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著名教育家平塚益德指出:教育是日本的“立国之本”。这是从明治维新以来就确定了的根本国策。一百余年来,日本进行了三次教育改革,明治维新时期开始的教育改革,是日本的第一次教育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幕府体制时期封建的教育制度和法规,建立了近代教育体制和学校制度,为日本的近代化培养了大批国家管理干部和科学技术人才,从而为日本成为近代工业国奠定了基础。认真研究日本近代教育的历史,总结近代日本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无疑,将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下面试就这次教育改革的总方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舫 《考试周刊》2009,(23):231-232
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教育改革是清政府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在全国自上而下地推行,并首次得到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改革。至此,中国教育在形式与内容上的近代形态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在卷帙浩繁的《饮冰室合集》中,我们发现梁启超对于教育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多有其独到之见,他主张变科举、废八股,改革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提倡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热情地把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广泛宣传介绍到中国,为我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创建在认识、理  相似文献   

4.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北京大学是这次运动的中心,这与蔡元培先生在北大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改革密不可分。蔡先生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方针,网罗众家、广延积学名师,充实和调整教师队伍,求得学术的自由发展,实行“教授治校”,改革学校领导体制,推动北大由封建衙门式学堂到资产阶级民主大学的质的转变。改革学生讳书做官的封建观念,树立学生学理、掌握科学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新风,主张男女平等,实行男女同校,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首创意义,蔡元培先生在主持北大时期实行的一系列资产阶段民主教育改革及成功,使中国近代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5.
维新时期梁启超的教育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从救国御侮的需要出发,极力主张改革教育。他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最严重的问题是民智不开、人才缺乏,而究其原因,是当时的教育所致;中国如欲变法图强,必须培养人才,欲培养人才,则必须改革教育;教育改革是政治改革的基础。他提出了变科举、重师范、兴女学、改革儿童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改革主张,对清末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近代中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留学日本的热潮。数以万计的留日学生回国后,成为近代中国学习日本和西方先进文明的重要媒介,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教育向着近代化方向发展。他们传播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译编教科书,解决了兴办新式学堂急需教材的燃眉之急,也把许多新词汇、新术语传入中国,促进了教育内容的近代化。他们在教育行政机关任职和在学堂任教,尤其是创办新式学校,对近代中国兴办新式学校和进行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确立资产阶级教育体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代留日学生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艰难地推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杨丽 《成才之路》2012,(4):15-15
晚清社会转型要求教育由传统的"治人之教"转向为"治世之教",逐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专业化、世俗化及相应的普及化。1901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教育改革,是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在全国自上而下地推行并首次得到实施的学校制度和教育制度改革。从此,中国教育在形式与内容上的近代形态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变法维新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通过探求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一系列主张。他先后向皇帝上书、组织学会、兴办学校、设立报馆、著书并翻译西方文化教育著作。为了传播维新思想,培养人才,他致力于教育改革,提出废八股、兴学校、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主张。他的教育救国、普及教育、育德为先、尊重知识的教育思想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仅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乃至将来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近代中国史上的风云人物,张之洞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其主政山西、广东期间扶持、发展教育,在这些地方的教育尝试,为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了经验。张之洞曾长期主政湖北,并在湖北推行了系列教育改革。张之洞在湖北的教育改革初以培养实学人才、满足近代工业需要、脱去传统八股影响为主,后则从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材等各个方面,对湖北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并从经费上为湖北教育提供保障,使湖北成为当时中国教育最为领先的省份,对湖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培养造救人才是维新派进行变法维新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形成了系统的人才观。他们把培养人才看作是变法维新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十分重视政治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力提倡培养人才的群体观念。对维新派的人才观进行总结和研究,对当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序幕,从此便开始了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的先进爱国志士以巨大的热枕,摸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提倡学习西方,改革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兴办近代教育,培养人才,这是他们始终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代爱国志士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是与他们的爱国救亡活动同步发展的,两者互相推动,从而汇成了一个又一个激荡神州大地的维新和革命爱国  相似文献   

12.
北宋作为唐宋变革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神宗时期,在仁宗明道景秸兴学和庆历兴学的基础上,改革科举内容和学校制度,在太学推行三舍法,颁布《三经新义》作为官学的统一教材,并进行了教育与科举一体化的制度尝试,对中国后世教育的发展和转变具有重要影响。然因改革措施的不当及与教育规律的背离,改革中也出现了“苏嘉案”、“虞蕃案”等广为后人诟病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当时教育改革的效果,也对其后士林风气的转变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就极为精辟地阐述了成人教育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把成人教育提高到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来认识,这是对教育观点、教育思想的革命,它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局限,以终生教育取代一次性学校教育。多数普通高校具有人才密集、知识密集、多学科交叉综合、实验设备完备、图书资料丰富、信息快速灵通等方面的优势,使普通高校在实现终生教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旨在论述普通高校在实现终…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幼儿教育及幼儿师范教育发展史上,北平幼稚师范学校的创立发展及教育实验占有 重要地位,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培养了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幼教人才,而且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 的幼教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早期教育革新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早期教育革新思想内容丰富,见解深刻.他的"体育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自决"和"自教育"的教育观点、教育应面向现实社会生活的教育观点,不仅是对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教育制度的彻底批判,而且是对近代学校教育弊端的深刻反省.毛泽东的早期教育革新思想,对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作为重要的改革任务。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类型,高等职业院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引领我国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方向。董仁忠博士长期从事职业教育制度研究,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制度实践严重滞后的问题,他分别以"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研究——基于高职院校与政府、社会关系的重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幼儿教育及幼儿师范教育发展史上,北平幼稚北师范的创立发展及教育实验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培养了一批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幼教人才,而且探索了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幼教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阶梯.教育改革是国家关注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教育要跟上时代潮流,用素质教育的理念教育学生,教师站在教育改革的第一线起着重要作用.教学素质应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一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竞争的时代。在培养人才的问题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培养。江泽民同志早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学校的教育不仅要把学生教育成有知识的人,还要把他们塑造成有理性的人,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所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启发式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