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国新闻界近年来有两位大人物特别活跃。一位是众所周知的澳大利亚出生的美国报业大王默多克。他自1976年以来,先后在英国购进四大报纸:《泰晤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另一位就是在今年3月上旬出版的《今日报》(英国第一次采用从编辑到印刷电脑化的彩色报)的创始人艾代·沙哈。他只能算是半个英国人,因为他的父亲是印度波斯人。他在英国新闻界资历很浅,开始时只不过在英国广播公司做一名杂工,后来才以五千美元的资本在曼彻斯特租了一家书店上面的写字房办起了《信使周报》。到了1982年,他成功地收买了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很少人记得他,知道他;在中国,很多人都看过他执导的《新中国外交》、《新西行漫记》、《海峡风云》、《跨过鸭绿江》、《西部的发现》……还有,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春节特别节目《大话西部》。除了经营好电视栏目《中国之窗》外,每年,他都有一部力作推出。不事张扬,不慕虚荣,只知道不停地思索,不停地做,这就是他——北京  相似文献   

3.
祝次仲是南宋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字孝友,徽州太平人。他的女婿徐珙是常山人,所以祝次仲就居住在衢州。祝次仲工于山水画,尤其擅长草书。《图绘宝鉴》、《画史会要》、《绘事备考》、《江都销夏录》和化游县志》等书都记载了他的事迹。宋孝宗时,祝次仲因为书画而闻名于东南,他经常交往的,有很多是当时的名人。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理学大师朱表也与他熟识,并成为他在绘画方面的知己。朱意有一首《题视生画》的诗,就记述了他们相识定交的经过。诗中说,有一次他在被称作“裴侯”的人那里见到了祝次件作的山水画,并抚今追昔道:“尔时…  相似文献   

4.
一冯福宽个性内向,少言寡语,见了面总是和蔼地点点头,平时很少和人开玩笑,从不在人前表白自己。从二十多岁到五十多岁,许多人和他同在一个大院工作,只知他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编辑,而不太清楚他在事业上有着突出的贡献。近年来,冯福宽陆续出版了一些著作,有《回坊风情录》、《艰难的脚步》、《秦坊见闻录》、《穆斯林之歌》、《黄土魂》、《山花赋》(合集)、《中国·陕西回族穆斯林》、《消逝在声音里的青春》等。每出一本,他都送来,认真写上我和老伴的名字,并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7,(12)
走近《税收与社会》文\孔明在林林总总的报刊里,我对一本杂志情有独钟,那就是《税收与社会》。当她还叫《西安税务》的时候,我因为写《税收史话》而闯进了她的世界,进而认识了她的创办者曹钦白先生。他是一位让人一见就想走近的人,所以我成了他座前的常客。几乎隔一...  相似文献   

6.
李昉是宋代有名的总编辑《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被称为宋代的“四大书”。这“四大书”中,李防主编了三部,应该说他是一名十分出色的总编辑。宋太宗巩固宋朝统治以后,在加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太平盛世,也注意提倡学术,于是召集了大批学人,编纂文史典籍。除了编写其他正史,先后命人编纂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主编是李昉。这样的大书,自然不是他一个人能完成的,每次都组织了十多个人,一起编辑。后来,宋真宗又命人编辑了《册府元龟》。李盼(公元925—996),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人。他在后汉,后周都当过官,后来才归宋。后汉高祖乾祜时举进士,不久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汉学家斯波六郎(1894—1959)先生的名声,在国内学术圈并不算小。早在19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就影印了由他主持编纂的《〈文选〉索引》。书前有一篇他的长文《〈文选〉诸本之研究》,考辨《文选》诸种版本的关系,成为日后凡研究《文选》者必定征引的名篇。尽管近些年,傅刚、小尾郊一等中日学者在《文选》版本领域后出转精,针对斯波六郎的旧说,提出了诸多新见,但仍旧非常尊重他在这一领域筚路蓝缕的贡献。所谓“日本选学第一人”的称号,到今天也站得住脚。不过,也正是因为斯波六郎在《文选》版本及校勘领域的贡献太过卓著,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止于一个文献学者,仿佛他穷尽一生只在《文选》一书上下功夫,而且下的主要都是文献学的功夫。  相似文献   

8.
对于法国导演雅克·贝汉来说,记录片为他赢得了不可替代的声誉。他拍摄的天·地·人三部曲中的《微观世界》和《喜玛拉雅》已为人熟知。如今,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迁徙的鸟》也将在2004年春节之际翩然飞入中国影院,这是中国引进的首部数字记录片。 和商业大片不同,《迁徙的鸟》展现的不  相似文献   

9.
陈原作为一位杰出的出版家,在建国前参与编辑的期刊很多,如《国际英文选》、《少年战线》、《新华南》、《反侵略周刊》、《民主世界》、《世界知识》、《读书与出版》等,也撰写了很多期刊评论文章。他的期刊评论与他众多的图书评论一样,大多是融介绍、评点和抒情于一体的随笔形式。有以人评刊,以刊忆人等,大都围绕“刊和人和我”这一主题,或道出文坛掌故,如忆史枚、陈翰伯等,或态度诚恳.率真直言,写出刊物与时代之沧桑。  相似文献   

10.
缪卓群 《新闻传播》2013,(2):170-171
几十年前,一个美国记者来到了延安。这个人把他在延安的所见所闻编纂成了一本书,名为《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该书不仅记录了延安的风貌、人民的生活,还有对当时中共高层的采访和描写,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这个人叫埃德加·斯诺,他的书突破了国民党对共产党的信息封锁,让许许多多的人了解  相似文献   

11.
鲁迅和校对     
校对,古称校雠。“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应劭:《风俗通义》)狭义的校对,就是根据原稿或定本校对印样,订正错误。广义的校对,又叫校勘,兼指书籍版本、目录、收藏和流传的研究。鲁迅当过校对,也校勘过许多书。早在留学日本期间,他就给人校过一部译著,得到一些微薄的收入,以贴补学费的不足。在北京教育部工作期间,他经常伏案校勘古籍到深夜。一部《嵇康集》,他校了许多遍。他以吴宽丛书堂影宋钞本作底本,比照《全三国文》及其他五家刻本进行校读,补正脱落,去其衍误,使他校的《嵇康集》成为最完善的本子。他还以唐宋类书所引文字,校武英殿聚珍本唐刘恂作的《岭表录异》三卷,并补遗。1915年以后,他搜集碑刻,从拓本抄写本文,与《金石萃编》相校,看出了此书的许多错误。正是这种深厚的校勘功夫,使鲁迅一旦从事新文学书刊的校对工作,就成为一名杰出的校对者。  相似文献   

12.
比尔·盖茨是全世界人崇拜的偶像,他曾在墨西哥《成绩》周刊上发表了《给青年一代的十点忠告》一文,第一次让我们了解了他不仅是一台造钱机器,而且还是一位很有风范的青年楷模。有意思的是,这些忠告虽然具有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报道了一位新闻记者因为一篇批评报道而被迫离开了新闻工作岗位。他是江西《乐平报》摄影记者詹晓东。1999年1月,他在《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上用笔名“农笋”发表新闻照片,以《公开聚赌,学童上阵》为题,对乐平市高家镇成万人聚赌、还有学龄儿童参与的情况进行曝光,招致了本地领导的不满。有关领导把他叫去,拍着桌子责问他:“詹晓东,你为什么曝  相似文献   

14.
早在1820年,俄国人季姆科夫斯基,随传教团来到中国以后,特意在北京为俄国的图书馆购买了两部《红楼梦》,一部存于外交部亚洲司图书馆,另一部藏于伊尔库茨克亚州语言学院图书馆,这是在俄国图书馆收藏最早的《红楼梦》版本。最早摘译《红楼梦》的是英国人约翰·弗郎赛斯·戴维斯。他于1830年摘译了《红楼梦》书中第二回的两首《西江月》  相似文献   

15.
近日,江西省知名乡土文学作家陶江向省档案馆捐赠了他的个人著作《平手》、《一朵芙蓉出水来》、《轿谱》、《水边的仙茅草》、《幽夜听雨》、《陶姓史话》、《新建历代名人》7本。陶江是地道的新建人,他创作的文学作品充满乡土气息,他笔下的鄱湖人家、船家儿女、南方古宅的故事,人物跌  相似文献   

16.
我最初认识潘国平是在稿子上,那是1980年的事。他不仅经常写稿,还常常附上一封简短的信, 什么“不求见报,只求赐教”,“我已作了修改,请再指点”云云。这三言两语,看得出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虚心使人进步。到了九十年代,潘国平采写的新闻作品不仅在《徐州矿工报》面世,而且上了省广播电台、《新华日报》和《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7.
南阳“狮面人”杨会民丁术初告成功后,给《大河报》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杨会民在信中说,连日来,他一点在为将要过上正常人的幸福生活激动不已,这一切是《大河报》牵线搭桥带来的,《大河报》是他的“救命恩人”,他和家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相似文献   

18.
1.1838;《不来梅杂谈》。2.《德意志电讯》;《莱茵报》。3.为了使人难以和原著对照,人为地制造混乱;在他从他的先辈那里援引的引文中,略去了由于他不熟悉原文而不大了解的单字和整个句子;借助一些含糊不清的句子来杜撰和渲染引文,背信弃义地攻讦他所抄袭的人。4.《新莱茵报》;《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  相似文献   

19.
埃德加.斯诺(Edgar&;#183;Snow)这个名字对于我们中国新闻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西方近代来华记者中最负盛名者,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曾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也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新闻记者。可以说,他和他的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乃至世界新闻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也影响了几代中国新闻人。2005年7月24日是斯诺先生100年华诞,为此,本刊特刊发朱清河先生《斯诺职业精神成因溯源》一文,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20.
刘效礼,山东寿光人,原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主任、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主任,高级编辑,少将军衔。在近40年的电视生涯中,主持拍摄了《干枝梅颂》《说凤阳》《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中华之剑》《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等电视纪录片。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的作品容纳着长城以及长城所象征的民族,他的作品里世纪伟人的光辉业绩仿佛可以触摸,他的作品激荡着时代的风云变幻,他的作品……在这些大气磅礴的作品中,创作者那颗宽厚、博大的心灵仿佛呼之欲出。那么,这样的一颗心灵从何而来?怎样的一种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