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是人类向往的完美社会形态,是“人民的政治”和“人民的权利”;媒介是信息交流的手段或工具,对民主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传播新闻的新闻媒介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主要的沟通手段。它通过提供信息、反映舆论、实行监督等社会功能提高民意在政治中的参与水平,既体现多元化的利益,又使各种利益和舆论在社会范围内得以整合,以稳定的社会环境巩固民主体制。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机器的运转,离不开传播活动的正常运行。所谓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至少由三个要素构成,即信源、信息、信…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发展过程,不同利益与价值观的人对民主政治又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因素使民主政治的宣传成为既重要又敏感和较难把握的议题。本文从政治传播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党报应在协调民主政治价值观与政治现实的矛盾中主动把握民主政治舆论传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生产者,并且实现了信息共享。网络公共舆论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体现出某阶层人民的利益诉求,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舆论是政治革命或政治改革的先导。这就使得如何更好利用网络公共舆论的影响力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信息与文摘     
《视听界》1989,(5)
“人民性”同党性相对立的错误所在 9月3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余自牧文章——“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政治方向”。文章谈到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应该是统一的,党性与人民性也应该是统一的。把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对立起来,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以为人民可以离开党,可以单纯依靠群众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然而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当前由于舆论监督逾越法律界限,引发诸多新闻侵权诉讼,影响了舆论监督的顺利进行和监督的社会效果。为构建安全的舆论监督机制,新闻舆论要巧妙地利用法律规则,避免在舆论报道中违法损害他人利益。  相似文献   

6.
李丹 《青年记者》2006,(6):40-41
黑格尔说:“公共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是某种共同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表露。同时亦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制约力量。”但是,这种社会心理和意见的“表露”往往得靠媒体这一桥梁来实现。正是舆论和媒体的这种契合关系,使得舆论不得不借助媒体的翅膀来飞翔。在某种程度上,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和舆论监督已经是三位一体的有机整合体。据此,新闻评论对舆论所产生的影响,也就值得分析和探讨。新闻评论引导舆论的基础由于人类思考的天性,内在的评价事物的心理需要,还有对民主政治的舆论监督的需要,使得新闻评论这种基本新闻…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正确的 舆论引导 文有仁(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高级编辑):什么是正确的舆论引导?江泽民同志说:“要造成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民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我们应当以这五个“有利于”作为我们搞好新时期新闻报道的准绳,时时刻刻以它来检查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我们的新闻报道偏离了、甚至违背了这五个“有利于”,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新闻报道脱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8.
舆论龄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它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媒体实施舆论监督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从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主要对党务、政务活动中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违法乱纪行为和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而不是从个人利益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轻率行事,胡乱监督,这样势必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具有迅速调动和聚集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于某一具体指向的功能,起到法律等社会规范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关系调节手段。李瑞环同志明确指出:“重视和改进批评报道,同样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性原则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它与正面宣传为主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正确开展舆论监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政治舆论环境,有利于促进有关部门的工作和规范社会行为,有利于密切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坚定人民群众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0.
舆论是公众对共同关心而又有争议的问题所持的大体一致的意见。舆论现象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就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舆”原本是一种车,“舆人”是指造车的人,后来被赋予抬轿人的意思。这个词出现不久,便出现了“舆人之讼”、“舆人之谋”、“舆人之谤”等概念,意指下层人的意见、看法。舆论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志》一书中,指下层百姓对朝廷旨意的议论。长久以来,舆论即被认为是行动的先兆和政治的晴雨表,可预测社会动向,能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现代社会,舆论受到格外的重视,人们甚至将它视为和社会民主形影相随的精神活动。在古代,舆论…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党的喉舌。作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十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党报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具有很高威信,各级党委、政府都把党报作为向社会发布信息的重要渠道,把党报作为形成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党报不仅要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人民群众的呼声,还要自觉、主动、积极地发挥党委的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整合舆论、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因此,“喉舌作用”是党报最重要的作用,引导舆论的功能是党报最重要的功能,作为新闻媒体,只有把“喉舌作用”发挥好,把引导舆论的功能发挥好.  相似文献   

12.
批评报道是党的新闻舆论部门执行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避免学和人民的事业遭受更大损失的重要法宝,但是,由于批评报道所涉及的政治性,政策性和社会敏感性极强,在具体的操作中具有相当的难度,批评报道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由于我国的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和人民的代言人,这个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批评报道必须以“讲政治”为总的指导原则,如此,方能使批评报道达到预期的目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介所从事的是系统化、规模化、自觉化的传播活动,它对信息的选择和传播不可避免地受到特定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新闻舆论也就始终贯穿着思想性和政治性。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新闻报道担负思想教育职能,这是社会主义报纸的重要属性,新闻事业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工具之一”。所以,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泛的新闻媒介正日益成为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的手段,新闻舆论已与思想政治工作天然地、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正因如此,江泽民总书记在近年来有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讲话中,就曾经突出强调了新闻舆论与思想政  相似文献   

14.
简论新闻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闻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实质新闻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它是以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及其它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行社会调控和舆论引导的职业。人们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作为“信息传媒”和“舆论手段”的新闻传媒。而社会要求得稳定和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被称作“社会雷达”和“社会监测器”的新闻传媒。因为根据新闻传媒提供的新闻及各种信息服务,人们可以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以便更有效地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而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则可以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控与舆论引导,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  相似文献   

15.
李晓林 《今传媒》2010,(8):162-164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包括“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6.
社会传播系统同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方式密切相联。现代政治明是以民主为核心内涵的,传媒业的兴起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作为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信息传播体系,传媒业带来的政治信息沟通的普及化和公开的政治表达渠道,同决策民主化、同公民的广泛的政治参与有着难解之缘;传媒业的引导舆论功能,使其同民主政治所要求的对于政治过程和政治人物的监督紧密相连。信息公开制是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出现的,从一开始,它就与传媒业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舆论是利益相近的人们对其所关注的某一现实问题的共同意见。随着信息传播多样性的发展和中国新闻体制格局的进步,人民的话语权愈发受到重视,舆论焦点话题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大多数人民的心声。在社会中,新闻记者扮演着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重要角色。那么在舆论焦点话题面前,新闻记者该如何正确地予以报道和引导事态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则引起了人们对它新一轮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媒介:公民素质的提升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诗蒂 《新闻界》2005,(4):67-68
一、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安东尼奥·葛兰西在他的国家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学说。他认为,这两个“社会”是构成国家上层建筑的两大对立的阶层结构。同时,这两个“社会”也是认识国家的基本出发点。所谓政治社会即国家,它是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存在的,而市民社会则是在近现代政治民主进程中壮大成长起来,并逐渐形成了与政治社会双雄并峙,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局面。它们分别代表着“‘私人的’组织的总和”与国家统治权力和管辖职能的行使者的利益。而且政治民主的力量越是强大,市民社会的作用与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三大提出要建立的社会协商对话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新的基本形式。协商对话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直接”,二是“平等”,三是“双向”。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新闻民主。所谓新闻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新闻舆论活动中的贯彻和体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闻民主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自由、三种权利。一个自由,就是报道新闻的自由。这里的主体是人民(包括新闻工作者)。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新闻的主人。就对传播媒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中国社会,政治弱势心理呈现出泛化的态势,且成为群体性事件频发的重要心理动因.“东明事件”发生后,相关方的缄默使当地民众政治弱势心理加剧,笔者通过大样本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并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发现底层民众的政治弱势心理具有复杂的内涵.大众传媒的非理性报道以及民众对媒介的选择性使用对民众政治弱势心理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公共事件中相关媒体的失语以及利益表达渠道的缺失是政治弱势心理产生和泛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大众传媒应构建信息安全保障网、提供利益表达的渠道并注意建构舆论和引导舆论,逐渐化解底层民众的政治弱势心理,为社会和谐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