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肩负着知识信息服务提供和教育学生的双重使命。高校图书馆馆员既是专业图情服务者,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育者,具有多重角色。在分析高校图书馆馆员角色需要及其行为表现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馆员强化角色需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决定了对图书馆馆员的情绪管理及教育的重要性.把握图书馆员情绪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图书馆员情绪的内、外部因素,是实现情绪管理的基础;对馆员进行情绪教育,并纳入可持续发展规划、建立有效情绪疏导机制是实现人性化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学科馆员: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献、馆员和馆舍是图书馆的三大要素,而“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如何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今天让图书馆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图书馆员的角色转换———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就势在必行了。一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传统型的“参考馆员”的被动型咨询服务已难以满足读者对各种文献情报的需求,“学科馆员”便应运而生,其制度的实施也势在必行。“学科馆员”最早出现于上世纪的70年代末。当时美国和加拿大部分研究级大学图书馆推出了一些新的服务,如以大学科为对象的“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网络化…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书馆员继续教育是高校图书馆人才资源开发,加强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应根据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对馆员进行继续教育。本探讨了馆员继续教育的措施、途径和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5.
略论面向21世纪的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高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和素质培养是高校图书馆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阐释了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必要性,探讨了馆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加强馆员继续教育,培养合格学科馆员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由于工作性质等方面的原因,图书馆员中容易产生不良心理,严重影响到图书馆员的身心健康,影响到读者的服务质量。文章探讨了高校馆员不良心理的后果,从提高馆员的社会地位、构建图书馆良性运营机制、抑制馆员的消极情绪等方面提出了调控馆员不良心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将是信息化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等高新信息技术势如破竹,给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震憾,同时对高校图书馆员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因此,高校馆员必须转换“新大陆”,力求在未来图书馆中找到自己的最佳角色,从而实现从传统意义上的高校馆员向现代化信息技术意义上的高校馆员的角色转换,以适应和促进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全介绍了高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准则九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加强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要突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领导和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实行考核机制,严格管理制度,树立典型;培养职业尊重感,树立职业荣誉感:搞好业务学习,强化职业技能意识,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确立统一的、具体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等一系列设想。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论述了图书馆品牌形象与核心能力塑造要素是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在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信息存取技术日渐成熟的高校图书馆,实现知识服务的关键要素是有一支具有综合知识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继续教育是提升人的综合知识素质的重要形式,本文提出以继续教育为手段、通才教育为目的,开展馆员继续教育,增强图书馆馆员自身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教育和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与图书馆职能的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培养新型的信息人才是我国高校图书馆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要求、把落脚点放在馆员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以及现代化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上.  相似文献   

11.
继续教育对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员而言,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探讨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实现和保障,对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扩大服务范围方面意义重大。文章从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出发,针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特点,提出了继续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前,如何实施、落实“中国大学人文教育”新理念已经成了国内许多大学面临的共同课题。我们发现,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实体世界”的教育理念与当今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学校教育者及管理者的宽容教育之间其实可以构成新的三位一体的开阔性人文性的原点教育构架。  相似文献   

13.
张伯苓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创造性地构建了包括南开大学在内的私立大学模式,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即秉持正确的办学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培养救国建国之人才,以谋求全社会的进步;坚持实用的办学理念,主张把科学应用于实际,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广泛筹集、灵活运用资金,以经营收入滋养学校。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当今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员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当前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在观念,制度,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约翰.亨利.纽曼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神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名著《大学的理想》一书,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书中,纽曼通过对大学的性质、目的、功能的经典阐述,展示了其自由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虽然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有其局限性,但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通识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实践的深入,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与建构问题逐渐凸显。改革压力及其对本体性安全感的破坏以及教师教育在大学学术架构中的边缘地位与夹缝求生的生存状态是影响教师教育者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教师教育改革应充分信任并帮助教师教育者合理疏导和缓减改革引致的内在压力,提升教师教育的学术品质与地位,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努力构建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促进教师教育者认定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建构稳定的自我专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信息社会的到来,大学课程知识选择实践逻辑正逐渐发生改变,知识选择范围和对象已由"教育知识"向"教育资源"转变,知识选择主体越来越呈现出由"教育者选择"向"学习者选择"发展,知识选择价值取向呈现出由"优胜劣汰"的精英价值取向朝"机会均等"的个性发展价值取向发展,知识选择模式则呈现出由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公共服务"模式向强调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业"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长具有构建办学理念的使命和义务。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大学校长缺乏教育家精神两种交互因素共同导致了我国大学办学理念的缺失,而“合法性”机制能对此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大学校长构建办学理念需要积累和调动教育家精神,主要包括使命感、价值领导力、谦卑等。  相似文献   

19.
胡瑗是宋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胡瑗是宋代义理易学的先驱,“宋初三先生”之一。他勤勉自励,严谨治学,“穷经以博古,治事以通今”,其理学思想对于推动儒学革命,促进儒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胡瑗高度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他主张“明体达用”大胆进行教学改革,首开分斋教学之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胡瑗淡泊名利、功于诲人,求真务实、锐意创新,正人律己、为人楷模的高尚人格,也感动朝野,影响后世,被尊为“先儒胡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