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以学习汉语的俄罗斯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总结他们在学习汉语补语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偏误问题,分析这些偏误产生的规律和原因.母语负迁移问题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影响明显,母语俄语语法是其学习和使用汉语补语时产生偏误的主要因素.据此,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化繁为简”的灵活对策,以减少俄罗斯留学生汉语补语使用偏误.  相似文献   

2.
蒙语属粘着语,而汉语属词根语,两者语言系统差异较大。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之前早已熟练掌握了母语的语言规律,在学习汉语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类偏误。本文着重分析了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补语中常见的错序、遗漏、状语代替补语等偏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李卉 《鸡西大学学报》2012,(11):125-126
趋向补语是汉语语法中的重点,也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趋向补语的基本义和引申义时出现的偏误是不同的,学习基本义时出现的偏误主要在结构上,学习引申义时出现的偏误主要在语义上,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趋向补语的基本义注重结构讲解,趋向补语的引申义注重语义讲解。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选择在中国留学,然而趋向补语的复杂性却为留学生学习汉语带来极大的困难。基于此,本文就俄罗斯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教学进行研究,首先从基本趋向意义和趋向意义的表现方式出发,对汉俄趋向补语之间的区别进行对比,然后就俄罗斯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存在的偏误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留学生提高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5.
陈晨  李秋杨 《现代语文》2007,(1):110-111,109
我们在对泰国学生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在汉语趋向补语使用上偏误较高,偏误类型多种多样,并且与日韩、欧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的偏误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对日韩、欧美学生学习趋向补语习得情况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而对东南亚国家学生的习得情况鲜有涉及.随着东南亚汉语热的日渐升温,中泰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阵容逐渐壮大,成为这一地区来华留学的最主要群体,他们的汉语习得情况和规律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各类偏误是在所难免的。对越南学生来说,语法偏误尤其是句法成分偏误较为普遍。本文对越南语(下文简称越语)与汉语的定语、状语和部分补语进行比较,揭示其共性和差异,分析越南学生学汉语时由于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各类偏误,希望能够为越南的汉语学习者有所帮助,为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越南学生学习汉语时语法偏误尤其是句法成分出现偏误较为普遍.本文试图对越南语(下文简称越语)与汉语的定语、状语和部分补语进行比较,揭示其共性和差异,分析越南学生学汉语时由于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各类偏误,希望能够对越南的汉语学习者有所帮助,为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由于汉、蒙语法的差异性,蒙语授课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往往对补、宾语分辨不清,或补、状语颠倒,造成语序混乱。因此,在蒙、汉语对比教学中,必须把补语的概念、性质.补语和其它句子成分的区别,以及补语在蒙语中相对应的功能和表现形式,逐一讲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教学过程中积累的韩国留学生的偏误为研究对象,利用偏误分析的理论,归纳出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程度补语时述语和补语搭配产生的偏误类型,从本体研究角度分析其原因,以期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融合空间理论分析了韩国学生母语背景下汉语趋向补语的认知模式。通过呈现四方面的学习难点揭示了韩国学生诸多偏误现象背后的思维路径,运用融合空间理论,从韩国学生母语背景下的空间经验、空间推理、空间错位三方面分析造成学习难点的原因,并结合韩国学生的汉语思维模式提出了对韩汉语趋向补语的三点教学策略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语法和语义表达的角度来看土耳其学生习得汉语的偏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语序位置不当:受母语迁移影响造成宾语位置不当;由于汉语状语远较土耳其语的状语(实为状语补语)复杂造成位置不当。二是句子成分及词类方面的问题:遗漏补语;谓语方面相关的表述问题或离合词问题;介词方面受到土耳其语“格”的干扰造成的问题;因助词为汉语所特有造成土耳其学生遗漏、多加或混用助词问题。三是句法方面的问题:“把”字句中的动词常常遗漏补语;该用“把”字句时却没有用。四是表达上的多余和不完整问题:词语运用上的多余问题;表达上的不完整问题。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补语时常产生误代、遗漏等偏误。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母语的干扰;教材的误导及教师的讲解不充分;不恰当的联想、类推等。为避免偏误。应采取以下几点对策:教师应加强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材要处理好语法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为学生创造学习活的语言的语境;跟踪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其做动态分析,寻找出学生个体因素之外的群体特征,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学习标准的普通话已被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作为学习汉语的更高目标。文章从汉语语音的声、韵、调三个方面结合蒙古语语音进行对比,分析了新疆蒙古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音偏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汉语学习过程中,减少语音偏误。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实验的方法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进行研究,分析偏误产生原因,总结偏误规律,发现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存在着整体调域偏低、偏窄,阳平调发音弯头过长,个体差异较大等偏误特点,并就此提出针对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词汇识别、错误分析和话语分析领域中的连结理论和科研为理论依据,对具中等英语水平的中国学生的写作错误从词汇、句法和语篇连结三个层次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词汇方面学生最常犯的错误是意思错误和词性错误。在句法方面,动词的时态、主谓一致性、名词的单复数、冠词和介词的误用、以及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在语篇连结方面,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指称和连接词的使用。产生这些错误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语际干扰,另一方面是语内干扰。因此,笔者建议应该根据错误的性质和产生的根源来对待学生的错误,以便有效地帮助学生将错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越南语中的“cung”一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副词“也”,有时也可翻译成汉语的“都”。从母语方面来看,学生的母语越南语对学习汉语副词“也”有影响,虽然越南语中的“cung”和汉语中的“也”的用法大体相同,但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这两个词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和用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本文拟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就汉语的“也”和越南语中的“cung”进行比较和梳理,以期为针对学生母语为越南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借鉴或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土耳其留学生的汉语语音具有一些偏误,需要在教学中予以纠正。土耳其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困难,一般来说首先是声调,其次是声母,最后是韵母。声调掌握的难度从易到难依次是阴平、去声、阳平和上声。土耳其留学生在语流音变、语调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偏误,这可以从母语的负迁移、《汉语拼音方案》等几个方面分析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土耳其汉语学习者的语音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沙特阿拉伯学生在学习汉语初级阶段常出现一些语音偏误,这种偏误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性,且具有别于其他国别留学生语音偏误的特殊性。由于篇幅所限,文章仅选取了沙特阿拉伯学生的汉语辅音偏误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语音测试,测试分为听辨和朗读汉语辅音两个方面。根据测试结果,文章主要从学生母语即阿拉伯语对其习得汉语辅音的影响方面,分析了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提出针对沙特阿拉伯学生汉语辅音教学的建议。以期对来自阿拉伯国家、母语为阿拉伯语的留学生的语音教学,特别是初级阶段的语音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汉语教学界的专家学者几乎一致认为,第二语言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汉字的学习上.本文通过对中亚留学生汉字学习的偏误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其汉字教学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