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必备条件,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依托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独有的地域特色,发展“旅游+”新业态是传统村落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乡村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力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借助数字经济开发文旅产业新业态,创新文旅产品,加强游客深度体验,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支持非遗产业扶贫就业,助力精准扶贫。灵山竹编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然而,由于传承人数少、产品附加值低等难题,灵山竹编发展陷入困境。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产业,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和机遇。文章通过分析钦州灵山非遗竹编跨境电商直播现状,探讨非遗与跨境电商创新结合的可行性,从技术创新与平台建设、内容策划和推广策略、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四方面提出了非遗与跨境电商相结合的创新路径。以期帮助传统手工艺技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传承和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访谈和实地调研,笔者发现了当前太谷秧歌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以非遗的活态保护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了非遗存在的活态传承、保护等问题,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提出了乡村旅游与非遗活态保护融合发展、非遗产业化、构建合理人才梯队、建立文化经纪人制度、设立专项资金、增加政府及民间投入等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新思路,以期为太谷秧歌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体育非遗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缩影,也是中华民族认同感、归属感、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的重要反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文体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从文化生态学和现代社会视角进行研究,发现大运河沿线城市传统体育非遗存在以下问题:现代化进程消解传统体育非遗的生存空间、传统体育非遗文化资源分散、浅层次融合发展造成传承路径单一等。为了进一步促进大运河沿线城市传统体育非遗保护进程,以文体旅融合为背景,创新发展思维,整合各地资源,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实现大运河沿线城市传统体育非遗的长效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旅游品牌形象,打造富有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旅游品牌是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沧州旅游业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但旅游品牌形象建设并不完善,针对沧州旅游品牌目前发展的现状,该文通过沧州地域文化与旅游品牌形象的融合路径来探讨沧州文旅品牌构建思路。以沧州地域文化结合旅游品牌形象的构建策略为重点,从理论层面来完善沧州文旅品牌形象建设,进行品牌定位与理念设定,梳理设计思路,明确设计内容,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传播沧州地域文化,增强品牌的文化附加值与品牌吸引力,促进沧州地域文化与旅游品牌形象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肖瑜 《文化学刊》2010,(1):124-12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大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连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文化内涵开发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旅游者需要以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七大模式。  相似文献   

7.
探索黄河流域文旅演艺项目运营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优化路径,对于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文旅项目影响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选择了《水秀》作为典型案例,进行RMP(资源、市场、产品)分析。通过对黄河流域文旅演艺项目的资源、市场和产品进行优势和劣势分析,发现其存在资源缺乏特色、资源分布不均衡、市场规模不足、项目定位模糊、宣传受限和项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多条优化路径,不断探索和创新技术手段和演出形式,形成独特的项目形象和记忆点。该研究旨在为黄河流域文旅演艺项目的运营提供借鉴和启示,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乡村振兴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衰紧密相连,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石家庄政府不断加大对石家庄丝弦的保护力度,推出一系列振兴丝弦艺术的具体举措。本文从石家庄丝弦的发展现状入手,提出了一些在石家庄丝弦传承过程中可行的措施,让石家庄丝弦这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传承发展下去,并且成为石家庄地区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9.
市场主体建设是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学术界尚缺乏关于该议题的专题研究。首先,基于系统论对文旅融合的概念进行了再定义,并从文化和旅游管理实践的层面出发提出了一个广义视角。其次,以“双向赋能”为核心论证对象,提出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并从供需两端围绕三大核心市场主体初步探讨了市场主体建设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最后,围绕当前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建设面临的障碍,从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文化旅游企业培育、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文化旅游人才供给4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探讨乡村旅游资源及其文化符号的关系,从文化旅游资源挖掘与保育的角度,研究乡村发展与乡村旅游。首先阐述了乡村文化旅游的意义,然后转向乡村文化旅游的内容,随后提出乡村文旅资源的保育方案。文旅融合是乡村发展的新趋势,旅游资源集文化、历史、艺术和建筑于一体,在怀旧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中,旅游不仅具有传承社会文化的功能,而且具有特殊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公共文化场馆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于促进文旅融合有着重要意义。该文立足于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以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作为研究对象,沿着时间和空间脉络梳理其发展过程,明晰文旅融合后公共文化场馆的职能变化,分析概括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如“文旅融合”意识不到位,多元参与机制不健全,融合要素支撑力量弱。最后,从深化文旅融合理念、优化管理工作机制、强化融合要素支撑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中也提出要推进美丽辽宁建设,增进民生福祉。辽宁省被誉为“共和国的长子”,工业文化资源丰富。文章对中国工业博物馆红色文化讲解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着红色文化与地方特色融合度不够,讲解缺乏规范和标准及正规讲解资源有限等问题。提出要加强红色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讲解;融合红色文化讲解资源,加大红色故事讲授力度以及提升讲解水平,规范讲解专业性等措施。旨在进一步推进辽宁省工业博物馆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实现辽宁工业博物馆成为红色文化讲授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相似文献   

13.
要全面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把行政村党支部真正建设成为“实现农业强、产业旺、乡村美、村民富”的领头雁和主心骨,把村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组织在一起。要坚持突出“党建+”模式,在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创新农牧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乡村特有资源禀赋、区域特色,有效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构建“党建+农牧文旅”发展新支撑,全力打造高效种养殖业和民宿旅游两翼齐飞乡村振兴致富路,有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旅事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推进文旅业全面发展,为我国建成文化强国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逐步成为融合文化和旅游产业共同价值导向的载体,它能具体体现文化产业的要素,同样又能使旅游产业得到更多的资源倾斜.基于此,该文以面向游客的景区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  相似文献   

15.
伴随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基于各自产业特点,在发展中密不可分,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可行性。文旅融合需要结合具体旅游环节,整合相应的文化元素,在内部形态上相互融入。文旅产业链的核心组件是旅游目的地。文旅小镇模式、主题公园模式等成功的文旅融合案例为探索"文旅互促型"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研究视角,通过调研辽宁省内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发现其在传承内容、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类分析,提出有效的传承方式,以改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环境,建立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宣传路径,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的保护性开发模式,切实提高全民族对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视程度,将民族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传承与表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与旅游业进行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完成文化传播使命。为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促使其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该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与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关系、融合原则等做出简要说明,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优势,结合现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策略,有助于我国的旅游业更加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剖析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本质特征及旅游高质量发展表征的基础上,揭示了文旅融合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了目前文旅融合实践的总体现状,并以南京市为例具体探析文旅融合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有关对策。文旅融合是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南京市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融合广度和深度尚有较大的拓展空间,需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思路不清等问题及因素,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规划,创新机制,培育主体,推进文化和旅游的全面深入融合,从而推动南京市旅游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多元文化氛围中,文化语境与审美趣味正快速发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传承空间随之逐步坍缩。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提升非遗价值、实现文化创新、促进非遗保护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方向进行创新和传承过程中,存在价值特征畸变、产权边界模糊、数字鸿沟加深等问题。该文将基于上述问题,以山西广灵剪纸为例,从文化内涵挖掘和转换、造型设计提取和创新、数字技术应用与联合、多领域跨界融合,以及品牌塑造和IP设计出发,综合探讨利用新媒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换的路径,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和现代化传承。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针对当代文旅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做简要剖析,就文旅人才的育人重点及对策提出可靠建议。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导的文化旅游活动不断深化,国内文旅产业的变革也不断面临新问题,传统的文旅人才培养同新业态之间已经存在一定代差。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共同富裕,文旅产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时代命题。职业教育中,针对人才培养的具体问题和改进措施,还是要依靠学校、企业、社会、地方政府等的参与,从课程、产业、地方三个空间进行改革方向探索,从时空布局和职能布局入手,以期形成可持续性、变革性的成果,助力文旅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