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媒体时代意味着传播技术的大飞跃、传播媒介的大融合、媒体形态的大演变、传媒格局的大洗盘。相应地,对传媒机构来说,大媒体时代就意味着发展战略、运行机制、产品形态、营销策略的大调整。因此,传媒经营者在大媒体时代必须具有大视野。  相似文献   

2.
<正>视频无论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中都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各种视频从相互竞争到相互融合,逐步发展成为汇聚多种形态的大媒体。伴随着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视频传媒也开始迈进无所不在、随时随地、海量多样、个性传播的"大视频"时代。——何宗就  相似文献   

3.
中国逐渐进入数字传媒时代,我国报业正朝着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国内各大报业传媒集团纷纷借助传媒新技术的成果,力图重塑媒体形态,打破行业壁垒,优化生产流程,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和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4.
从常规性理论的角度,人们对于传媒经济的解读,通常把握三个角度,即传媒形态的角度、文化经济的角度和应用传播学的角度。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新时代,即智能化时代,同其相适应,经济社会又出现了两种新的经济模式:1.线上经济模式;2.线下经济模式。传媒经济共同体是实现智能化时代传媒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在智能化时代,一方面是整体传播媒介自身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有效的、快速的扩充了传播媒介的服务范围;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各部门,特别是各类产业实体的产品更加离不开传播媒介的推广,于是,经济社会就成了传播媒介功能力发挥的助推器。人类共同体是人类在特定的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组织形态,其典型个案应是欧共体。传媒经济共同体是智能化时代服务于人类共同体的各类传媒实体结成的集体组织形态,是智能经济条件下由纸质传媒、传统电子传媒、互联网传媒、量子互联网传媒结成的理念性传媒集体组织形态。在信息技术时代,"传媒+"资源总量同全球社会性资源总量成正比,同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成正比,同"传媒+"资源行动计划的实施度成正比。这三个成正比就是当代传媒人必须确立的传媒资源意识,简称为"三正比传媒资源意识"。实践已经证明:确立了"三正比传媒资源意识"的传媒人就是传媒的赢家,反之,传媒人就会不自觉地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5.
柳斌杰 《传媒》2013,(5):11-12
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传媒发展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几届,每届都邀请了很多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和领军人士,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共同研究传媒发展问题。本届传媒发展论坛的主题是大传媒时代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我想借这次机会,谈谈在大传媒时代传媒的融合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传媒》2008,(7):24-28
当"大传媒时代"扑面而来的时候,除了投身其中,没有别的选择.而在潮头浪尖辨明方向,把稳手中的舵,对媒体今后的发展也许就意味着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7.
"新"与"旧"的辩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是新媒体的崛起催生了大传媒时代的降临,尽管是新的传播理念与方式的诞生改变了传媒行业的基本格局,但大传媒时代也并不全是新媒体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韩江雪 《新闻世界》2011,(8):124-125
融合是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以对"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的报道为例,发现在"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的理念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融合过程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实现了传媒界新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12,(9):8-9
寄语两年前,我们把当今传媒中的主流现象、大媒体的热点、难点问题融入到期刊,从此,以"今传媒·立新论·聚经典"为宗旨的"传媒大讲坛"栏目诞生了!它是一个底蕴厚重的栏目,1992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随着信息经济社会的不断升级和走向成熟,一个新的文化经济时代——传媒经济时代(注:简称为传媒时代)将在信息经济社会内部形成,并成为信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智能化推促力和重要的新型商业传输力。要保证传播媒介智能化推促力和新型商业传输力的充分发挥,转变传统传播媒介认识观、确立科学的传播媒介思维方式是关键。合格的传媒经营者,一定要在懂得传媒经营技巧和传媒政策的前提下,还要真正懂得三种最基础性的传媒理论,即传播媒介的定义、传播媒介理论和传播媒介革命。传媒本体是指人、事、物,而这种人、事、物绝对不是指自然人和没有任何内容的事、物,而是拥有丰富信息内容的人、事、物,也只有这样,传媒促使双方或多方关系的作用力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能够发挥传媒作用的人、事、物是一个整体,真正实现了人与事、物的最佳结合,绝对不是分离的,因为人与事、物的分离就会造成人脑中储存的信息失去了传输的渠道和载体,就会造成载有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媒质(介质)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传媒社会是指以传播媒介为支柱的社会,是从传媒的角度对信息社会的解析。可见,传媒社会与信息社会同属于一个社会范畴。传媒社会是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从信息的角度分析信息社会。在传媒社会里,传播媒介是轴心,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传媒这个轴心连接起来;在信息社会里,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信息为中心进行的。传媒"产事剥离"模式是指依据传播媒介发展规律和传播媒介在国家还存在的人类社会体系内所具有的政治性、经济性基本特质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传媒文化事业体制与传媒文化产业体制的共同体。要保证传媒"产事剥离"模式功能力的实现,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科学的传媒思维观,这是有效保护我国传媒绿水青山的关键。四十年来,我国传媒改革的实践和理论告诉人们:传媒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并成为文化经济体系中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主要有三大根本性的支柱:1.传媒形态;2.传媒技术;3.传媒信息。  相似文献   

11.
人类传播可区分为三类,即人类信息传播、人类知识文化传播和人类社会文化传播。人类信息传播是信息经济时代人类对大数据、信息形态的传播,是人类传播的初级形态。人类智慧传播是智慧经济时代人类对智慧映像的传播,智慧映像传播可区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对知识文化的传播,它是人类传播的中级形态;一类是人类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它是人类传播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是人类传播之母,是社会传媒之母。人类智慧传播是同人类的诞生同步的,但是它的显现、功能力被人类认知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实现的,特别是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人类智慧传播才提到了议事日程,人工智能技术把人类智慧传播变成了现实,并以人类传播之母、人类传媒之母的身份带领其“子女”们为人类传播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相似文献   

12.
再探新媒体     
谈到大传媒时代,就不能不谈新媒体的崛起.大传媒时代的到来与新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孙姣娇  郝雯婧 《传媒》2021,(14):88-90
随着新媒体急剧崛起与智媒时代的到来,传媒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变局,媒介形态的革新与聚变对传媒人才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并持续影响着传媒人才培养的理念、方向、规格、能力等.智媒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应深化和拓展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提高智媒内容运营能力,提升内容价值的判断能力,注重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4.
每当发生社会、经济和技术的重大变革时,新闻传媒业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新媒体时代,美国传媒在获得新的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其中传媒教育、新闻质量和编辑独立已成为影响美国传媒公信力的三个主要因素.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为民众书写现实的传媒失去了公信力,无论其偏离专业主义的程度是大是小,都将使现代社会更加混沌.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形态的递增,并不能彻底颠覆新闻传媒工作基本的原则和信条,相反,新闻从业者对客观、公正、追求真相等职业底线的坚守和忠诚,应当变得更为强烈和持久.  相似文献   

15.
徐少达 《传媒》2007,(10):55-57
技术的发展加剧了媒体间的竞争,在传媒业变革大潮的带动下、在生存压力的催动下,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各大传统报业集团开始纷纷尝试向"综合型传媒集团"蜕变,"发展数字报业"成为E时代下各大媒体摆脱困境、寻求新生的首选之举.  相似文献   

16.
传媒操守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人们愈来愈离不开新闻传媒,受众对传媒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高新技术更多地向传播渗透,传媒之间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强调传媒坚持应有的操守、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报刊之友》2012,(9):8-9
两年前,我们把当今传媒中的主流现象、大媒体的热点、难点问题融入到期刊,从此,以“今传媒·立新论·聚经典”为宗旨的“传媒大讲坛”栏目诞生了!它是一个底蕴厚重的栏目,1992年创刊至今二十年,今传媒杂志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追踪学术前沿、突出学术个性、荟萃精品力作、创办品牌期刊”理念,  相似文献   

18.
王成波 《今传媒》2006,(4X):45-47
随着传媒竞争的日益激烈化,有人形容时下的传媒市场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在传媒市场竞争平台上,传媒集团纷纷使出撒手锏,争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决胜而出,占据有利地位,进而取得“霸权”。有人认为现在的传媒竞争已经到了战略竞争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建立在品牌基础之上的传媒影响力是战无不胜的……”传媒品牌无疑成为各家传媒追逐的重点,俨然成为立足传媒市场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19.
智媒时代,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媒介智能化推动传媒业态与媒介形态发生嬗变,要求传媒人才要拥抱智媒,满足时代所提出的新需求和新要求。本文通过对智媒时代的技术特质与未来态势的探讨与分析,提出了传媒人才培养要深化“智媒”认知,增强“智媒”能力,强化“智媒”思维,形成传媒人才培养新范式,以规范和引领传媒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年前,当佛山传媒集团宣告成立时。虽然没有大肆张扬,但国内同行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省委常委、佛山市委书记黄龙云同志向佛山传媒集团提出了小城办大媒体、推动城市新跨越的殷切期望,并指出,佛山传媒人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力争在跨媒体合作领域有所建树,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