名人没有时间,太闲的名人没有动力.只要是名人,每天都会遇到采访,往往一件事要说上数十次上百次之多.一个优秀的记者在与名人明星打交道的过程中,必须有独家的绝活,否则写不出想要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同志:你在来信中间:“好新闻都是事迹过硬吗?”这里,我只就“好新闻”与“事迹过硬”的关系发一点议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要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很难想象一件平庸无聊、没有任何新闻价值的事能够”报道”成为好新闻。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可以断言:一条新闻之所以好,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报道的事实过硬,即它包含有足以使它成为好新闻的内在因素,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并不是像你说的,“凡有了过硬的事迹,就一定能写出好新闻来”。因为一件过硬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19.
关于奕新曾被道光帝立为皇太子一事,清代的笔记或稗史中多有记载。但一般治史者均因其为稗闯野史,不足为信,仅聊作话柄谈资而已。某些历史记载,虽未入官方正史,但未必定非史实。对于野史稗说,固不可盲信为凭为据,但全然否定不信,恐亦有碍史实的判认。  相似文献   

20.
钟实 《航空档案》2005,(1):56-57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张学良是为数不多的名人。1936年12月与杨虎城一起在西安对发动蒋介石“兵谏”,震惊中外,功著千秋,被炎黄子孙世代褒扬。然而,关于张学良和东北早期航空的事迹,就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