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孙立军 《今传媒》2010,(5):66-69
《燕赵晚报》秉承"关注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的办报宗旨,是河北省影响力最大的报纸,①发行量逐步攀升。2006年7月,河北《燕赵晚报》全面改版以来,"今日时评"专版应运而生并在促进报纸影响力中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2.
时评热的思考——晚报新闻时评版的基本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全国报纸出现了一股“时评热”,各家报纸纷纷拿出一定的版面空间给时评。一些晚报类报纸在注重深层次开发社会新闻的同时,也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时评的作用。《燕赵都市报》、《齐鲁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也比较有成绩。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发行于山西省长治老区的上党晚报受到读者的好评,并连续获得“中国十大地市晚报”“中国地方都市报类最具影响力十强”“中国地市晚报品牌十强”“中国十大创新力城市晚报”等荣誉称号.其中,新闻时评功不可没.如果说各类新闻构成了报纸的血肉骨架等主要内容,时评则是激情之后的冷思考,赋予报纸灵魂,是一份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时评是什么? 2006年7月,河北《燕赵晚报》全面改版,《今日时评》专版应运而生。作为一家主流媒体变革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新闻事件”,实在并不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因为,这时候,全国各种媒体上的时评已是盛况空前,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南方都市报》的时评专版等。据统计,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心城市的报纸,都辟有时评专版或时评专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晚报新闻时评版 近 两年 ,全 国 报纸 出 现了 一股 时评 “热 , 各家 报 纸 纷 纷 拿出 一 定 的 版 面空 间”给时 评 。一 些晚 报 类报 纸 在注 重深 层 次开发社 会 新闻 的同 时 ,也 想 方设 法最 大 限度地发 挥 时评 的作 用 。《燕赵 都 市报 》、《齐鲁晚报 》、《南 方都 市 报》等在 这 方面 做 得比较突 出 ,也比 较 有成 绩 。 报 纸是 对现 实 生活 的反 映 ,也 是 现实生活 的 写照 。大 千 世界 五彩 缤 纷,报 纸上的文 章 内容 也理 应 丰富 多彩 。新闻 时 评作为报 纸 文体 的一 种 当然 不能 例 外。晚 报…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长沙晚报》新闻评论部决定创新时评栏目,让更多的老百姓在党报上发出声音,以更多的“草根言论”来打破精英的话语垄断。于是,一个名为《你说话吧》的栏目应运而生。不同于一般的时评栏目以职业评论员为声音来源,也不同于一些报纸版面上散见的“群众来论”,《你说话吧》于周末在茶馆或街道社区等地举办言论沙龙,邀请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人士参加,并与网站、电台联动展开讨论,然后根据现场录音和网友、听众发言整理出《你说话吧》栏目的全部内容,周一与读者见面。该栏目在创办至今的7年多时间里,已推出近300期话题,吸引900多万人参与讨论,现为《长沙晚报》的品牌栏目之一。其辐射面与日俱增,即使在网媒、自媒体发达的当下,读者依然踊跃参与,以至形成长沙特有的“你说话吧”现象,影响力遍及全国。  相似文献   

7.
社会影响力是衡量媒体品牌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也是媒体生命力强弱的体现。自1994年创刊以来,《湛江晚报》主动掌握都市话语权,提升报纸社会影响力,彰显独特品质魅力。这次荣获“中国地方都市类报纸最具品牌价值十强”是对《湛江晚报》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时评本土化是报纸做大做强自己的一个新闻增长点,也是做个性化新闻的重要着眼点和利器。《平顶山晚报》时评版在占有新闻资源相对不丰富的情况下,要与其他在平顶山市发行的省级和国家级报纸形成错位竞争,就必须做出与本地读者相关的、市民爱看的、对市民有用的新闻产品来,这就要求时评要有地域特征。近年来,《平顶山晚报·今日时评》版在追求...  相似文献   

9.
据《人民日报》1997年7月27日报道:香港目前唯一的晚报——《新晚报》在今天出版的报纸上发表“停刊启事”.报道介绍说:早在本世纪20年代,香港就有《工商晚报》创刊.随后《星岛晚报》、《华侨晚报》相继诞生.五六十年代香港晚报多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新升华,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晚报作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报纸,全心全意地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同时也是晚报的生命线之一。因此更要重视在新闻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羊城晚报》是一家有影响力的晚报,多年来十分注意并努力探索如何将“以人为本”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大程度维护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11.
办报纸,讲究可读性;办晚报,可读性更是非讲究不可。一张晚报,除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外,可读性的问题便显得非常突出。好的晚报一定“叫座”;“叫座”的晚报一定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如何增强晚报的可读性呢?我想以《羊城晚报》为例,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媒体形式和传播形态层出不穷,不断刷新,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及生存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作为传统媒体——报纸的传统品牌的副刊,其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西安晚报》是一家拥有辉煌历史及全国性影响力的报纸,晚报副刊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传统.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报纸副刊当融合新媒体传播的优长,强化“留客”功能,突出重围,使其成为传播平台上一道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风景.晚报副刊从提升新闻性与趣味性、创文化品牌、办征文及读书活动等方面探索与实践,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日前,《长沙晚报》与星辰在线、《湘江手机报》联合推出“长沙晚报滚动新闻”,24小时发布本地滚动新闻,第一时间播报国内外重大新闻。这种由“报纸+网络+手机”的组合播报,能让长沙市民获得即时、丰富的信息。星辰在线网站、《湘江手机报》及时播报新的资讯,《长沙晚报》将于次日对此进行深度的解释性报道。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在削弱。在读者等于市场的今天,如何吸引读者关注,让报纸具有影响力,是报人都在思考的重中之重。而都市类报纸在注重服务性、贴近群众的同时,从报道中汲取正能量,向受众传递正能量,也是在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晚报都市生活类报纸如何向受众传  相似文献   

15.
在不少杂文家感叹“纯杂文”阵地正在逐渐丧失之时,如今。一种名为“时评”的新闻评论,却异军突起。这种游离于传统意义上的“纯杂文”和“新闻述评”之间的时评,正“攻城掠地”,成为许多报刊的“招牌菜”。2004年,笔者尝试着在《衡阳晚报》一版,开设了一个时评专栏“茶楼闲谈”。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张走过30年风雨历程的省会城市晚报,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始终走在市场前头,《福州晚报》立足本土本色,做大做强本地新闻,紧跟时代发展和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适时提出“言论提升新闻纸品质”的办报理念,推出“白马河畔”新闻言论专栏,并将其作为一个品牌栏目着力打造,该专栏定位为“贴近榕城实际、关注社会民生、评说热点话题”。一年多来,此专栏刊登时评言论百余篇,增强了报纸的影响力、吸引力。其言论专栏的特色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报纸的力量来自报道的影响力,而报道的影响力,则来自读者强烈而持续的关注。本文通过《武汉晚报》对陶宏开教授“挽救上网成瘾者”这一事件报道的解析,揭示了如何使报道影响力达到最大化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如今的晚报(包括地市级在内的晚报),已基本上是按照新闻规律来办的一类报纸。卸下“摆事实讲道理”的狭隘宣传功能,它逐渐扎入市场经济的猛浪,通过传播信息、加强服务、丰富娱乐等手段,拉近了与广大读者间的距离。近两年来,包括《湖州晚报》在内,面对周边大中城市都市报纸的纷纷抢滩,作为应对措施之一,许多地市级晚报都增加了本地新闻的容量,强化“贴近性”,以彰显它的“本土特色”与直接影响力。他们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就是“近些近些再近些”。什么叫贴近性?如何贴近?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与实践感受,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5月28日,《郑州晚报·登封晨刊》(后改名为《郑州晚报·登封播报》)首期报纸出街,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30多期,广告收入100多万元。作为《登封晚报》的一叠(D叠),以社区报的形式出报,它的影响和意义在哪里?在"传统媒体走向衰退"的论调中,社区报能否打开传统媒体发展瓶颈?作为形式上的社区报,《郑州晚报·登封播报》能否  相似文献   

20.
提高报纸质量,关键是报纸的定位,试看当今的晚报“豪门”,海派、京派、粤派、浙派哪一家不是定位准确,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浓郁的地方特点和鲜明的晚报特色,才独步报林,称霸市场?办报实践告诉我们,抓住“三特”是办好晚报的唯一途径。强烈的时代特征,是晚报塑造形象的根本加入WTO后,过去那种以等级观念办报的意识,已被以市场价值为取向、以读者为核心的竞争价值观所取代。如今的报纸,在办报理念上,日报与晚报、行业报与都市报的差别越来越小。因此,只有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报纸,才能被读者接纳。在这一点上,《大同晚报》本着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原则,以受众需要为取向,从报纸的形式与内容入手,不断调整新闻结构,刷新版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创刊十年来,《大同晚报》几乎年年改版,其目的就是按照新闻规律进行市场化的运作,淡化日报特点,突出民生民情的关注,真正把《大同晚报》办成一张老百姓喜欢的报纸。浓郁的地方特点,是晚报赖以生存的土壤地域性报纸,因受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想在综合性报纸中与强手对垒,其难度可想而知。而地域性报纸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打好本地牌。近年来,一些省级报纸跨地域来大同办报,竞争中,《大同晚报》非但没有垮下,反而愈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