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晋唐以来,葛洪及其著述一直深受历代学人的关注.但因时代的局限、学术思想的制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关于葛洪及其著述的研究和评价,不仅体现出明显的历史阶段性表征,而且有不少领域和空间需要填补和拓展.在新的学术背景下,系统梳理葛洪研究史,对于进一步扩大研究视阈,开拓研究思路,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西汉至清代的广西著述——包括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及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宋元以前,广西著述的数量极少,并且,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少于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明代,广西著述明显增多,且广西本籍人士的著述已超过外籍人士有关广西的著述;清代,是广西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著述蔚为大观,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超越了以前任何历史时期。自西汉至清代的广西著述大部分已散佚不存。历代广西著述文献,特别是流传至今的广西著述文献,是研究广西文明史、文化史、学术史等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桂学在学术思想上坚持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体现广西学人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在学术质量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求真务实的精神一丝不苟地打造桂学产品;在学术风格上,开放宽容、博采众长、与时俱进、多元化发展、多样性建构。桂学的学术品格,一是观念上的中和性,二是理论上的包容性,三是实践上的探索性,四是路径上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在考证大学诞生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社会秩序中的有序教育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中内蕴的大学精神,尤其是当时的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和自由流动共同构成了大学精神的精髓与衍生点,也是学术繁荣的根本保障与不竭动力。从而演绎出文化繁荣诱因与大学精神属于本质暗合的共生相互依存关系,证实和平时期同样可以通过赋予大学为首的学术组织更大的学术自由和治理自由,释放大学人的创新潜力,促进文化繁荣的重现。  相似文献   

5.
对颜延之的研究很长时期都比较冷落,杨晓斌《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论》是该领域的最新成果。本书基于求真求实的学术态度,以及揭示历史真貌的学术理念,在研究上突出体现了三个特征,即精锐的问题意识、细密的考辨论证、坚实的文献基础。书中对颜氏生平疑点的考证、著述的辑佚以及传世《颜延之集》版本的考论,条分缕析,切中肯綮,非常具有说服力。《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论》为颜延之研究解决了诸多基本问题,是作家个案研究的新突破。本书不仅在具体问题上提出了精审的见解,而且对于同类学术领域和学术问题的研究,在研究体系和研究理路方面也树立了可资师法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认识桂学的民族性特色,首先要弄清少数民族的一些标识和特点。桂学民族性特色的体现,一是研究者具有国家有关法律和民族政策的观念,二是研究对象的民族性特点,三是注重发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历代文书典籍,四是重视对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学创作的研究,五是民族人物、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素质、民族体质和健康的研究,六是对历史上长期在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员和历代来桂的外省籍学人的研究。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个案进行研究,可以赋予桂学浓厚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
研究钱谷融,不单要关注《论“文学是人学”》《〈雷雨〉人物谈》这些具有标志性的学术著述,还要关注他早年的习作和一生所写的大量书信。钱谷融的书信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闲斋书简》的出版经过、《论“文学是人学”》发表和出版的前前后后、他对自己早年习作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方式等关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态与心态的珍贵历史信息,都可以从他的大量书信中释读出来。此外,深入解读钱谷融等学人的书信,还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现代文学学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郭预衡教授学有渊源,又自辟蹊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专长和学术风格。所著《中国散文史》,体大思精,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达到的最新高度。以长编、正编、简编配套,建构系列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开拓创新,成就卓著,广受学人称誉。郭预衡教授为人为学,求实求真,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体现了他鲜明的学术品格和独特的学术建树。寻绎他的治学之道、治史思想和学术成就,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曾慥的《类说》是宋代一部重要的类书,成书虽晚于《太平广记》,但收录的各家著述多有出于《太平广记》之外者,并以其博约兼资、增知广闻的特点受到历代学者的征引.搜检其收录的唐宋著述,可以发现《类说》独存的唐人著述有六种,独存的宋人著述有十二种.这些独存之书,既可补正史与其他记载之不足,又可与他书参校以供考辑,反映了《类说》突出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鲁迅形象建构的内在机制是鲁迅精神资源的确立及扩散,其生成的逻辑基点是文化认同危机与现代"形象范式"的找寻。历代学人的学术阐释丰富和延展了鲁迅形象的精神内涵,当然也存在着无法回避的"误读"现象。不同文化语境的烛照则使"鲁迅本体"被构织成为文化场域中有机构成要素,呈现出具有历史、文化、审美特性的鲁迅形象。  相似文献   

11.
西北联大在抗战时期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学术与教育成就,而且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民主观念。联大学人彰显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倡导民族精神;号召广大国人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主张建立广泛而全面的国内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北联大的民主观念不仅体现在学校管理与办学实践中,而且联大学人自觉秉承与坚守"五四"以来的学术民主与自由传统,同时主张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统一与结合。  相似文献   

12.
魏绍馨先生是“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术研究具有鲜明的对话性、时代性、论从史出、实事求是的特征,体现了摆脱既有研究框架、锐意求实求新的学术勇气和1980年代学术与思想交融的时代风尚,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发挥过补正、先锋、开拓性作用。魏绍馨先生作为研究五四新文化的学者,不仅将“五四”当成一个学术课题,也将“五四”高扬的科学与民主精神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不阿世、不媚俗,生动诠释了一代学人研究与传承“五四”的精神自觉。  相似文献   

13.
江凌 《培训与研究》2008,25(6):47-50
书院所刻印的图书,在版本学上称为“书院本”。历代书院硕儒云集,“书院本”校勘精审,质量上乘,版本价值较高。随着清代两湖地区书院的兴起和繁荣,书院刻书业也逐渐兴盛起来。清代两湖地区书院刻书业的特点和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刊刻历代经史典籍、丛书、文集、名家读本,作为书院的教材和阅读参考书籍;二是刊刻大量的书院志、学规、章程、藏书目录等书院志书文献,为书院的教学管理及其基本建设服务;三是刊刻书院师生的读书札记、课艺等,反映书院师生的学术成就,为书院教学、科研服务;四是编修、刊刻地方志书文献,为地方文献的编纂、整理作出了贡献;五是刊刻硕儒巨著、名士文集、山长著述。为书院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14.
试论清代两湖地区书院刻书业的特点及其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所刻印的图书,在版本学上称为“书院本”。历代书院硕儒云集,“书院本”校勘精审,质量上乘,版本价值较高。随着清代两湖地区书院的兴起和繁荣,书院刻书业也逐渐兴盛起来。清代两湖地区书院刻书业的特点和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刊刻历代经史典籍、丛书、文集、名家读本,作为书院的教材和阅读参考书籍;二是刊刻大量的书院志、学规、章程、藏书目录等书院志书文献,为书院的教学管理及其基本建设服务;三是刊刻书院师生的读书札记、课艺等,反映书院师生的学术成就,为书院教学、科研服务;四是编修、刊刻地方志书文献,为地方文献的编纂、整理作出了贡献;五是刊刻硕儒巨著、名士文集、山长著述。为书院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15.
清代学者史梦兰编纂的《畿辅艺文考》著录了史氏之前的畿辅历代著述,全面呈现了畿辅地区的艺文总貌,对于研究畿辅学术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培养精英、探求真理、服务社会的基地,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镇。大学文化,反映了一所大学的整体风貌和办学理念,是其软实力的综合体现。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是一代代学人精神与学术品格的凝练与积淀,文化底蕴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潜力。大学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关键。其核心,是强化人文教育,增强师生的人文素养。具体体现为:文化经典教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会贯通,教学科研中的以人为本、经世致用诸方面。其取得理想效果的根本保障是解放思想,重新审视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春秋》笔法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历代学人相应的诠释、阐发不绝如缕,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厚的学术积淀。现当代学人对《春秋》笔法的研究继踵前贤又推陈出新,范围更为广泛,辨析更为精微。诸如《春秋》笔法的渊源嬗变、内涵外延,《春秋》笔法与经学、史学、文学乃至修辞学的复杂关系等论题,学界均有较为深入的探讨。就《春  相似文献   

18.
以清末民初文教变革中学人高梦旦的理念和实践为中心,通过分析高梦旦编纂教科书和工具书、推动西学著述译介与其文化态度和教育视野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中西兼容的学术积淀和祛旧趋新的思想观念对高梦旦文教选择的影响,从一个侧面窥视处于清末民初转型期的学人如何权衡传统与新学的关系,以期对当今的文教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促进学术界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学术规范的建设,应该是学术批评在当前的要务。揭露学术著述中的不端行为,履行学术警察的职责只是这一要务的一个方面的工作。以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学术经典或当代著名学人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著述为批评对象,从中总结我们在学术规范上的成功经验与失误教训,从而澄清是非、梳理规则、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合于我们自己的、具有完备的技术细节的、葆有本土文化血脉的当代学术规范,可能是它的另一方面的,也是很值得做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一般中国学人都意识到多种方法论的融通是十分重要而必不可免的,尤其对于诸如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人类学美学等研究而言,它体现为人文、学术视野的开阔与思路的活跃。一个具有相当难度与深度的学术课题,往往需要多种研究方法的兼用才能有所获。然而,种种方法论的兼融,并不等于是多种方法的简单罗列与拼凑,它是一件严肃、严格且相当困难的事情,但在一些学人的论文中,却似乎变得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