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初中生》2005,(Z5)
如果你曾通过“开夜车”来填鸭式地应付考试,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对晚上所学东西的记忆往往会有些模糊。最近,美国体斯敦大学教授阿诺德·埃斯金为这一现象找到了答案:生物钟在晚上会关闭长期记忆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政治教学中有这样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学生往往只注重机械式记忆,忽视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特别是现在的政治考试是开卷式的,有些学生总以为只要会翻书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教师有点灰心,学生也没了信心,教师也就继续以前的“陈词滥调”,稀里糊涂地照灌不误,学生听得也麻木了,只好迷迷糊糊地装懂,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没有效果,造成了政治课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状况。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许多教师都在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尝试。那我们的政治课教学中为什么不实行“借一借”,实行所谓的“拿来主义”呢?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在物理计算题中,经常会遇到计算的答案小数点位数较多或是除不尽的情况,因此常常要用到数学中的“四舍五入”。但是,在物理答案中,并不是所有的答案都能用“四舍五入”来处理的。通常有下面几种情况,现例谈如下:  相似文献   

4.
话题作在命题形式上越来越开放的同时,考查内容上越来越限制。我们知道,近几年高考作的限制性主要体现在话题的构建上。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到“诚信”、“心灵的选择”,再到“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的语词构成由句子(“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到词(“诚信”)、短语(“心灵的选择”)再到复合式的短语(“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唐中笑 《学语文》2004,(11):65-66
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要求,但并不是不需要审题。如果考生对话题不认真琢磨、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而是不假思索地想当然,往往就会犯下另起炉灶、偷换话题的错误,其结果当然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有的考生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写成“假如记忆可以克隆”、“假如知识(或思维)可以移植”,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成“知识(或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把“诚信”写成“承诺”或“信任”,把“心灵的抉择”写成“命运的抉择”、“前途的抉择”等,都是犯了这种低级错误。  相似文献   

6.
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要求,但并不是不需要审题。如果考生对话题不认真琢磨、准确地把握其内涵和外延,而是不假思索地想当然,往往就会犯下另起炉灶、偷换话题的错误,其结果当然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有的考生把“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写成“假如记忆可以克隆”、“假如知识(或思维)可以移植”,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写成“知识(或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把“诚信”写成“承诺”或“信任”,把“心灵的抉择”写成“命运的抉择”、“前途的抉择”等,都是犯了这种低级错误。  相似文献   

7.
编辑导语 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会发现,自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的以话题形式为内容的高考作文出现以来,话题式作文就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文考查模式,  相似文献   

8.
徐慧 《考试周刊》2009,(12):100-101
小学生普遍感到单词记忆是英语学习中最困难、最枯燥的事.往往记得慢又忘得快。并且,一味的死记硬背不仅会使他们对单词记忆失去信心.而且会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如何让学生在轻松的心情下高效率地牢牢记住单词?一直是英语教育工作者寻求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说起答案,对于教学者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了。答案就是对问题的解答,现行的各种配套作业都提供了答案,答案所起的作用就是给做作业者提供参考,帮助其自我检测是否达到期望的目标。在现行的实际教学中是否将答案还给学生一直是教师们争论的焦点问题。有教师认为将答案还给学生将会有害于学生,会助长学生的懒惰思想或对答案产生依赖性,于是采取“收缴答案,严禁学生所有”的方式;也有教师认为答案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还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中也有争议,笔者曾多次对任课班级的学生进行书面调查,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类意见。  相似文献   

10.
自1999-2000年的春夏高考又给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新世纪感言”的话题以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之后,人们似乎越来越鲜明地感到“话题作”正倍受高考命题们的青睐。那么,什么是“话题作”?如何才能在话题作中一举获胜?  相似文献   

11.
在平时英语考试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单项选择题:读完题干后,一看就应选答案A,绝对不是B答案,因为B答案“看似”不符合基本的语法规则,但正确的答案却恰恰是我们首先排除的B答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只是看到了句子的表面现象,没有对句子结构进行深层分析,结果导致所选答案是错误的。这类题目往往不符合  相似文献   

12.
背英语单词的方法有很多种,你会选择哪一种呢?A.以谐音联想的方法记忆B.重复多次,加深记忆C.分析单词的用法和来源,通过理解加深印象D.大声朗读,多念几遍心理分析:选择A答案的同学,习惯通过声音的方式记忆东西,而记忆中知识的分类和读取也完全依靠声音的联想。这种记忆方法可以  相似文献   

13.
《少先队小干部》2010,(5):22-22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心理健康课”的第二课时——由美琪主持的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排忧解难的Happy地带,在这里有帮你详细解答难题的“有问必答”,还有由你自己来判断选择答案的“谋断游戏”哦!  相似文献   

14.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们的教育方法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对某些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教学问题来说,这是对的。但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它有许多正确答案,它依你所追求的目的而定。如果你认定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在你寻找到这一个之后,就会停止对其他答案的追求,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想像力、创造力。“这不合逻辑”。逻辑是创造性思考的重要工具。但是,每当我们想到一个新意,自己或者他人就会运用以往的种种逻辑思维来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地对此加以分析。而结果往往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结论:“这不…  相似文献   

15.
假设法     
许福年 《辅导员》2010,(3):28-28
“假设”是数学思维中思考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有些应用题看起来很难求出答案,如果我们合理地进行“假设”,往往会使问题得到解决。依照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这种解题方法叫做“假设法”。  相似文献   

16.
《海外英语》2008,(8):24
动物也有思维吗?答案是步定的.它们比我们人类所能想象到的更加聪明,有记忆,会模仿,会开心,会生气,有多种技能,让我们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7.
“记忆”是人体将已经获得的外界信息在大脑皮层所留痕迹产生的一种再现。这种再现过程中滚雪球般的不问断的循环方式,我们称之为“记忆法”。实践证明:利用这种方法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适合用于各个学段,各个学科。即使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很大程度上是在师生就授课内容的问答中实现的,教师的问题设置方法诚然是这环节的关键因素,但问题提出后启发学生大胆回答的过渡亦不可忽视,它是联结学生思维与问题答案的一座桥梁。“桥梁”宽且平,“渡河者”(学生)就会大胆顺利地“过河”一获取问题答案(有时甚至会有所创新)。相反,如果桥梁窄且险,“渡河者”(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害怕失败,  相似文献   

19.
最近高考复习时,有这样一个填充题:高压钠灯发出的是——光谱,结果全班几乎是“全军覆没”,所有答案都填为吸收光谱,正确答案应是连续光谱,究其原因,只因为同学们对课本中曾提到与钠蒸气相关的吸收光谱有一个肤浅的印象。仅靠机械性记忆,根本没有弄清其中的原理。本文就关于钠蒸气吸收光谱、钠灯的原理及钠灯中的钠蒸气的光谱作一个简单明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常运用的方法。通常,教师对所提的问题预适的答案只有一个,而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同的答案。提问是一门艺术,而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答案更是一门艺术,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慎重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