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学是一门年轻的社会科学,但它被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已具有悠久的历史。17世纪末,近代报纸的诞生地德国开始了以报业为对象的新闻学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新闻学的研究在德、美、日等新闻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一度呈现繁荣的局面;在我国,新闻学的研究工作萌芽于19世纪70年代,距今也有一个多世纪了。作为我国新闻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的解放区开始到全国解放后的今天,虽然有过不少曲折,但总的是不断深入和发展的,历史上已出现过三次高峰期。第一次高峰期是30年代末,40年代初,它是随着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党中央对新闻工作领导的加强而出现的。第二次高峰期是1956年随着《人民日报》的改版,而引起的对新闻学一些观点探讨所形成的,只是后来由于反右的扩大化而夭折。目前,我国正处在新闻学研  相似文献   

2.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规律和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新闻学研究始于17世纪中叶的德国,19世纪30年代后随着欧美近代大众化报业的兴盛而渐次发达。在社会科学领域,新闻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我国近代新闻事业落后于西方,新闻学研究也起步较晚。19世纪70年代,一批先觉的知识分子在创办近代民族报业的同时,开始对报刊的性质、作用等进行初步的学理探讨。进入20世纪,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日益发达,新闻学研究也相应展开,新闻学从鲜为人知逐渐发展为一门可以和其他门类的社会科学分庭而立的显学。考察20世纪百年间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历…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教材也可称之为“教学之本”。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叶春华撰写的《报纸编辑(修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在我国新闻学教材改革方面,可以说是作了一个带有开拓性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新闻学科本来就是一门应用学科,理论理应联系实际,理应注重应用。但是,我国高等院校现有的新闻学教材,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这是因为,撰写新闻学教材的,有为数不少的同志自身缺乏新闻工作的实践。再加上新闻学教材较长时期来一直短缺。“求”过于“供”,人们难免“饥不择食”,遂使这个矛盾长期掩盖着而得不到解决。随着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新闻改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于一九一八年十月十四日在北京大学正式成立。它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研究团体,是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从事研究的开端。戈公振则在《中国报学史》中称之为:“中国报业教育之发端”。虽然,在这之前,全国报界俱进会曾于一九一二年在上海举行过特别大会,通过举办“报业学堂”的提案;之后,在一九二○年,全国报界联合会也草拟过“新闻大学组织大纲”,但借于这两个组织本身不久便散伙,因  相似文献   

5.
黄朝钦 《新闻界》2006,(1):125-126
我国近代新闻教育发端于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而高校正式设立新闻系科从事新闻教育则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报学系的设立,至今已走过八十五个春秋。在这大半个世纪里,新闻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建国后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多种因素影响,新闻教育一直保持着小规模和低速发展;近十来,在高等教育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新闻教育迅猛发展。据统计,1994年以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包括新闻学、广电新闻学、  相似文献   

6.
复旦大学的新闻教育最早始于1924年。著名新闻教育家陈望道(1891—1977)等目睹我国新闻专业人才奇缺的现状,学习“欧美各报。多托学校代办新闻科,故人才辈出,报业乃兴”的先进经验,认为为了改变我国地方报纸“实属不堪”的现状。必须开创中国的新闻教育事业。当年经校方同意。聘请有名望的主笔、记者、编辑来校讲授新闻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时期我国传统文化发生断裂,各种外来文化思潮纷纷涌入,传播生态也随之发生巨大变革。新闻传播事业开始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呈现出新闻专业主义的萌发与扩散。新闻业务的专业化、报刊经营管理的企业化、新闻学研究与教育的勃兴、职业记者的大量涌现等成为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特征。新闻专业主义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建构与解构的矛盾交织也成为它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线索与典型标志。  相似文献   

8.
胡琼  蔡骐 《今传媒》2006,(3):63-6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迅猛。据统计,1994年以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有66个。1995年~1999年,5年共增加58个专业点,平均每年增加10个左右;2000年~2004年,5年共增加335个专业点,平均每年增加近70个。200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661个,即最近一年新增202个专业点。然而,在喧闹繁荣景象的背后,新闻传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新闻传播教育的三大困境。一、本科生教育:“学”与“术”的冲突在新闻传播业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上手很快,…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教育的火种是在北大点燃的。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开设新闻学课程:该研究会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学专业期刊、所以说,北京大学是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摇篮。  相似文献   

10.
第三个历史性的转变:从“新闻无学”到被国家正式作为一个学科得到承认。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研究,尽管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且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和人类优秀的新闻学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新闻学作为一个学科却一直未得到国家的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掌握了政权,新闻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大学设有新闻系专业,新闻事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在社会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但这仅仅是作为一种事业、一项专业来看待的,而未把这一事业的学问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来对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设立了从事新闻学研究的机构,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一些重点大学新闻系开设了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但仍不承认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先是把新闻研究生的学位叫作“文学硕士”,后又把它叫作“法学硕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1989年11月28日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言而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是我们新闻摄影工作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精髓。在经过“六·四”风波之后,重新认识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闻摄影的党性原则也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就是要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片来真实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新闻教育发轫于20世纪初。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新闻学研究会,开始了较为正规的以新闻学内容为主的新闻教育与讲座,标志着新闻教育在我国正式发端。一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它从开始创立到1949年全国解放,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记者联盟举办过训练班,培养年轻的新闻工作者。1939年,中国青年记者学会南方办事处曾在桂林举办“战时新闻工作讲习班”,参加学习的百余人,由范长江、孟秋江、夏衍、陆诒等分任“新闻学概论”、“采访与编辑”、“国际形势讲话”…  相似文献   

13.
2001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试图回顾2001年的中国新闻学研究,限于篇幅,无法做到全面,只能力图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新闻学研究的趋势和热点以及部分观点。一、趋向 与前两年相比,2001年我国新闻学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全球化作为研究背景的引入。 虽然在去年的岁末,我国才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但早在中美达成协议之时,学界已普遍认为中国入世已成定局。“入世”被视为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关键一步,因此,近一年来,中国各门社会科学的研究者纷纷把目光投向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上来,新闻传播学自然也不例外。如果说2000年有关WTO和中国新闻传播业的文章还未全面铺开①,2001年这一话题则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关注。有些单位还专门组织了研讨会(比如“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以及它们  相似文献   

14.
新闻学刊物的发端我国最早有关新闻学研究的刊物是《新闻周刊》,由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创办。该会成立于1918年10月14日,至1920年12月停止活动;在此期间,训练了两批学生,共约70人,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的新闻学研究团体。他们所创办的《新闻周刊》也是我国有关新闻学研究的第一个刊物。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评价说:“国立北京大学……设立新闻学研究会,是为报业教育之发端”;“曾发行《新闻周刊》,对于一周之  相似文献   

15.
新闻学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22年,苏联就设置了“观众心理研究所”。1935年,日本新闻研究所研究员、社会舆论研究所所长小山荣三在《新闻业》一书中已提到读者心理问题。1941年,我国新闻学家任白涛在他的著述《综合新闻学》中曾专门用了一个章节论及新闻事业与心理的关系。1957年,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张黎群也提出过“要研究读者心理”。随着传播学的兴起,对于传播心理的研究已成为传播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我国,“新闻心理学”作为边缘新闻学科的名称,出现在1979年底。当时,复旦大学新闻系教师徐培汀,对1978年来新闻理论界关于读者心理、采访心理等研  相似文献   

16.
陈敏直 《新闻界》2006,(3):113-114
高校扩招,使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也进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业内人士喜欢用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形容这种趋势:“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开设新闻学专业的高校,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5所增加到200多所。新闻学专业设置增长之快,恐怕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国高等教育渐趋大众化的政策导向,高等教育整体膨胀;其次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再次就是新闻学过去属于控点专业,允许开设的院校过少,专业审批权限一旦放宽,其扩张就势如破竹。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新闻学的传播学化趋势;二是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实践已逾百年,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也在开展中。张昆教授的新作《新闻传播教育导论》正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理论的一次全面系统梳理,为当下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创见。1921年11月,创办仅半年的厦门大学就以其远见卓识决定开办“新闻学部”,并于次年正式招生。当时,国内的新闻教育还不是学历教育,而是类似于职业教育。可以说,厦门大学新闻学部是我国高等新闻教育的肇始,具有里程碑意义。百年来,伴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腾飞,中国新闻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末,受维新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报业史上外报占垄断地位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从此,中国人自办报刊成为中国报业的主流。随着国人自办报业,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便破土而出。 开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新闻学研究,一个世纪以来因社会形态变化等种种原因,经历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1949年9月”、“1949年10月—1978年12月”、“1979年1月—现在”三个虽有内在联系却并非一脉相承的不同阶段,加上1966年6月—1976年10月十年“文革”期间,学术研究基本停止,学科规律被肆意践踏,使得新闻学科在知识积累和学科延续性上存在着明显的缺失,新闻“有学”“无学”的争端时有产生,并突出地表现在新闻学科的理论研究方面。1981年5月,当进入新时期的第一部新闻理论著作(教材)《新闻理论基础》出版时,甘惜分教授在前言中首先就表达了新闻理论研究“前无师承”、“一切都要从  相似文献   

19.
报纸生来就是“新闻纸”,传播新闻最便捷的因而也最常使用的“载体”是消息,消息理所当然是报纸的“主角”。然而,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报业发展成果辉煌,新闻文体百花争妍,消息却一步步告退,以至历年“中国新闻奖”评选时,评委们屡屡呼唤“振兴消息”。这一切,启发我们重新思考新闻学那个最  相似文献   

20.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研究重点是新闻事业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这一基本定义出发,新闻学的发展必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走转改”的推行适逢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历史时期,这场具有鲜明时代意义的全行业活动,必然对我国新闻学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其留给时代的新闻学遗产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