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具有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是红色旅游资源大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进,陕西红色文化也需要传播到国际社会,让世界了解陕西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真实、立体的陕西形象,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助力讲好中国故事。该文聚焦陕西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陕西红色文化外译和对外传播现状的调研,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与国际传播的提升策略,旨在提升陕西红色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的效能,实现最大化的跨文化传输,使红色文化真正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弘扬陕西红色文化,并对其进行外宣翻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尤为丰富,在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时,可采用音译、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等翻译方法,译文要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用外国人所能接受的方式去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陕西红色文化。同时,应充分考虑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才能达到最佳传播效果,扩大陕西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该文以翻译传播学为理论依据,对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进行审视,对影响其传播效果的要素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为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壮族的风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壮族的民俗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广西壮族民俗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是在我国“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对树立积极正面的中国多民族国家形象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仍存在较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传播的效果,也不利于广西故事“走出去”。鉴于此,该文以广西壮族为例,分析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的特征,并以目的论为指导,以传递信息、促进对外交流为最终目的,采用适合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翻译策略进行外宣翻译,为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英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是对四川省东北部的简称,所涉及的行政区域为5个地级市(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广安)。川东北是红色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川东北红色文化是该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整理、翻译、对外宣传川东北红色文化具有时代意义,加大对川东北红色文化的翻译和外宣具有较强的政治教育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该文重点研究川东北红色文化资源外译宣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并提出有助于推动川东北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策略,让川东北红色文化和中国红色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2016年,"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重要的对外传播时代命题,中国全球治理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同时新媒体的发展开启了双向互动的对外传播时代。2017年,对外传播的格局将继续改变,面对未来的全球传播新秩序,我们需要在探索对外传播实践的全新增长点的同时,思考中国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外宣战略和策略,从过去的外宣框架和思想牢笼里解放出来。中国的对外传播要提升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变对外传播为天下传播,把习近平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对外大传播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国内红色景点旅游热潮的兴起,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广西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使得外宣文本翻译成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但由于中西文化发展背景不同及英汉语言差异的双重原因,桂北地区红色旅游文本翻译现存许多问题。该文以桂北地区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的红旅外宣翻译文本为例,首先对桂北地区红色旅游对外宣传翻译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分析桂北地区红色旅游文化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从规范性和精确度两个角度展开探究,以此提出相关对策及探索性解决方案,推进和提升桂北地区红色旅游对外宣传的效果,促进桂林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和红色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新时代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势必绕不开黄河文化传播的议题。其中,外宣翻译是“引进来,走出去”文化传播背景下带领其走出去的先锋力量,可以全面展示悠久的黄河文化。纵观当前黄河文化外宣翻译现状,发现黄河文化外宣翻译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语言内错误与语言外错误,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该文提出黄河文化外宣翻译应坚持外宣材料适宜和读者本位的原则,同时也应当关注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该文基于新时代背景,从黄河文化的外宣翻译现状出发,尝试对黄河文化外宣翻译策略进行构建,以期为黄河文化传播做出贡献,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向国际社会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亟待从多层面增强对外翻译和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长期从事国际传播和外事翻译的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聚焦翻译传播这一核心议题,围绕创新国际传播策略、提升翻译能力、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阐述,提出对外传播需持续发力,文化翻译须重视共情性,政治话语翻译当体现严谨性,提升翻译能力要把好语言关,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是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外宣工作中的翻译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中译外,也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由中翻译成外,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这一特点决定了除去所有翻译工作都需要遵循的“信、达、雅”标准之外,外宣翻译更需要翻译工作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针对拉美西语国家的外宣书刊出版工作符合我国外交格局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同时具有清晰的拉美特色脉络。在革命外交时期,我国对拉外宣书刊以宣传革命思想和社会主义政治理念为主要内容,拉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政党人士积极推动中国书刊在拉美的出版。在发展外交阶段,中国对拉外宣的题材呈多样化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全方位地构建我国新兴大国形象,拉美汉语专家深度参与到西语书刊的翻译和出版工作中,大大提高了我国外宣书刊的传播质量。随着我国进入复兴外交阶段,中国的崛起在拉美国家掀起关注中国、研究中国的热潮。实现外宣书刊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精准化是我国在复兴外交阶段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已逐渐成为国际舆论焦点。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国际传播,对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重点外宣媒体对外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说明,在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国际传播具有更强权威性、更快时效性、内宣外宣相统一的新要求,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等方面探索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实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民俗文化是当地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有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然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民俗文化外宣在展现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该文采用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分析了青岛民俗文化的概况、外宣价值及其外宣现状,探索了青岛民俗文化外宣的策略创新。研究发现,当前青岛民俗文化对外传播存在着外宣意识不够强、传播方式不够多、翻译资料不够足、翻译质量需提升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协同增强外宣意识、借助网络平台拓展传播手段、多举措培养翻译人才等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3.
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外宣理论研究基地和思想库。十年,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对外传播理论研究事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对外传播理论研究必须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立足我国对外传播的当前实践和未来趋势,研究新实践、新技术条件下的新问题。如何进一步加深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如何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核心价值观?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对外传播?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将对我国未来的对外传播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服务工作大局的对外传播理论体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宣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是新时期外宣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讲好中国故事为新形势下对外传播指明了方向,学习领会贯彻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论述,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要主动发声,增强国际话语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重视议题设置;要开展多种形式对外传播,增强影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宣传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己任,着力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上下功夫,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加强顶层设计和大外宣格局建设,为讲好中国故事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支撑;重大主题对外宣传精彩纷呈,中国故事赢得世人瞩目;领导人高访外宣取得突破,大大提升了中国故事的国际影响力;新闻发布水平进一步提升,打造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权威平台;中外媒体和智库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合作讲好中国故事成效明显;有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声音在全球传播更快更远;中华文化走出去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提升了中国故事的亲和力。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既面临着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同时也具有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以创新精神谱写讲好中国故事新篇章。一是推动话语体系创新,增强中国故事的感染力影响力;二是打造多元传播主体,为讲好中国故事壮大力量;三是构建立体传播格局,为讲好中国故事拓宽渠道;四是要把握分众化传播趋势,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准性;五是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为讲好中国故事夯实文化根基;六是加强外宣理论研究,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广西物质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广西先民的物质创造力奠定了广西后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概览》一书对具有广西特色的陶瓷器文化、金属器文化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了解广西物质文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意义。该研究的重点在于广西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及文化外宣,并以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举例说明了4种翻译方法,即音译加注法、直译加注法、“约定俗成”法和修正错误法。以期通过物质文化负载词的译介为广西文化走出去提供经验与借鉴,提升广西物质文化的对外传播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在对外传播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跨文化传播论坛”余音绕梁,为业界瞩目,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同时,由研究中心精心策划的《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智慧传播——赵启正论交流艺术》、《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危机事件报道案例分析》等图书也颇受业界好评。研究中心的境外涉华舆情研究也在对外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借助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平台,将引进来并走出去的相关成果供读者交流分享。 本文作者林戊荪,曾任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本文源自作者在中外著名记者爱泼斯坦逝世一周年追思会上的简短发言。文章以爱泼斯坦的四本书为例,探讨了作者视角下爱泼斯坦写作的特点和风格,给外宣工作者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外介绍我国文化遗产中有机融入政治话语的宣传,有利于积极对外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以南粤古驿道网站中Global Sharing英文栏目为例,分析和提出文化遗产外宣中的政治话语翻译与国际传播策略.国际传播策略包括贵在"自然融入"、重在"生动形象"、妙在"借他之声".翻译策略包括采用"直译法+注释法"翻译政治话语...  相似文献   

18.
外宣材料作为一种语言与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不仅具有跨语言的特点,而且从其发挥作用的角度来看,具有跨文化和跨国界的特点,其译文更是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途径,所以外宣材料正确、恰当的翻译意义重大。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学及外宣翻译基本概念等方面着手,阐述了跨文化语用学和外宣翻译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跨文化语用学框架下改善外宣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我国红色旅游正在向国际化发展,这对外宣工作,尤其是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色旅游外宣翻译的跨文化文本重构应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在分析外宣资料的文本特点、明确翻译目的的基础上,探讨红色旅游外宣译本在词汇、句法、篇章和修辞层面的特征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攀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日益受到尊崇。梳理近20年文献综述发现,现阶段壮族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虽初具规模,但大多集中在溯源、挖掘、整理、传承发展等方面,在外宣方面的研究较少,且不成体系,文化表达、翻译策略等方面存在短板。该文在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短板,提出研究建议与展望。另一方面,为探讨如何选取适宜的外宣翻译策略,即如何保持壮族特色又能提高文化传播适应性的研究而提供研究依据,从而加快广西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播,使得壮族体育文化能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