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宇飞  孙雷 《文化学刊》2014,(1):136-142
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让大学组织既能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又能够按照大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办学,不失知识传承与创新的本真使命,是当前高等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文化是制度之母,正确认识大学文化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着力谋求大学文化建设的战略创新,能够为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提供全新视角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杨晓宁  马毅 《文化学刊》2008,(6):146-152
现代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存在的本质内涵。大学精神之于大学如同人之于灵与肉,它与大学的存在发展共生共存、紧密相联。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和谐精神,其内在或终极指向的是科学的人文精神。在我国现实的教育中应从强化人文教育、高扬人文精神;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倡导创新精神与追求卓越信念;营造科学、民主、和谐的理想环境四个方面入手来培育大学的人文精神,引导人本真地存在。  相似文献   

3.
大学精神对于大学文化的建设有较大意义,在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大学精神的建设需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塑造大学的魂,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大学的文化特色、增强大学的凝聚力、感召力,提高大学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是大学精神的核心;思想解放是大学精神的体现;学术创新是大学精神的源泉;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是大学精神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高朋 《文化学刊》2011,(4):41-44
大学文化的根性即大学文化的民族性。在经济全球化中,大学文化的根性建设还存诸多问题:严重的功利化倾向;缺少系统性、逻辑性和连续性;形式主义严重;古今文化的断裂、中西方文化的冲突都不同程度地考验和震荡大学文化的根性建设。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凸显大学文化的根性,对于大学生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源,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力,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责无旁贷,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根本职能和重要使命。地方高校特别是建校历史不长的地方高校更要重视大学文化建设,重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守望大学精神,塑造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精神。大连大学在发展的困惑和困难中促成了文化自觉,逐渐形成了一套由建设目标、大学精神、文化理念、文化载体、文化模式、行为风尚等共同组成的大学文化系统,先进的文化引领着大连大学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大连大学的文化建设实践表明,大学能够以和谐文化吸引集聚优秀人才,以先进文化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可以让大学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源,是国际竞争的核心力,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责无旁贷,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根本职能和重要使命。地方高校特别是建校历史不长的地方高校更要重视大学文化建设,重视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守望大学精神,塑造有本校特色的大学精神。大连大学在发展的困惑和困难中促成了文化自觉,逐渐形成了一套由建设目标、大学精神、文化理念、文化载体、文化模式、行为风尚等共同组成的大学文化系统,先进的文化引领着大连大学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大连大学的文化建设实践表明,大学能够以和谐文化吸引集聚优秀人才,以先进文化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可以让大学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理念和文化形态。学习型组织和大学文化内涵密切相关,与大学机关文化更具有内在统一性。学习型机关建设和机关管理作风建设都服务于大学学科建设,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塑造学习型机关,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机关文化建设入手,培养机关干部队伍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文化越来越成为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行为层面的文化是易于模仿和移植的,只有大学精神文化才是最深刻、最持久的大学之魂和个性品质。本文就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入手,分析当前大学精神文化对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以探寻大学人如何提炼培育现代大学精神文化,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之道。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大学精神内涵、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中的主要功能,并阐述了高校如何培育大学精神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引言 大学是传授知识的殿堂,培育社会公民的圣地。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积累知识并实现文化的薪火相传。“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优秀的大学不仅要制定明确的行动目标,建立独具创新活力的大学文化载体,更需树立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因而,需要确立清晰的大学精神、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 本期“文化观点”精选一组有关金泽工业大学的办学宗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及办学经验的文章,供研究大学文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关浩  郭辉 《文化学刊》2009,(1):25-30
以文化精神和文化理念为核心的大学文化是决定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根本动因。以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必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学校形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文化氛围和优良校风。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文化建设始终是大学发展建设的重要内涵,不仅展示历史的视角、折射大学的底蕴、体现大学的精神,而且对育人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当接受文化的熏陶。以文养德,用文化的智慧涵养人生。  相似文献   

13.
谈图书馆与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图书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传承大学文化的阵地,也是展示大学文化的窗口,更是育人的有效载体。首先,图书馆汇聚了大学文化的精华。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文明,有求真的科学精神,更有独特的大学品位。其次,图书馆展示了大学文化的魅力。她展示了规范的制度文明,展示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展示了特色的文化风景。第三,图书馆承载着文化育人的重任,包括知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制度育人。总之,图书馆是大学文化的集散地。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伴随着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地建设和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解决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3个逻辑辩证关系:一是大学文化建设与大学人的关系;二是大学文化建设与大学发展的关系;三是大学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3个逻辑辩证关系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就会严重影响大学文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学办学理念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回顾西方一流大学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它们在重视大学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大学办学理念的培育和塑造。"崇尚学术"的理念使英国的牛津、剑桥引领风骚数百年;"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理念奠定了德国洪堡大学的至尊地位;"社会服务"的理念使美国的威斯康星大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大学文化与现代传媒良性互动,要不断增强大学文化与现代传媒的互动意识,不断加强大学文化与现代传媒互动的基础工程——大学文化建设。实现大学文化与现代传媒互动,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大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弘扬大学文化,发挥大学文化的导向作用。要利用现代传媒广泛地宣传报道具有大学文化内涵、大学精神实质的传播内容,提高大学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和渗透力。现代传媒则要更加自觉主动地接轨大学文化,增强现代传媒的大学文化自觉,用大学文化丰富现代媒体的传播内容,增强传媒从业人员的大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发展变化的漫长过程中,即使大学的职能在演变,大学的理念在变革,但是大学的文化属性并没有改变,大学文化创造、传承和积淀的本质没有改变,也正是大学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成就了大学的经久不衰、基业常青。在大学起源和大学理念演变的历史脉络中,梳理大学文化产生、传承、创造、积淀的历程,阐明大学文化对大学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出现代大学文化体系构建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8.
林丹  冯丹 《文化学刊》2013,(6):151-158
特色文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从当地特有的人文和历史出发,结合城市形象定位和文化积淀,形成的有别于他区域、并在本地区得到群众认可的文化形态。大连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具有明显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城市品牌及政策等文化资源优势。但在建设进程中也存在城市间“千城一面”、特色文化建设不能满足入的文化需求、缺乏深度特色文化资源整合及乡村特色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对此,大连应从文化价值体系、文化品牌、市民意识、文化设施、文化环境五个方面提升其本体实力、内部环境实力与外部环境实力,加快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区域文化品牌的发掘与构建——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焯 《文化学刊》2010,(4):83-88
文章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研究个案,实证了区域文化的发掘与构建,既有文化生态学、文化认同理论的学理性价值,也有"大都市圈"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文化品牌的打造不是一个完全无中生有的杜撰过程,而是对原生的器物、制度、精神文化形态和符号的创新与产业化的进程。发掘和构建文化品牌应该基于原生条件、技术和人才因素,以群众的喜闻乐见为前提,遵循市场规律,并具备地域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20.
赵伟珍 《职业圈》2011,(32):104-104
一、煤化企业安全文化内涵。煤化企业安全文化主要指其长期开展经营管理活动与安全生产进程中逐步构建的、有意识全面塑造的,可为企业全员认可、尊重并自觉接受的富含企业特色文化的安全意识与思想、工作态度、安全作风、综合管理安全机制与科学行为规范的总称。其需要企业经营发展进程中通过不断的积淀、长期的积累、持续的总结与精华提炼方可形成,由决策层展开倡导,进而为企业各级员工整体所认同和遵从,并上升为企业整体员工的行为标准与安全价值核心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