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重要内容,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阐释物质概念是对马克思物质观的本真还原。物质概念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理解:实践性,即物质被遮蔽的社会实践活动;历史性,即物质要经历总体的历史发展过程;现实性,即深入物质背后的社会关系来观照物质本身;批判性,即体现在对物质本身和资本逻辑下的物质关系和社会性质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物质得电子的能力为氧化性,物质失电子的能力为还原性。要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就要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入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从多个途径进行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一、鉴别 鉴别是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而将物质区分开来.我们既可以从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等物质的物理特性,也可以从物质的化学特性来鉴别有机物. 鉴别几种不同物质,可分为只用一种试剂、不用试剂、提供多种试剂等鉴别.  相似文献   

4.
李院生 《考试周刊》2011,(5):183-184
"人教版"化学2的主题1是物质结构基础,涉及宏观物质的微观构成。本文分别从原子之间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角度综述了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以利于学生从原子、分子水平上初步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物质的变化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又是考查的热点,解这类题应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从宏观上看,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上看: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改变的只是微粒间的间隔或排列方式,  相似文献   

6.
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人脑的机能、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对物质有依存性;意识不同于物质,又能反作用于物质,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动性;现代科学技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不断实证着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教材中物质的分类这节内容可以看出,有关物质分类的标准并不难掌握,从课后的习题可以看出,有关物质分类的试题并不难做对.所以只要掌握好物质分类的标准,就可以认清物质的归类,就能很好地去做相关的试题.  相似文献   

8.
物质结构理论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模块的学习,理解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物质种类多样及其原因。 2.能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共同点对物质进行分类和辨别。 3.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多样的,多样性的物质存在共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学习《哲学常识》 ,接触到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概念是物质 ,接受到的第一个最重要的原理是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我们生存的世界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 ,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 ,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 ,展现出物质世界的丰富性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马克思、恩格斯时代 ,人们只认识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实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道 :“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一段话 ,表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那个年代 ,人们只认识物质的第一种存在形态———实物 ,因而把物质与实物相等同 ,…  相似文献   

11.
物质观分为科学物质观和哲学物质观两种形态。近代科学物质观分为原子论和以太论两大派别 ,近代哲学物质观主要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与运动、物质与时空等方面进行论述。现代科学物质观在物质可分性、物质与时空、物质的自组织特性与真空的物质性等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哲学物质观可分为实践论物质观、有机论物质观与整体论物质观。近代物质观具有明显的预设主义特点 ,而现代物质观具有一定的相对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结构理论不能作为物质概念以及物质的属性、物质的存在形式不等同于物质这两个问题出发,说明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从一切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而又寓于一切事物之中,它们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物质是不生不灭的,而物质形态结构和具体性质是多样的,可变的.  相似文献   

13.
前面借贵刊浅谈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一些问题,今天再来谈一下与酸、碱、盐相关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内容。酸、碱、盐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在初中化学中从电离的角度给这三类化合物下了定义,我们就从电离出来的相同结构的离子谈起。  相似文献   

14.
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入手,用“经典”计算法探讨物质的抗磁性。  相似文献   

15.
初中阶段是以简单物质来认识化学,从宏观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的,而高中则从多个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梳理,不仅从宏观角度还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并对化学反应的快慢、限度等问题进行探讨。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时能认真体会物质的各种分类方法,在适当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新教材的显著特点体现在化学实验上就是实验的探究性将会有所加强。同学们应在掌握基本操作和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感受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工具性,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要求同学们首先不能畏惧实验,要敢于实验,  相似文献   

16.
本知识板块以物质为主线,对物质特性的研究层层深入.从宇宙的物质性和微观粒子的物质性,到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最后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密度.  相似文献   

17.
本知识板块以物质为主线,对物质特性的研究层层深入.从宇宙的物质性和微观粒子的物质性,到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最后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特性之一——密度.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结合新课程的特点,总结出了比较适合于学生发展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具体方法是:首先通过物质分类的方法,从类别学习物质的化学通性,然后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学习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除此之外的化学性质作为特性处理。下面以二氧化硫为例说明这一学习方法的具体应用。首先从物质类别看,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应该具有酸  相似文献   

19.
本知识板块以物质为主线.对物质特性的研究层层深入.从宇宙的物质性和微观粒子的物质性,到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最后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密度.  相似文献   

20.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抽象、深奥,教师应从原子、分子层面上引导学生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探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性质,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