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推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帮助高等学校学生掌握及运用理论,使理论成为推进实践的强大力量,这是高校教师的重要教育目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在高等学校推广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协调好五对关系:"学术性与大众化"的关系、"目的和效果"的关系、"创造理论、发展理论"和"坚持理论、传播理论"的关系、"教学资源和行政性资源"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在我国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全新的文化生态。当代中国大众社会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呈应然与实然背离倾向,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或然与必然的统一性。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众文化的价值引领和功能控制,在大众文化语境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策略上要实现理论内容生活化、理论形式商品化、传播手段电子化、大众文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的基层理论宣传普及工作,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宣传合力没有形成,宣传力度有欠缺等原因,农村基层理论宣传中,存在着党的系统理论与基层具体实践脱节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加强理论宣传队伍建设,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理论宣传工作长足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王晓敏 《文化学刊》2012,(4):129-136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必须充分重视和关注如何从受众角度把握相关问题。从受众视角来看,当务之急可能在于,能否全面把握受众的理论需要,能否为受众解除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疑惑,能否尊重和确立受众的主体地位,这关涉到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前提、关键点和立足点等重要问题。能否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和阐释上增进共识,事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面貌和实质,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业内学者和专业人士积极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已经有了诸多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入研究与深化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少涉及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我国革命时期重要而富有历史价值意义的工作,本文将基于推进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重要价值和发展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背景,对传播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中央苏区如何使马克思主义被大众接纳并理解。  相似文献   

6.
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方向.一般高校一方面要发展大众化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文章从分析大众化教育时教学一般高校精英人才培养的影响入手,阐述了一般高校对大众化教育时代精英人才培养的认识,提出了一般高校专业科技型精英人才培养的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7.
邸丽娟 《职业圈》2014,(33):26-26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又一次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理论实践教育活动。在全党深入开展以民为本、清廉拙政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拙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但在开展党的群众实践教育活动时,出现了工作能力不足,丢弃群众观点、不良工作作风等等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立足现实,完善党的作风建设,完善群众工作机制,以便推动深入开辰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先进的理论不仅能够而且应该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认识,进而指导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就是力图用最通俗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涵传递给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人民群众真正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进性,进而能自发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运用到实践活动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方法论一般途径的选择必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出发点,并不断地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性地实践检验过程中所获得的现实性证明。这才是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保持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范围,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更能符合实际生活的要求,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提供了条件。笔者首先介绍新媒体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概念,分析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背景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对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有重要意义。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空间被挤压、话语权威弱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遭遇挑战等一系列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转换话语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网络话语结合,优化话语环境,力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成为高校经常性的工作,为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材。挖掘并延伸重大突发事件中思想教育内涵,在文化、育人的视野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和模式,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和诉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理性思维能力,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12.
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大众化,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满足我国改革发展需要的一种强大推动力。在大众化过程中,要切实注意三个问题:着眼实际"大众化"马克思主义;"通俗化"马克思主义;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反馈结果。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网络传播已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重要一环,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一途径,成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提出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路径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具有紧密联系,二者相辅相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是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理论支撑,给少数民族文化构建指明了方向.该文首先简单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内在机制,及马克思主义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现状,其次探究了协调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义,最后针对马...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此起彼伏。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意识的弱化与西方政治观念、价值体系渗透的交互影响,使得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被遮蔽和边缘化。双重压力语境下,高校教育共同体发挥教育场域多重张力的聚合效,理性解蔽和重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成为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6.
革命文物资源是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财富,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充分认识革命文物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断丰富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将革命文物资源融入学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是强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该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界定革命文物资源的内涵,分析将其融入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时代意义和基本原则,探讨如何从高校思政课、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和日常思政教育等路径将革命文物资源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党建是党的建设的简称.党的建设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应用.党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研究党的建设的理论科学;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下所进行的党的建设的实践活动;三是作为理论原则与实际行动两者中介的约法规章.党的建设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  相似文献   

18.
地方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全国各地进行伟大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资源,是把爱党和爱国教育内容落细、落小、落实的本土化依托,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重要现实基础.加强地方红色文化教育是大学生继承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的现实依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基础,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高校借鉴企业的CIS战略形成拥有高等教育特色的CIS战略,并充分地应用在招生工作中,以此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塑造高校的文化形象,提升招生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王一茗 《文化学刊》2023,(12):147-150
敬业精神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以仁为业、专注务实、精益求精等内容,体现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儒家敬业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相契合,能够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提供思想引领和实践驱动,将儒家敬业精神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高校、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多渠道相互配合,通过提供教育培训和导师指导,宣传优秀典型案例,建立实践记录和奖励机制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的质量,展现当代青年志愿者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