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锋 《现代教学》2013,(3):52-53
教师应注重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以增强学生自主、合作的意识,学生可以运用讲读课上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在新的语境中去自我检测、自主解读、学会思辨。学生通过学习自读课文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中可以逐步摆脱依赖性,养成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的习惯并形成问题意识,进而开展对问题的探究,加上教师的适时介入,有利于实现思维的突破。自读课文的教学现状如何呢?对于白读课文教学的态度,目前有两个极端:一是教师对课内自读课文完全不讲,由于它存在于“考纲”之外,教师习惯让学生回家随意阅读,效果如何,无法知晓;二是教师把自读课文和讲读课文同等对待,细讲、精讲不进行区分,不仅让学生失去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第一 ,“带着问题读”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近十多年来 ,我们开展的“以读为本”的研究对“带着问题读”进行了“定格实验”。即 :就一篇课文而言 ,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初读、复读、精读。在初读中扫清阅读障碍 ,粗知课文大意 ;复读中深入理解词句 ,掌握文章中心 ;精读中体会课文情感 ,学习作者表达。“三读”之间 ,有机渗透 ,层层推进。“三读”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程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运用工具书自我阅读的习惯。对于“带着问题读”中的问题设计 ,要求观念要新 ,主题要明…  相似文献   

3.
向承凤 《湖北教育》2003,(17):23-2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促进其主体发展呢?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荷花》一文的教学,老师布置学生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作者为什么说这幅画是“活”的画?为什么说荷花会“冒”出来。而不是“长”出来的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让学生带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呢?我在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 ,引导学生读中探究 ,读中感悟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 ,把握探究主题。在学生初读课文、读准读通、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抓住课题或文章最后一句中的关键词“全神贯注”作为研究主题。二、精读课文 ,领悟研究策略。1 教师引入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动作的句子画出来 ,再用心体会。”(学生读、画、想。)…  相似文献   

5.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把课文读通、读熟、读懂,其实这是一切语言学习的基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语文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读懂”。因为,“读懂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保证读的时间,加强读的训练,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读课文,激发读的兴趣,教给读的方法,丰富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相似文献   

6.
1.自读教材,明确结构。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知识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的编写大多采取归纳推理的方式,并且图文并茂,易于读通、读懂。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读教材。学生通过自读教材,把握课文的基本概念、观点和结构框架,理清重点和难点。学生自读教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习惯和能力。2.提出问题,确定重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自疑问开始。所以,在自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针对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如对课文中讲的道理多问几个“为什么”,对“想一想”“说一说…  相似文献   

7.
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我们称之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高明的老师善于设计教学“主问题”,用一个或几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课堂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体,也是时代的呼唤。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呢?一、创设读书情境,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读可以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读还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变琐碎的分析为导读,尽可能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做到以读为本,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要让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意境、读出品位、读出神韵,力求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品析语言,在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有所感悟,并受到情感的陶冶。如《五彩池》一课,是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五彩池”这一人间奇迹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次读:1.自由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默读全文,划出生字生词,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和问题。3.有选择地朗读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和段落,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再对典型语句进行对比读或欣赏读,反复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来理解文本,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体会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材选文编排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有利于教,也有利于学,深受广大师生欢迎.该教材精选的现代文有各种组元法,以按相同体裁组成单元的居多,每个单元的选文按训练意图分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三类,教读课文是学生从中获取系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一类课文,自读课文是学生运用从教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独立获取知识的一类课文,从教读到自读,学生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自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教读课文时的示范.如何做好这个示范呢?笔者在“参与性教学”探索中的主要做法有“三精”:精讲、精读、精练.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识好字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因此我觉得引导学生很好地识字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利用各种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识字 1.利用课堂环境识字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语文课堂特别是低年级的课堂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所以在课堂上我有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识字:首先,通过教师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评价老师渎得怎样。“你们一定比老师读得更棒,相信你们能行!”这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在凑中认识汉字。  相似文献   

12.
新教材施行以来,阅读课教学已经形成了很成熟的模式.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往往感觉到讲过课文之后学生仍然读不懂课文。究其原因.就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做的太多。学生体验的太少.普通中学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课下很好地预习和复习。我校从去年开始学习借鉴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并在高中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3.
教学《晏子使楚》一课中,在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生字新词的学习后,我提出:“能将这么长的课文读通顺吗?”(学生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4.
戴亚华 《吉林教育》2007,(10):37-37
一、借助汉语拼音,学会读通课文汉语拼音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全文注音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我们称之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宁鸿彬老师极善于设计教学“主问题”。他极善于用一个或几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问能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课堂活动的主人。宁老师的“妙在这一问”的提问设计艺术,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1.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质疑能力。如《草船借箭》一课,引入课题后,学生质疑:“我觉得诸葛亮不是借箭,而是骗箭。”他的这种想法,充分说明孩子在预习课文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教者首先充分肯定他善于动脑,大胆质疑,这是会学习的表现。请大家读课文后说清自己的意见。究竟是“借箭”还是“骗箭”?孩子们兴趣大增,调动自己探究的意识,同时分小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2.引导学生在课中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  相似文献   

17.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于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使学生知道读文章应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使学生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古诗二首《宿建德江》、《鹿柴》优美流畅,浅显易懂.教学时要计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反覆朗读体会在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赤壁之战》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中要紧扣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基本方法.教学时要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再联系读写例话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例话中介绍的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来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8.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教学,教师抓住最能体现邱少云崇高品质和英雄行为的词语———“纹丝不动”,让学生根据这个词语提出能帮助读懂课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主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确定了课文的主问题之后,将学习探究的过程交给学生,由学生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读悟,对课文语言文字进行探究。到了结课阶段,形成了如下的板书: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什么要?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什么情况下?烈火烧身怎样?千斤巨石结果?自我牺牲战斗胜利下面是教师利用板书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片段实录:师:同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究“读、问、悟”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种自主的学习氛围。一、在“读”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课文,必须让学生先反复地阅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读”可以分为课前“读”,课上“读”,课后“读”,尤以课前“读”至为重要。所谓课前“读”,即为预习性自读。预习性自读中,学生要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性感知。通常做到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读、会写、会释);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画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让学生感动的语句;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创作作品的背景,提出问题。课上“读”就是教学中要做展示课题引导读,根据兴趣自由读,检查效果汇报读。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相似文献   

20.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读为主的策略 ,教给学生自读方法 ,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形成语感 ,受到思想情感熏陶。以读代讲。 我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让学生反复读顺课文。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思路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发现、感悟的读文层次。这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进行思考。先要求观察第一幅图 ,问 :“小鸭说了什么 ?”要求学生回顾课文 ,用文中的话以读代答 ,并启发学生注意句末的问号 ,想想小鸭子这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