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正>青海三江源地区,哺育了中国半数以上的人口,支撑了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生态立省"战略指导下,三江源地区以绿色经济发展为主旋律。青海地处"江河源"和"气候源"的独特地带,"这里是高寒生物物种的资源库,是全球气候的调节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青海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青海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是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青海还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为全人类提供了不可估量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是青海最宝贵的资源、最明显的优势、最亮丽的名片,也是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高高的山、蓝蓝的天,还有雪山、湖泊、牛羊、雄鹰、天鹅……徜徉于大美青海的山山水水,你会发现,这里随处张扬着生态文明的魅力,闪耀着绿色梦想的光环。今天,青海以自然美、生态美、发展美的秀美画卷,为大美青海乃至美丽中国熔铸了坚实的路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缘何成为青海面向未来的  相似文献   

3.
<正>加快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征程的与时俱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青海要保护好生态的重要指示精神,吹响了强化问题导向,坚持与时俱进,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号角"。青海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青海生态保护与建设实践来看,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支持下,我省大力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启动了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迈出了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的行动步伐,并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生态文明的目标要求相比,我省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整体恶化  相似文献   

4.
正过去一年,一场以"绿色"为主题的革新正在青海高原快速蔓延: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重点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决策、评价、管理、考核和生态补偿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启动;智慧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新能源等生态经济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大美青海"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开来。未来,青海将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佚名 《青海科技》2016,(4):16-18
正对青海而言,生态环保不仅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问题,同时也是重大经济问题、重大政治问题、重大社会问题,不仅事关改革,也事关发展。社会问题,不仅事关改革,也事关发展。生态优先,发展之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青海,只有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相得益彰、互为促进,"产业强""百姓富"与"生态美"才能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6.
<正>巍巍乎昆仑之巅,浩浩哉三江之源。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保护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树立生态价值理念,自觉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  相似文献   

7.
青海地处黄河源头和上游,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是未来青海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国内外形势带来的发展机遇,总结经济转型发展任务艰巨、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等面临的主要挑战,从四种经济形态、碳达峰碳中和、特色文化等方面谋划青海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举措,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青海科技》2014,(5):18-20
<正>无论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还是从青海的比较优势、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青海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青海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青海的优势在资源,潜力在资源,希望在资源。而拥有着"中华水塔"美誉的青海,又肩负着生态保护的重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为青海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指明了方向。经过近十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统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建设、治理和制度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实现了生态恢复、区域发展、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生态地位决定保护为先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清冽甘甜的源头净水,润泽了半中国,为全人类提供了不可估量的生态服务价值……在青海自然博物馆,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郭天明着缩小的三江源源头地图,这里地貌一旦退化,下游10多亿人  相似文献   

10.
《青海科技》2015,(1):16-18
<正>蓝天、高山、森林,数不尽的野生动物畅游其间;道不完的珍稀植物丰茂其中。草肥畜旺,壮丽秀美,这里是被称为中国超净区的三江之源,也是青海巩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第一线。我们从西宁出发,经过兴海、玛多、囊谦、久治等三江源地区数十个县,感受三江源地区的"青海蓝"。  相似文献   

11.
<正>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目标,生活富裕但环境恶化也不是我们的追求。在转型升级与合理增长之间,我们能否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从而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答案是肯定的。毋庸置疑,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一方面,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青海处于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草场退化、土地沙化、雪线上升等生态问题极难修  相似文献   

12.
"引水入洱"工程,是平衡大理地区城市化、工农业发展、人口集聚和旅游业发展增加的洱海水环境负荷,保障保护生态环境优美所需要的优质水资源供给,实现洱海流域生态环境长远保护和社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借此,提出将剑川水资源涵养区纳入洱海流域生态保护规划区进行统一保护、开发和利用,实施新建桃园水库、羊岑水库,扩建剑湖水库等工程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走进青海,一个个"绿镜头"让人怡心悦目:黄河源头生态绿地——千湖湿地,"黑颈鹤故乡"隆宝滩自然保护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白扎林场……"染绿"的季节,大美青海绿地、湖泊、林场、湿地流青溢翠……绿色,不只是色彩,更是发展的基因。转变发展方式,追求绿色增长,满腔"绿色"情怀的大美青海,依托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优势,在生态保护优先中不断淬炼,走出了一条将生态资源持续不断转化为绿色经济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趁着高原晚春,行走在辽阔的青海大地,映入眼帘的是草原、湖泊、湿地、牛羊……这是生命的绿色,发展的绿色,民生的绿色。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地处西部内陆、生态地位极为重要的青海,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正>拥有"面积大省、资源大省"的优势,却一直难以摆脱"落后"、"贫穷"等标签;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发源地于一身,享有"中华水塔"的生态地位,却始终被"生态环境恶化"所困扰。青海,这个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高原内陆省份,积极践行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发展理念,巧做特色产业文章,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探索出一条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经济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依兰示范区低山丘陵次生林区生态经济复合体研究,论述了生态气候在低山丘陵区森林生态立地分类中的应用。 首先,拟在用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对研究区立地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认定以水热状况为代表的生态气候要素为主导立地因子。为此,应用生态气候研究方法,对研究区生态气候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划分了生态气候类型,为森林生态立地分类打下了地理气候学基础;然后,选取水热状况并依据地貌、土壤、植被等特征,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通过相关信息复合获取了7个森林生态立地类型;最后,根据景观生态建设原则和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研究区森林生态立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连线     
《青海科技》2013,(2):54
青海省地处三江源头,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是我国主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水资源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的生态战略地位。保护利用好三江源头的水资源,不仅关系青海省推进"三区"战略、实现"两新"目标历史进程,而且还影响着流域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青海历来重视水资源问题,把水利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和三江源头,环境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端重要且极端脆弱,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放在青海科学发展的总体布局中进行谋划。  相似文献   

19.
生态保护和建设是青海的立省之本,而防沙治沙是青海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提升青海湖周边地区防沙治沙能力,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承担的"青海湖流域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在青海高寒沙区首次建立了"生物沙障+乔木+灌木+草本+中草药植物"综合防沙治沙试验示范区,流动、半固定沙丘区域面积缩小,固定沙地得到了快速、有...  相似文献   

20.
青海蚕豆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海拔1700-2800m间的黄河湟水,隆务河河谷及两岸的丘陵地带。依蚕豆的自然生态适应地区可划分为东部蚕豆主要生态区,海南半干旱蚕豆生态区,柴达木盆地干旱蚕豆生态区和海北及青南蚕豆次生态区。东部蚕豆主要生态区因海拔的垂直分布,气候特点,又可分为三个生态副区,即温暖川水蚕豆生态副区,干旱浅山蚕豆生态副区和高寒脑山蚕豆生态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