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对称的解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以差点儿VP与差点儿没VP、VP之前与没VP之前等正反同义结构为研究对象,回答(1)否定式是怎样产生的?(2)否定式与肯定式语义上的异同;(3)否定式为什么与肯定式语义不相对称?指出否定式是由语义具有同一性的正反两个概念表达式叠加整合而成的;否定式与肯定式语义基本相同,但语义重点、感情色彩有异,因而适用范围或有所不同;否定式是一个与其原型同形异构的新构式,异构式造成语义异指,因此在语义上跟肯定式不相对称。文章还对这类否定式进行了历史的溯源。  相似文献   

2.
“连V都/也VP”构式是汉语连字句的一个小类,V表示动词,VP表示动词短语,后件VP重现前面动词V。在表达上,肯定形式只占少数,而否定形式在使用频率上占优势。进一步对其否定形式进行解读,共有“不VP”“没(没有) VP”“V不C”和其他格式四大类。  相似文献   

3.
“差点儿”是一个副词。它和“差点儿没”在句子中,通常用来表示某种事情几乎要实现而没有实现,或者是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了。其用法是放在肯定句中则表示否定,放在否定句中则表示肯定。例如:1排了好半天队,差点儿就买到了。2我紧跑慢跑赶到那儿,还差点儿没看上!例1,是希望办成的事,几乎成功而终于没有成功。这是在肯定句中表示否定,有惋惜或抱怨的意思。例2,是希望办成的事,几乎没有可能成功而最后成功了。这是在否定句中表示肯定,有庆幸、赞叹的意思。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差点儿”和“差点儿没”相互配合,在陈述的句子中,却可以收到…  相似文献   

4.
“差点”口语中也可以说成“差点儿”或“差一点”,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它的肯定形式是:差点儿+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否定形式是:差点儿+没+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根据说话的角度,其表达的意思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差点儿(没)+VP"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基本采用朱德熙先生"企望说"来释疑答惑,但"差点儿(没)+VP"的歧义分化现象还可以从上下文语境、语音间隔、轻重音、个体社会心理几个方面来分析。本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结合上述特点采用概率语法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刺激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该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外国留学生养成汉语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6.
一、"差点儿P"的基本韵律结构 在"差一点 VP"句式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问题上,朱德熙(1980)认为:(1)企望之下,肯定形式的"差一点买着了"可理解为"没买着",而否定形式"差一点没买着"即"买着了";(2)不企望之下,肯定形式"差一点打破了"="没打破",而否定形式"差一点没打破"="没打破".  相似文献   

7.
“再+VP”结构既可以表示肯定,又可以表示否定。该结构表示隐性否定时构成祈使句,要求VP具有[+述人][+可控]的特征,多用来表示威胁、警告、劝阻的语用否定。该结构存在着“有本事/种/胆+再+VP”“再+VP+试试(看)”“再+(给我)+V+数量词”“再+V(VP)+就+后果”等多种变体。其隐性否定义是在语用推理下产生的元语否定,说话人通过否定假设条件、凸显假设后果,来增强话语中的威慑效力,劝阻或制止听话人继续实施当前行为。听话人可以通过说话人在会话过程中对礼貌原则的有意违反,来识解其表达的隐性否定义。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里存在着肯定与否定形式并用同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比如,"差点儿没摔一跤"和"差点儿摔一跤","他没来以前"和"他来以前","好不热闹"和"好热闹",等等.本文集合了这些语言事实,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共同规律及特点,从语句中的否定副词做羡余成分和语法化的角度来解释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9.
否定系动词“非”向焦点标记和副词的转化是汉语中非常独特的现象。这种变化首先作用于“非VP不vp”结构,然后在“不VP”结构进一步弱化的情况下催生了表示肯定语气的副词“非”。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有助于解释语法化研究中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差点儿+没+VP”,为范例,对汉语中“不定副词否定格”的句法现象进行了辨析,在批判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语义双向性和单向性的观点,并就其产生机制和分列情况作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1.There are a few chopsticks on it.(L.57)它(桌子)上面有一些筷子。句中的few意为“少数的,不多的”,单独使用时,表示否定意义;而a few意为“几个,一些”,表示肯定意义。few与a few均用来修饰可数名词。例如:She has a few friends.她有几个朋友。注意few,a few和little,a little的区别:它们的相同点是:few与little意思相同,都表示否定意义;a few与a little意思相同,都表示肯定意义。不同之处为:few与a few用来修饰可数名词,而little与a little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例如: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判定一个句子是肯定还是否定,我们多会首先从形式上加以判断。在汉语里有“不”“非”等,在英语里有“no”“not”等来表示否定,而用“是”“yes”来表示肯定。句中使用了表示否定意义的词的句子为否定句,反之则为肯定句。在绝大多数时候,句子的形  相似文献   

13.
句法结构“ V+也(都)+VP的否定形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结构、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句法结构“V+也(都)+VP的否定形式”作描写和分析。V代表动词,VP代表动词短语,也可以是重出的同一动词。这一结构就是一般所说的同一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之间用副词“也”或“都”关联起来的一种固定格式。这种格式常与“连”配合使用,常见于口语语体。 1 结构类型和结构成分 1.1 VP的否定形式有三种:不VP、没VP和V不C(V带否定补语),加上对用来关联前后项的副词“也”和“都”的选择,这—结构可以划分出如下几种下位格式:  相似文献   

14.
双重否定(doublenegative)往往用来表示肯定意义,修辞学上称这种表达方法为“litotes”(间接肯定法)。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意义,可以达到意重语轻的效果。下面简述双重否定现象的几种主要类型与翻译方法。一、否定词no,not重复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及not+nothing1.Notmuchisnotknownofthematter.关于那件事知道得很多。2.Thereisnorulethathasnoexception.任何规则都有例外。3.NotthatIdon’twanttodothisservicetoyou,butthatI’mafraidIamnotableto.我并不是不愿意为你效劳,只因为我担心我不能胜任。4.Nothingoursch…  相似文献   

15.
评注性副词“差点儿”的蕴含和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蕴含和预设的角度对“差点儿”的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差点儿”的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并从预设的角度解释了羡余否定现象的产生。通过和评注性副词的比较.指出“差点儿”是介于描摹性副词和评注性副词之间的一个副词。  相似文献   

16.
否定可分为语法否定和语用否定。 语法意义的否定是规约性的,是显性的,从字面上一看就知。“不”、“无”、“没(有)”等词语是其显性标志。语用否定属语用含义范畴,它是隐性的,缺少语言形式上的外显性;既没有明显的语言形式标志,又缺少语用含义的显性表示。简而言之,语用否定运用的是语用中的否定意义,它是含而不露的。  相似文献   

17.
许艳艳 《高教论坛》2006,(6):158-160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语言单位,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加上否定副词“不”或“没(有)”之后,意思基本没有变化,是一种很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让留学生颇感头痛的难点。本文从“好/好不+形容词”谈起,讨论“VP之前”和“没(有)VP之前”等语言现象,揭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程饶枝 《考试周刊》2011,(88):19-21
本文采用语义分析、对比分析、认知分析、语用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中“差点没”和“差点”语义同指和异指进行共时考察,补充了朱德熙的“企望说”,发现“差点没VP”带表程度的成分时,“差点没”和“差点”同表否定;对于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差点没”和“差点”也同为否定。  相似文献   

19.
反意疑问句(disjunctive question),也叫附加疑问句(tag question),在英语中广泛地使用,它由“陈述句+简短问句”构成。简短问句也叫“疑问尾句”(question-tags)。它表示说话人对陈述句所叙述的事实提出相反的疑问,表示怀疑或没有把握,有时加以反问,目的在于强调陈述句的语气,并不要求对方回答。 反意疑问句的构成,一般来说,如果陈述句为肯定式,疑问尾句用否定式;陈述句为否定式,疑问尾句用肯定式。 e·g You are fifteen yesrs old,arcn't you?Joan has been in the hospital your years,hasn't she? They won't come,will they?  相似文献   

20.
“未尝+不”形式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大都是用一个双重否定表示一种周遍性的强调,而在清以后的白话小说中却是表示一种委婉的肯定,语气较弱。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盛行以后,“未尝”表示否定的语法功能逐渐被“没有”取代;二是“没有”进入到双重否定句式中,具有周遍意义。“未尝”作为双重否定表示委婉的肯定这一语义特征加强,“未尝不”形式表示委婉的肯定与其所在的句式联系是比较紧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